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的四川足迹

2014年08月27日16:43  《廉政瞭望》 收藏本文

改革开放后的四川足迹

 

  文_本刊记者  龙在宇

  邓小平与四川之间,注定有太多的故事。

  一口浓浓的川音,伴随了伟人的一生。邓小平爱吃四川豆瓣、川味回锅肉,直到晚年,既对家乡生产的布鞋情有独钟,又调侃“家乡人给小鞋穿”……

  1978年:为家乡改革大业指路

  1978年1月至2月,复出仅半年时间的邓小平便来到四川。尽管停留的时间不长,但邓小平却亲自为家乡的改革大业添了一把火。

  2月初,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的通讯。说的是安徽在省委书记万里的带领下,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六条”。其主要精神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农民搞正当的家庭副业,生产队可以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等。

  邓小平在四川听取工作汇报时向省委负责人推荐了这篇文章,接着便去了尼泊尔。临走时他说:“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四川省领导心领神会,马上派人去安徽学习,很快,四川省委颁布了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十二条”。

  也正是此次四川之行,邓小平提到了一个在当时还几乎不为人知的概念——旅游产业。在与四川省委负责人谈话时,邓小平提出了通过发展旅游业解决返城知青就业问题的建议:解决下乡知识青年问题,要开辟一些就业门路,比如发展旅游事业,可以用很多人。

  邓小平还亲自为成都的旅游发展支招:“成都和灌县可以联起来,去游览可以乘汽车,也可以坐直升飞机去,20美金一个客位,票贵一点没关系,人家有钱,就怕你没有直升飞机让人家坐。”

  视察期间,邓小平与夫人卓琳、继母夏伯根、女儿毛毛等一起会见了来自家乡广安的代表。时任广安县委办公室主任,如今家住广安城区春天花园小区的邓欲治老人,就是那次会见的亲历者。时隔多年后,邓欲治还回忆道:“小平同志说话很实在,从头到尾没讲过一句空话。比如我汇报说老家那个水库每年都要整治水渠,他就说那多用点石灰、水泥好生砌一下嘛。”

  1980年:七十六岁登峨眉

  1980年7月3日夜,邓小平乘坐的列车穿过秦岭山地,进入广阔的、已经重新显露出勃勃生机的成都平原。7月5日上午,邓小平启程前往慕名已久、自古有“峨眉天下秀”之称的峨眉山风景区游览。

  在崎岖的山道上,邓小平亮出洁白的短袖汗衫,将裤管挽得高高的,从净水河边的桂花场,踏上有4公里长的坡道。“登山不用杖,脱帽舞东风。”邓小平径向“白水秋风”的万年寺健步攀登。在登山道上,邓小平额头上不断冒出豆粒般的汗珠,大家一再劝他歇歇再走,但他语气坚定地回答:“要登山不止嘛!”

  峨眉山上,一群老大娘本来是埋头默念“阿弥陀佛”登山的,在“小平同志好”的呼喊中,都纷纷抬起头来向邓小平同志合掌祝福。一位年岁较大的老大娘情不自禁,“咚”的一声跪在道旁的草甸上,牵着邓小平的衣衫,连声高呼:“你老人家才是活菩萨啊!”

  邓小平急忙伸出双手把老大娘扶了起来,亲切地问道:“老人家高寿了?”

  “我今年满76喽!”老大娘回答。

  邓小平说:“哎呀,我们两个人还是‘老庚’(同龄人)哩!日子过得好吗?”

  老大娘眉毛都笑弯了:“比以前好到哪儿去了!土地到了户,任务落实到人头上。现在政策好,大干大发,小干小发,哪个还不甩开膀子干哟!”

  邓小平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现任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马元祝,那时还在峨眉县计委工作。他与家人则有幸同邓小平两次山中偶遇。

  在万年寺,马元祝一家碰见了邓小平和夫人卓琳。马元祝的女儿马千里在电视里见过邓小平,就高兴地大声喊道:“邓爷爷好!”邓小平问马千里:“你几岁了?”“我5岁。”“你叫什么名字?”“马千里。”邓小平笑道:“马千里。这个名字好。”

  邓小平走后,他们一家又在山上游览了一会儿,开始下山。没想到,在清音阁,他们又与邓小平等一行人相遇了。 马千里欢快地喊道:“邓爷爷好!”邓小平向她招手说:“马千里,过来,过来!”马千里就脱开妈妈的手,跑了过去。邓小平抱起她来,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随行记者立刻拍下了这个镜头。

  这一次巧遇的十多年后,马元祝成了峨眉山管委会的党委书记。马元祝始终铭记的,则是邓小平在那次登山途中留下的指示:“峨眉山是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是一个宝库。要做好保护,要做好规划,要综合开发;要加强建设,加强管理。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1982年:盛赞四川是“改革之乡”

  1982年9月,邓小平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来到成都,参观了杜甫草堂、武侯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欢迎金日成的招待会上,邓小平说:“四川是改革之乡,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政策,较早的实现了安定团结,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我曾不止一次建议金日成主席来这里看一看。”

  邓小平还陪金日成来到双流县白家公社顺风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曾德昌家、社员贡崇林家视察沼气,并兴致勃勃地亲自解说。在考察途中,邓小平说:“1978年底我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才提出新的正确政策。”他还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时,他说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

  四川的一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滩水电站,也与邓小平此次四川之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曾去渡口市(今攀枝花市)调研。回到北京后,方毅给邓小平等中央主要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攀枝花的几个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做出批示:“我看这些意见都很重要,问题是,每一项都应认真落实,力避拖延。”

  借着这次四川之行,邓小平旧事重提。在从成都返回北京途中,邓小平听取了二滩水电站的建设汇报,说:“建设二滩水电站,已经讲了很久了,我赞成。不只二滩水电站,还有一批项目要上。要搞现代化,没有大的骨干项目办不到。没有骨干工程,小项目再多也顶不了事……不要徘徊,一徘徊,一两年就过去了。”

  1986年:见“父母官”,与家乡人民欢度春节

  1986年1月31日至2月14日,邓小平携夫人卓琳和全家回四川,同家乡人民一道过春节。

  正月初五,邓小平在下榻的成都金牛宾馆接见了当时的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副县长王洪峻及南充地委的负责同志康咸熙、冯希尧等。一见面,小平就神采奕奕走过来,笑逐颜开地说:“好啊!今天终于见到家乡的父母官了。”

  在和大家一一握手时,小平同志问起了他们的姓名,回头看了看罗国兴和王洪峻,亲切地、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你们要把广安建设好。”

  家乡的“父母官”还受到卓琳的热情接待。卓琳询问了家乡近几年来建设的情况。在得知罗国兴、王洪峻两人都年轻的时候,卓琳高兴地说:“年轻人正是干事情的时候。小平同志经常讲,要给年轻人压担子,对年轻人要放手、放心。小平同志当红七军政委的时候,也才二十几岁嘛。”

  邓小平也把打桥牌的爱好带回家乡。邓小平在成都期间,工作人员特意找来两名四川桥牌队的队员,邓小平则和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作搭档。不料几局下来,川队的两名队员连连败阵。小平笑着说:“川队没水平吗?把你们的硬本事拿出来嘛!”川队的两名年轻队员说:“想不到邓主席桥牌水平这么高,我们愿意认输。”

  邓小平对家乡的饮食同样情有独钟,尤爱吃四川的蔬菜。他在吃豌豆尖时,饶有兴致地讲了一个故事。原来桂林的豌豆尖不像四川那样只选豌豆苗的嫩尖,而是把豌豆苗的茎也掐下一大截,因而显得比较老,不好吃。邓小平风趣地说;“回到四川,回到家乡,才能吃上真正的豌豆尖。”

  1986年,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回到四川。不过一代伟人与家乡之间的故事,却一直在继续。1993年,邓小平的妹夫张仲仁在找遍全国无觅处的情况下,带着小平同志曾经穿过的两双布鞋,来到成都郫县唐昌鞋厂。邓小平曾经穿过的布鞋,圆口型,鞋面是黑色直贡呢,鞋底为全新纯棉白布,是一双传统工艺布鞋。

  工人们精心制作,最后从十双布鞋中选出最漂亮的五双带去北京。张仲仁把五双布鞋带到北京,邓小平不断称赞做得漂亮,立即要穿,全家人都围着观看,张仲仁取出第一双,怎么也穿不进去,又取出第二双、三双……糟糕!五双鞋一双也穿不进去。天真无邪的小孙子们在一旁笑起来:“嘿!给老爷爷小鞋穿……”俏皮话冲淡了紧张空气,邓小平风趣地说:“家乡人给小鞋穿”。张仲仁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四川方面,并送来两双邓小平穿过的布鞋做鞋样。工人们连熬了两个通宵,做了两双新布鞋。最后邓小平十分满意,并喊再做几双。

  李克强2008年2月参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当邱丽琴讲解至改革开放时,他精神振奋,尤其讲到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时,更是开怀大笑。

  小平身后的广安故居

  文_本刊记者  高洪云

  “我认为老人家是有回乡想法的。1986年春节时,他在成都过年,在金牛宾馆接见了广安的地方官。那段时间正好广安有一个民警把手枪丢了,很危险。况且,那时从成都到广安,交通很不便,翻山越岭,可能一天时间都到不了。再说,老人家也很忙。”8月16日,邓小平故居讲解员邱丽琴对廉政瞭望记者说。

  广安作为小平故里声名远播。虽然邓小平年少离家,终生未返乡,但在他身后,广安邓家旧宅被重新修葺。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观瞻伟人诞生地。

  邓家人“回家”

  邓小平一辈子没回老家。但在当地官员看来,邓小平内心是很念乡土情的。

  1978年和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先后两次召集了广安的地方官,叮嘱他们“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带领广安群众脱贫致富。”

  邓小平在世时,当地政府曾对邓家老宅进行过很简单的修护。伟人离世后,故居于2001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底至2004年夏,故居才开始修缮、扩建。

  从九十年代开始,邓家子女陆续地回乡探望了。

  节约是邱丽琴对邓家人的评价。“2004年,邓小平的三个女儿回乡,当地安排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看到这些饭菜,邓家人不太高兴。最后她们把没吃完的饭菜打包了。”

  邓小平说了一辈子的四川话,他的子女却没有继承乡音。1995年9月,邓小平专门让邓朴方代替自己回了趟广安。刚分配到故居工作的邱丽琴对此印象很深。“那一天特别热,我守候在一旁,看到邓朴方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我赶忙送上湿毛巾。他满脸笑容地用‘四川话’问了我一句:‘你热不热?’”

  戏剧的是,邓朴方的这句略显刻意的四川话,在邱丽琴听来实在“太差劲”。没听懂的邱丽琴当场就囧了。几秒钟后,周围人忍不住大笑,见状,邓朴方和邱丽琴也笑起来了。“我想他可能是想拉近与家乡人的距离吧!只是他的四川话实在太不标准了。”

  2007年,邓小平去世十周年,小女儿邓榕回了一趟广安。“邓榕讲,这里虽然不是她的出生地,也不是她生活的地方,但每次回来,她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她开心的像个孩子,还让我们喊她邓大姐,说那样更亲切,更有回家的感觉。”一位接待人员对廉政瞭望记者回忆道。

  跟邓小平一样,邓家子女有浓厚的乡土情。据媒体报道,2011年时,广安籍的一名戍边警官得了重病,需要换肝,他的老父亲要为儿子换肝。邓家子女听说这件事情后,兄妹5人各自捐助了1万元。

  温家宝不清园,李克强忆往事

  2004年是邓小平百年诞辰。据故居工作人员讲,当年来的领导特别多。

  出于安全考虑,领导人来参观时,按照惯例一律要清园。但据邱丽琴回忆,温家宝是唯一一个来参观时没有清园的领导人,只是进行了隔离,温家宝还跟一些游客握手。

  “温家宝来时,我负责讲解。他在听到小平政治生涯里的‘三落’时,表情很沉重,而讲到拨乱反正时,则愁容舒展不少。温家宝还特别兴致勃勃地看了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发表的一些文章。”

  让邱丽琴感动的是,当温家宝与陪同的地方领导一一握手,进入车内准备走时,突然转身询问讲解员在哪里。“当时我站得远远的,没想到总理会想起我,我快步地走上去,他没说话,只是笑着点头与我握手告别。那是很有力度的握手。”

  故居工作人员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都来了,再之前的中央领导中,不少常委也都先后来过。

  李克强2008年2月来参观邓小平故居,当邱丽琴讲到文革时期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一拖拉机厂时,李克强面色凝重。讲解至改革开放时,他精神振奋,尤其讲到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时,李克强更是开怀大笑。

  能拍到领导人的笑很难,因此邱丽琴对李克强的笑容记忆尤深。“后来我们专门查过,总理曾公开讲过,1977年他是在田头锄地时获知自己的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

  据邱丽琴讲,大部分领导人来参观时,话都不多,表情严肃,很少带家属,但也有例外。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是小平故居的常客,2004年至今,来过三次,最近一次是两个月前。邱丽琴眼中的王兆国非常爱照相,甚至牵着夫人的手一起照。“他挺喜欢摆Pose,表情尤其丰富,有时还检查相机的光线、色彩搭配等是否合适,调整好了才走过去照,没照好的话就反复照。70多岁了,很有人情味的一位老领导。”

  与其他领导不同,王兆国的话“特别多”。“他对园区的绿化很欣赏,频频点头微笑,还说虽然园区现在是5A级景区,但各项服务都要严格要求,必须跟上。他还建议在习主席种的那棵银杏树周围种红枫。”邱丽琴回忆。

  园区内也不乏外国游客。廉政瞭望记者遇到两名外国学者,分别来自日本和韩国。日本的高桥教授是《我的父亲邓小平》的日文译者。据他讲,日本国内主流十分敬佩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最近十几年,日本学界一些人比较关注毛泽东的精神遗产在民间的影响。

  天气也“讲政治”

  植树寄托哀思。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各个政府部门、外国驻成都使馆等,都曾在小平故居纪念园中栽种过树。

  习近平2004年5月来小平故居参观时,还是浙江省委书记。他种植的一棵银杏树,恰好在铜像广场进口右侧的一块三角形狭长地段的尖头处。园区的讲解员们把这块三角地比作一艘船,“习主席植的那棵树就像一位站在船头的经验丰富的船长,引领着船前进的方向。”

  围绕着树,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2003年,园区计划从小平北京故居选6棵他生前亲手栽的树,准备移回广安。神奇的是当树被起吊移出地面时,大雨骤停,北京罕见地出现了一道彩虹,现场人员抓拍了照片。曾庆红来广安故居参观时,就这个事情讲了两句话。一是共产党人坚持唯物主义,不搞迷信;二是北京当天确实出现了彩虹。

  在当地人看来,广安的天气也很“讲政治”。2004年7月底,由江泽民题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制作的邓小平雕像刚从北京运抵园区,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当地人把这场雨称作“洗尘”雨。 

  不久之后的8月13日,胡锦涛一行从南充机场转往广安。刚到广安地界时,天降暴雨,园区方面非常担心小平雕像揭幕仪式会受影响。没想到,待到胡锦涛抵达故居时,雨停了,阳光灿烂,揭幕仪式顺利地进行了。

  邓小平故居旁边有一口历史悠久的水井,井水常年溢出,未曾断过,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它为“邓家老井”。据邱丽琴讲,曾庆红、吴邦国前来参观时,还直接用手捧着井水喝了几口。如今,“邓家老井水”已是当地一个知名的矿泉水牌子,各方游客都可以品尝到邓小平幼时常饮的这口百年井水。

上一页123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邓小平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3名中国工人在土耳其东南部被绑架
  • 体育曼联宣布签下迪马利亚 联赛杯0-4英甲队
  • 娱乐港媒曝房东案涉毒2女星均为内地艺人
  • 财经煤老板张新明被抓跟宋林有关 两密友被查
  • 科技万达将联手百度腾讯成立新电商公司
  • 博客湖南军训教官师生互殴细节令人震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分班民间标准:老师最好结过婚生过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