余刚21年前"内心独白":中南海不是世外桃源

2014年07月16日17:49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余刚:隐秘“大秘”曾经的“内心独白” 余刚:隐秘“大秘”曾经的“内心独白”

  撰文|孙昌銮

    原标题:余刚:隐秘“大秘”曾经的“内心独白”

  “首长秘书”余刚,低调得几乎无迹可循,即便是在媒体的追访“起底”之下,面目依然模糊。

  在已知的有关余刚的只鳞片爪里,最清晰地不过是他作为一个寒门学子一路过关斩将、挤独木桥的奋斗史。此后,一切都变得隐秘而模糊。

  1987年,他以湖南益阳大通湖一中“文科状元”的好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当年228多万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幸能进入大学的62万人,而能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的仅1264人。

  1991年,作为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的毕业生,23岁的余刚顺利进入国务院法制局,成为一名机关青年。10年后,国务院法制局的“小余”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三局挂职干部的身份在广东省鹤山的经历,可循的踪迹也不过是年鉴里的一句话,和至今仍然幸存于广州图书馆网站上的一篇动态《国务院挂职干部盛赞:广州图书馆延伸服务有成效》。

  12年后,低调隐秘的他因为一条中央纪委的通报而成为全中国无人不知的“首长秘书”。2014年7月2日,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余刚被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后双开,涉及的问题包括“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

  从一个农家子弟到天之骄子,再到机关青年、余副市长直至“首长秘书”,即便是家人,恐怕也很难知悉这个如今已经落马的隐秘者的内心世界。

  如今,我们或许可以从21年前的那篇《一个国务院机关青年的内心独白》来一探隐秘余刚曾经的光明。

  当时任职于国务院法制局的余刚写的这篇文章刊发于1993年第2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官方资料显示,该杂志创刊于1984年,这本“专业人力资源期刊”现由发改委主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文章还配发了一张拍摄时间显示为1992年9月13日的个人照片,照片中的余刚,有一张干净、青春的面孔。杂志编辑甚至认为,这个国务院机关青年的评价和选择,可为“十二亿人十亿商”的时代困惑作答。

  独白里的那个青年余刚面对九十年代初的“下海潮”也有过困惑。

  看到报章上《教授卖馅饼》这样火爆标题,会“眼花了乱”、“心惊肉跳”;同学旧交见了面,劈头就是一句“你现在在哪儿发财”或“你怎么还没下海”,会“汗颜项背,自感惭愧”;听听那则“著名”的家训新传——在沿海某地区,有母亲这样“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你不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就只能当干部;教育女儿则说,你不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只能嫁个干部,会“无地自容”。

  但细细一想,却“照旧‘我行我素’,‘迷途不知返’”,“孔方兄”固然可爱,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他在国务院机关里“能寻找到一个大写的‘自我’”,并能留有一份宁静。

  独白里的那个青年余刚还应该是个爱读书的年轻人。

  他认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结构理论”,并以此说服自己,“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一点价值的工作,只要你‘钟情’和专注自己的工作,认为它能发挥你的长处,同时内心也感到充实、舒适,那就坚持好了。”

  他读美国学者C•W•莫里斯的《开放的自我》,这本写作于1948年的小册子是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西方学术译丛”中的一本,这套丛书收入的都是伏尔泰、罗素、威廉·詹姆斯、杜威、汤因比这些大师的著作,多是文革前作为内部发行出版过。这套丛书被认为“在80年代疾风暴雨般介绍西方的新思潮、新学科、新观念的热潮中,显得不够时尚”,但“分量十足”。

  他也读汪曾祺的《美国家书》,记住汪先生说的“面对市场经济,我无动于衷”;他很欣赏钱钟书老先生《写在人生边上》的一段话:“把快乐分成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独白里的那个青年余刚还自称是一个“工作狂”。

  他视自己供职的国务院法制局是国务院领导在法制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并充满“自豪感”。

  当时正在起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证券法》、《股票发行和交易暂行规定》和当时即将出台的《国家公务员条例》这些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一般都是由有关部门起草后报送国务院审批,对报送的草案经国务院法制局审查后,才上国务院常务会。“对每件草案,领导都要求我们站在总理的高度来审查,不仅要从法律上把关,还要在部委之间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任务很重。”

  面对几乎每天涉及的都是新领域,作为名牌法律院系的毕业生,“仍然感到压力大”,“许多节假日和下班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

  独白里的那个青年余刚认为自己有“乐道于‘救人’”的知识分子情结。

  他讲述自己在某市遇到的一个出租汽车司机的故事,说的哥随身带着一个塑料袋,装有18种证件,说“哪个发证机关都是我的爹”;他披露1992年3月有农民因负担过重而自杀的事例,并透露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获悉后,立即批示“农民负担过重,在全国程度不同存在”;他和同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园地”节目中,开办“行政复议条例常识”专题讲座,节目播出后,先后收到群众来信一百多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反映行政机关滥施、乱用执法权”。

  他用“堕落”和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某些“劣根性”来调侃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要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做点事情,便甚幸矣”。

  那个青年余刚最后这样结束自己的内心独白:“时下有句“潮”得火爆的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在广东。我倒以为,万物静观皆自得,未必就是“风景那边独好”,关键看你自己想发什么罗。你说呢,朋友?”

  “万物静观皆自得”。

  如果“首长秘书”余刚能有机会和20年前的自己对话,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那个相信“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国务院机关青年余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习政知员齐志明对此文亦有贡献

 

  如果还有耐心,不妨读一读21年前的余刚自己写的"独白"。

上一页12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余刚 首长秘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知-江西原常委赵智勇连降7级成科员
  • 体育足协杯-奇葩比赛深足剩8人0-5鲁能 视频
  • 娱乐周立波否认逛黄网 自称梦想大使被诽谤
  • 财经金砖银行总部设在上海 首任总裁来自印度
  • 科技宏碁CEO陈俊圣:我如何操盘宏碁
  • 博客动漫节养眼萌妹子(图) 凤凰古城被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毕业没学籍 托关系上名校23万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