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北仙桃黑口罩借甲型流感卷土重来(组图)

湖北仙桃黑口罩借甲型流感卷土重来(组图)
仙桃“黑口罩”
湖北仙桃黑口罩借甲型流感卷土重来(组图)
图为:口罩包装盒上是全英文说明
湖北仙桃黑口罩借甲型流感卷土重来(组图)
图为:用蛇皮袋子包装的半成品口罩沾满了灰尘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蒋绶 特约记者路鸣 摄影:记者刘中灿

  黑作坊在这里随处可见

  光鲜的包装下是脏口罩

  前晚及昨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仙桃市部分乡镇的多家黑作坊,趁着甲型流感爆发之机,大量生产劣质口罩的新闻。昨晚,记者再次来到仙桃进行暗访。

  昨晚7时许,记者首先来到仙桃城郊的黄荆村。在路边看到,一幢幢看上去很漂亮的三四层楼的私房门口,有的堆着口罩原料,有的还在忙着装货。这些所谓的口罩工厂,其实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

  记者进入一家作坊。两名妇女正坐在屋子的一角数口罩。她们都穿着家常衣服,其中一名妇女把大串口罩拿在手上数来数去,根本没有进行任何无菌操作。她告诉记者,要把口罩分成50个一摞,再装进印有洋文的小纸盒里,然后再装箱。每个小纸盆里有口罩50个,而每个大纸箱里有口罩2000个。

  记者看了看,小纸盒上印满了洋文字,有英文、俄文等,但没有一个中文字。纸盒上还印有女模特戴着口罩的图案。屋子里,已摆满装箱的口罩。但有的口罩就直接放在大纸箱里,并没有进行分袋包装。两名妇女称,这些口罩在“出厂”前,都要进行分装。但是,她们也不知道这些看上去十分漂亮精致的包装盒是哪里生产的。

  晚上还在加班生产

  一个小作坊月产量超百万

  晚7时40分许,记者又走进另一家作坊。由于这家作坊的门口堆积着大量口罩原料,记者便顺着灯光走了进去。这幢私房的一楼空无一人,有嘈杂人声从二楼传下来。记者来到二楼,只见二楼大厅里同样空无一人,大厅两边有三个门,每个门前都垂着门帘。大厅里一张大桌子,零乱地堆放着部分口罩。

  记者掀开一张门帘,只见一间大房子里,坐着六七名工人,每人面前有一台类似缝纫机一样的机器,正在嘀嘀嗒嗒缝制口罩。

  记者后来得知,这种专门做口罩的机器叫点焊机,是从沿海一带买进的。还在今年9月时,生产口罩的作坊比较少,那时这样的机器比较便宜,两三个月后价格就翻了两三倍。

  “怎么还没有下班呢?”记者对屋子里喊。见来了一个生面孔,一名中年妇女立即起来问:“做什么的?”

  “我们想来进点货。”记者佯称。

  “我们这里的货都是有订单的。”另一名工作人员说。

  不久,中年妇女就对大家喊:“算了,算了,不做了。下班了。”紧接着,她又掀开另一张门帘,对门内同样喊道。记者见另一间屋子里,同样有好几名工人在缝制口罩。堆积在两间屋子里的口罩,数以万计。

  两名女工从屋子里起身,准备下班了。她们告诉记者:“我们只是打工的。”

  “工资高吗?一天是不是可以做10000多个口罩?”记者问。

  “哪里哦。只能做5000来个。”一名妇女叹道:“每月工资1000多元。”

  她接着补充:“做得好的,一个月也可以拿到2000来元。”

  “是不是计件工资?”记者又问。

  “是的。做1000个十来元钱。”

  记者算了算,按每人每天生产5000个口罩计,一个月下来就是15万个口罩。一家10个人的作坊,每个月的口罩生产量就是150万个。

  生产口罩只是小儿科

  晚8时30分许,记者又赶至仙桃市彭场镇。据称,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就在街面上,记者见一幢大楼的一楼和二楼灯火通明。走近一看,一楼的一间大屋子里,一边用塑料箱装满整箱整箱紫色的薄口罩,塑料箱是敞口的,一箱紧摞着一箱。口罩全部裸放在箱子里。

  屋子的中间部位,放置着大量的原材料。有的成卷地竖着,有的就地堆放。而就在这间大屋子的另一边,则摆有两台打片机。一名工人坐在机器边,正把一块块口罩大小的布片放在机器的流水线上。

  附近店面的职员告诉记者,彭场也是一个生产口罩的大镇。有的厂家具有一定规模,也有不少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由于具有无纺布生产的基础,生产这些小小的口罩简直就是小儿科。

  记者了解到,在仙桃,类似城郊黄荆村及彭场镇的作坊式口罩生产,在很多乡镇都可见到。

  仙桃召开紧急会议

  要“一拳打死”黑作坊

  中央电视台播出仙桃“黑口罩”后,该市于昨日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重拳打击行动”,并拟建立整治黑作坊的长效机制。

  据了解,昨日上午,仙桃市市委书记周霁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市委相关领导参加,对打击黑作坊进行部署。当日下午,仙桃市市长刘新池召集有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等部门负责人及所有乡镇一把手参加的专题会议,成立了“仙桃市无纺布口罩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刘新池任组长。会上提出口号:“严格依法整治,净化市场秩序,打造诚信仙桃,建设优势产业”,并成立了5个工作组,分别为城区片,彭场、沙湖和沙原片,汉江沿线,西南片;还有一个机动组,用于打击流动收购劣质口罩的商贩。

  会议还决定,集中一个月时间来打击和整治劣质口罩生产市场,以建立长效机制。其具体办法就是:“全民动员,各方配合,联合执法,重拳出击,一拳打死,从重从严,不留后患。”在整治和打击过程中,要做到“八查”:一查执照、二查卫生许可证、三查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四查生产线的管理、五查税费、六查消防设施、七查是否有干部参与、八查假冒伪劣。

  网民质疑“长效机制”

  相关负责人分析“四点原因”

  记者了解到,2003年非典期间,同样是在仙桃,当地一些黑作坊借非典大量生产劣质口罩牟利。仙桃市委、市政府对不法业主展开“斩首行动”,一次销毁了5万多只问题口罩,并表示要建立健全查处假冒伪劣的长效机制。

  据2003年4月25日《仙桃日报》“湖北仙桃清剿问题口罩,严厉打击借非典生产不法行为”一文报道:“仙桃市将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建立健全查处假冒伪劣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开展‘我看仙桃人’大讨论,进一步打造‘信用仙桃’,优化发展环境。”

  有网友质疑,为什么同样一幕时隔六年后再度上演,只不过时间从2003年换成了2009年,背景从非典换成了甲流?为什么当地承诺的打假长效机制迟迟没有发挥出实效呢?

  对此,记者采访了仙桃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分析,造成这一局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少数作坊主受利益的驱使,因为一台点焊机一天可以生产5000个以上的口罩,利润十分可观,少数小作坊业主唯利是图,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生产投入门槛低,且不择场地;第三,执法监管不力:今年9月以来,该市工商、质监、医监和税务等部门多次联合执法,打击黑口罩,但点多面广,增加了执法难度;第四,小作坊业主与执法人员“打游击”,逃避打击。另外,部分正规生产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在行动上。

  这位负责人还说,不容置疑,黑口罩问题,已严重损坏仙桃公共形象。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表示,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公开有关调查结果和整治情况,消除影响,以扎实有效的铁腕行动,维护无纺布口罩市场秩序,打造诚信仙桃,确保无纺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甲型H1N1流感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黑口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