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墓穴,本报记者独家探访莘县孟堌堆;追寻文物,记者对话盗墓者和文物贩子
“曹操墓”惊现龙虎瑞兽壁画
核心导读:
2009年12月13日,10多位专家通过对已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和论证,最终认定安阳西高穴村“东汉墓”为曹操高陵。
然而距离河南安阳一百多公里外的山东聊城孟庄村,有一个“孟堌堆”,孟庄村的村民认为“孟堌堆”才是真正的曹操墓,而距离这里仅有数十里远便是曹植墓,让聊城市莘县朝城镇荒野上的这座“孟堌堆”更披上了“曹操墓”的神秘外衣。
2月25日上午,本报记者独家进入聊城曹操墓一探究竟,通过对话当地盗墓者寻得汉墓文物的去向,也因而揭开了聊城曹操墓背后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莘县‘孟堌堆’最大的发现是墓穴内有龙虎瑞兽的壁画,这也证明了墓主人贵为皇室的身份。”
聊城欲争曹操墓,这对聊城市及生活在此的百姓而言是一个契机,但多年来当地已成气候的文物黑市交易又让人不得不担心这里能否把握住这样一个机会。
“成也曹操,败也曹操。”
目前,在当地民间盛传的一句话,似乎让外界看到聊城争取曹操真正埋身地的信心。
本报独家进入聊城曹操墓
“你们要去朝城镇?是不是去找那个孟堌堆?从这里向南,直着走就到了。”
“赶紧发掘,最好也出土些和曹操有关的文物,那样我们县城就出名了。”
2月2 5日下午,莘县县城,骤降的气温本应热闹的街头冷清了不少,但“孟堌堆”已经成为春节后这个小县城最热的话题。
驱车出莘县县城,向南行驶20多公里,便到了古镇朝城。民警、莘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和附近早已围在了“孟堌堆”周围。古墓东侧,几堆新土环绕着一个大洞。
“这就是之前发现的盗洞。”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里面没有什么文物,只有些青砖和壁画。”
洞口只能容下一个人爬进,里面漆黑一片。
借助着手电筒的灯光,记者看到,洞的四周都是泥土。爬行了一段距离之后,空间豁然开朗,变成了一个长廊,长廊有3米多宽,高两米多。
长廊两侧用青砖砌成,顶部覆盖着石板。记者测量了一下,每块青砖长44厘米、宽25厘米、厚10厘米。
而当灯光打在墙壁上的时候,之前提及的彩色壁画清晰可见,青砖上涂抹着类似白石灰的涂层,涂层上面绘制着色彩鲜艳的动物,有的看似飞鸟,有的看似猛兽。壁画上面的动物都统一用黑色的轮廓,外形都有些夸张,但却都栩栩如生。其中有两只鸟看着像是在交谈,眼睛、羽毛都分别着色,而有许多似龙似虎的动物,张牙舞爪,从头部上的鼻子、嘴巴到身上爪子、尾巴,一应俱全。
延伸了十几米后,长廊到了尽头。
而在长廊中部,记者发现了一个被淤泥拥堵的墓门。
“这个长廊是南北走向的,墓门是在西侧。”莘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洪冰介绍,这个在史志中没有记载的古墓是东汉墓。整个古墓墓门应该向东。在“长廊”西侧发现墓门应该是墓室门。并且这个古墓应该像其他汉墓一样,有前墓室、耳墓室、后墓室。“整个墓室周围可能有环绕的“长廊”,“长廊”肯定还有很多精美的壁画。”李洪冰推测。
“汉墓壁画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河南、山西、陕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里都发现过,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这个墓里面的壁画内容应该是些祥鸟瑞兽。”李洪冰告诉记者,墓室壁画是当时社会风俗“举孝廉”习俗的创新与延续,“根据壁画内容,往往能推断出墓室主人的身份。”
“我们肯定是希望古墓被早日发掘,但是,国家对古墓的发掘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不过目前我们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向,准备向上级申报。时机一旦成熟,就能进行发掘,目前要做的还是对它的保护。”
对话盗墓者寻汉墓文物去向
再访聊城曹操墓,还要从之前记者的一次采访经历说起。
2月25日上午,经多方打探,记者找到在聊城莘县“摸金”行当具有很高声望的谢垦丰。
已年近六旬的谢垦丰是土生土长的莘县人,退回几十年,在行内许多盗墓者看来,谢垦丰是当地少有能配得上“摸金校尉”称号的盗墓者。
记者了解到,所谓“摸金校尉”,最早正是为三国曹操所设,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的负责者,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后来被多指为盗墓者。
“许多年前我就已经退出了这一行,太脏、太危险,没有出息。”目前,除了帮儿子照看一家并不太大的便利店,谢垦丰依靠自己多年的摸金经验,帮政府确定一些汉代古墓的价值。
谢垦丰告诉记者,地处齐鲁大地西部的聊城是山东汉墓分布最广泛的城市之一,现在的东昌府区和莘县则是聊城境内汉墓最密集的地方。
“行内都说汉墓是最穷的墓葬,但值钱的东西还是有的。”谢垦丰介绍说,凡是入行不深的盗墓者,往往是不敢去动一些大的墓葬的,因为古代地位显赫者的墓都有不同的“坎”,一但处理不好这些“坎”,很容易让盗墓者丢了性命。
“许多年来,虽然当地汉墓被盗挖的现象比较严重,但真正的大穴多半仍保存得比较完好,盗取大穴需要先进的工具、技术和大量人力,在当前文物监管越发严谨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为不知定数的结果铤而走险。”谢垦丰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聊城境内的汉墓之所以被盗现象严重,主要是汉墓封土堆比较高大,极易被人认知。
“还有就是政府对汉墓的偏见,认为汉墓破破烂烂,没有出土什么珍贵文物,不加保护,对流失于民间的明器也不去追回。”谢垦丰所说的明器其实就是墓葬内的文物,他还向记者透露,目前大多数盗墓者都是汉墓附近村庄的百姓,“盗取的明器,多卖给了当地文物贩子。”
文物流失背后的黑市交易
孙田河,59岁,行内公认当地最大的文物贩子,在聊城市区拥有三家以上古董店。
告别“摸金校尉”谢垦丰的当天中午,当记者以一名外地买家的身份与对方接近时,竟先后经历了盘问、搜身等诸多“行内规矩”。
与大多数选择背阴的古玩店铺不同,孙田河的一家店将大门朝南而开,“在聊城,我的货是最多最全的,你们想要什么我这里都有。”
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汉墓中的明器出售时,对方将记者引入了古董店二楼的卧室。
“有一批刚刚到的彩陶,品相相当好,价格也比较高。”说话间,孙田河从卧室拐角处抱出了一个大纸箱,打开纸箱、解开数层塑料袋,一只高约一米的彩陶武士显现出来。
武士分为首体两部分,身披五彩盔甲,头戴护颈皮盔,手持青铜戈,造型十分威严,而根据历史记载,戈这一兵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曹操墓知道吗?实话告诉你们吧,这只陶俑就是莘县朝城曹操墓那边送来的,你们恰好有幸碰上了。”见记者不信,孙田河又从卧室拐角处抱来了三个纸箱,打开后,箱内依次呈现出一只彩陶僧侣和两只彩陶骆驼。
彩陶僧侣与武士尺寸相当,唯一不同的是后者的首体并未分开,僧侣身披彩色袈裟、手挂金色念珠,外形惟妙惟肖。后经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证实,这种彩陶僧侣在聊城汉墓发掘中还是首次发现,根据相关记载,可以推测墓主人生前可能信奉佛教。
此外,孙田河向记者展示的彩陶骆驼其制作工艺更是精妙绝伦,虽然每只骆驼均为双峰驼,周身均以白色为主调,但细细看来却各有不同,有的俯首摆尾、有的昂首迈步,而且每只骆驼所负物品也不相同,有的是载着鎏金宝箱,有的背着七彩编篓,展现了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
孙田河还告诉记者,曹操曾在东武阳为官,这里才是真正的曹操,而这些彩陶骆驼则可能是为其背负“财宝”的。谈到价格,孙田河开口每件6000元,“这批货从当地弄出来不容易,以往很难碰到这么稀罕的物件。”
随后,本报记者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当地公安部门,2月25日下午,这批所谓由聊城曹操墓盗掘而来的陶制明器被当地警方成功查获。
文物追回对“曹操墓”意义重大
“其实我们一直在与盗墓者进行着斗争。”2月25日下午聊城曹操墓保护现场,聊城东昌府公安分局刘队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追回与曹操墓、曹植墓有关的文物,警方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针对聊城古墓分布较多的情况,多年来,我们从未松懈过对这些古墓的保护以及对流失文物的追回。”
根据资料显示:2008年11月20日,公安干警追回了缠枝葡萄瑞兽镜、青釉饼足碗和青釉双系罐三件唐代文物;2006年7月23日,聊城市追回了陶香炉、陶瓮、陶罐等14件东汉时期珍贵文物;还有17件西汉时期的彩绘陶马俑、骑马俑、陶立俑、陶跪俑……
“但是聊城境内的汉代古墓公布情况太过复杂,也给我们的追缴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刘队长说。
聊城市文物事业管理局赵主任告诉记者,自从河南宣布确认发现安阳曹操墓之后,当地公安机关就发出曹操墓文物追缴令,现在,安阳方面对文物追回的最高悬赏已经高达10万元。
莘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洪冰还告诉记者,当初河南安阳在确定曹操墓穴的关键证据中,就有一部分文物来自一系列盗墓案的破获,“所以说,文物的追回对聊城曹操墓穴主人的确定,也能起到一定的佐证。”
“莘县‘孟堌堆’最大的发现是墓穴内有龙虎瑞兽的壁画,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墓主人贵为皇室的身份。”当天下午,聊城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他们已经进一步加强了对这处墓葬的保护,政府也有保护发掘的意向,并将这一情况及时上报给了上级。
据了解,直至2010年1月14日,考古研究所在北京举办的年度公共考古论坛上,8位考古专家尽管认为安阳县西高穴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仍没有最终“盖棺定论”。
“这对聊城曹操墓而言是一个契机,聊城市政府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因为对当地百姓而言,也是民心所向。”李洪冰说,目前,在聊城境内出土的汉代文物多数含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价值无法估计,而通过考古调查,清理挖掘,掌握、了解汉代的墓葬特点,既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为当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文物不可再生,不能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其实,莘县“孟堌堆”最终是不是曹操墓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曹操墓之争”,最终能够引起当地政府对古墓、文物的重视,加强对古墓中那些民族瑰宝的保护。《鲁中晨报》供新浪网独家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