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道格:中国反腐举措“大胆而勇敢”

0

包道格:中国反腐举措“大胆而勇敢”

2015年03月02日11:49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包道格:在经济上(指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处理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型,我会给A的评价,表现不错。但在落实改革方案,我会给B,不是因为上层领导不愿意执行,而是我看到系统内有许多阻力仍需要克服。

  • “我想在此次两会中看到的,是中国政府要加速堆动改革方案的迹象。”

  • “在经济上,处理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型,我会给A的评价,表现不错。”

  • “中国确实需要打击腐败……目前,习近平和王岐山的作法是大胆而勇敢的。”

开篇语

  中国“两会”即将拉开大幕,对于这一中国每年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海外的中国问题研究者们如何观察?从今天开始,新浪国际将相继推出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知名中国通、汉学家的独家访谈,这些外国专家对两会、对中国过去一年的政治、经济政策将作何评价?首先“亮相”的是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包道格。

曾深度参与美对华政策制定

包道格包道格

  与包道格相约专访在大年初三,他开口先问候新年好,笑着聊起在纽约度过的除夕夜,“华盛顿DC的中国菜不地道”,他摇摇头说。

  现年67岁的包道格(Douglas Paal)是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目前担任全球知名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副院长。在进入智库之前,包道格的足迹几乎遍布东亚。他曾在2006年2008年担任摩根大通国际副总裁,处理对华投资业务,2002-2006年担任美国在台湾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还曾在美国驻中国及新加坡使馆服务。

  包道格最早与亚洲的渊源,则是在上世纪70年代于美国海军服役时,作为美军士兵驻扎日本与越南两年。他曾说,越战的经验激起他对亚洲研究的热忱。

  服役结束后,包道格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毕业后,包道格一路从中央情报局、国务院、快速拔擢入白宫,相继在里根政府和乔治-布什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对美国1980年代至90年代的对华政策制定参与颇深。

中国已勾勒非常大胆改革计划

  新浪: 对于即将召开的中国“两会”,你的关注焦点是什么?

  包道格:我想在此次两会中看到的,是中国政府要加速堆动改革方案的迹象。(十八届)三中全会勾勒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我想大多数的中国人也都同意这些改革将有利于中国,但重点在执行。

  财政方面,中国银行及财政部正在推行一些改革;户口方面,直到前几周我们才看到一些关于户口改革的计划;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滞后、能源价格也尚未有所调整。我相信,习近平主席下的领导班子重视国有企业,许多共产党人也将国有企业视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当然不可能完全交给私营部门,国家仍需要持有一些企业,但这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和手段极为重要。

  此外,还应该要有人事变动。我认为这些改革没有发生的原因是部分主事者不愿执行,习近平应该要找到更能明确落实改革的人,来实现三中全会目标。

 

 

中国反腐举措“大胆而勇敢”

  新浪:你怎么评价中国目前打击腐败的进展?

  包道格:中国确实需要打击腐败,不仅是地方级别,还有高层、军队的反腐。目前,习近平和王岐山的作法是大胆而勇敢的。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发展,也是必须的。我到中国的时候,有些忠诚而勤奋的政府官员告诉我,他们所查到的腐败是多么令人恶心。因此,我认为,反腐也有利于提振这些诚实官员们的士气,让他们知道贪腐终究受到惩罚。我认为,中国制度中最大的缺点是缺乏法治,三中全会强调了“依法治国”。

  另外一点,中国需要这样的反腐清理工作,但打击腐败的责任不应仅在几个人身上。

 

新丝绸之路策略,美国输给中国

  新浪:你如何看待中国“一带一路”外交策略?

  包道格:我认为“一带一路”确实是不错的方案,我们(美国)不应该反对,甚至应该尝试一起合作。美国在中亚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是贫弱的,美国当局认为自己有套政策,中国应该配合,但重点是,我们的政策是无效的,中国反而提出了更有效果的规划。

  中亚国家的年轻人需要工作、需要商业机会,不要让他们被激进的伊斯兰运动掌控。他们也需要农业,需要能通往中国的铁路、能把天然资源运送到中国市场,并输入中国商品。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政策是有利于该区域的。这还有助于抵消俄罗斯的影响力,让这些国家的经济不用完全依赖俄罗斯。俄罗斯正面临一个严重的经济衰退,无法为这些中亚国家提供繁荣的商机。中国此时提出“一带一路”外交策略是值得欢迎的。

  最后,透过一个国际金融机构或类似投资银行,让中国企业的资本或产能输出到中亚,无论是铁路、混凝土或钢材。这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现在海上丝绸之路还缺乏背后的推力,可能需要最终由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做整合。

  新浪:你提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是由中国倡议成立的,西方国家似乎不大欢迎,你怎么看待它的前景?

  包道格:我认为会继续往前推进。但是,包含我本人、以及奥巴马政府,一开始是以消极态度面对亚投行。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建设投资,中国负责亚投行相关事务的官员告诉我,他们将会遵守国际机构的准则,这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你要用民众的钱去投资其他国家建设,你必须保护这些钱,让这些投资是有回报的。

  我认为中国要更成熟地参与国际事务,应会遵照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准则。事实上,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也都已经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最大股东是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立场是希望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不要支持亚投行,但即使如此,世行及亚洲开发银行还是表示要跟亚投行合作,因为他们清楚,该区域有庞大的基础建设融资需求。他们需要带入许多私营部门共同参与,因此要建立一个规则,让投资者知道合理的投资机会与前景。所以我认为,合作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美国和日本在一开始对亚投行的反应是负面的,这是因为当他们第一次坐下来谈,并不明白细节,觉得中国是要试图把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挤出去。但经过反思与交流后,美国与日本的立场已经变得温和。

给中国经济发展政策评“A”

  新浪:你如何评价中国本届政府的经济策略?

  包道格:在经济上,处理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型,我会给A的评价,表现不错。但在落实改革方案,我会给B,不是因为上层领导不愿意执行,而是我看到系统内有许多阻力仍需要克服。另外,我对一些极左的迹象感到有些紧张,比如一些阶级斗争的文章再次出现、还有“唱红”,这对中国来说是有危险的,我希望情况能保持控制。

  新浪:你给中国经济政策较高评价,但你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担忧吗?

  包道格:经济放缓是必要的。这会影响每个人,因为商品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现金正在流动寻找更高的获利,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了大量的资金流出中国,但我认为整体是一个健康的转变。这让中国获得喘息。过去,中国通过大量投资达到了超过10%的经济增长,但现在已经过了投资高回报的时代,经济必须面临转型。中国的经济决策者非常明白,他们也正在努力往对的方向做。他们要面对经济放缓、要应对钱的流动、要增加市场驱动而非政治驱动,这在长远来看能促进健康的中国经济。

未来两年中美关系不会有大变化

  新浪:关于美国政府重返亚洲的政策,很多分析认为是为了制衡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你怎么看?

  包道格:中国很多人认为,美国“亚洲再平衡”或“重返亚洲”政策让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变糟,认为美国给越南、菲律宾、日本一种感觉,就是要对中国更强硬。然而,我想正确来说,应该是这些亚洲国家要求美国能有更多地参与——因为他们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

  从1998年到2008年,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外交、经济的发展、安全策略,并没有巨大的“威胁性”,整体来看在该区域是个双赢的局面。但2008年以后,中国成了该区域的观察重点,中国外交上变得更“强硬”,使得美国更重视再平衡及重返亚洲。

  在美国国内,我们正在削减在中东、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国防预算,但并不包含削减亚洲的。在选举期间,砍掉国防预算会让候选人显得弱势,因此奥巴马政府将焦点转向亚洲,所以这样看来,也有些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

  新浪:今年习近平会到美国访问,你有什么期待?

  包道格:我认为中国是聪明的,中美之间有很多竞争,中国“希望”削弱美国的联盟而强化自己,美国当然会抵制这样的作法。但与此同时,中美还是有很多共同的合作空间,不论是气候变化,还是朝鲜问题,即使我们面对这些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式。还有波斯湾及伊朗核武这些热点议题,中美两国的利益在这些领域是重迭的,这也是两国领导人可以讨论的。但总体来看,我不认为接下来两年中美关系会有大的变化或进步。

  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中国在未来两年会把焦点放在跟周边国家的关系上,试图回到2008年以前的情况,让自己与亚太区域国家更紧密。而这个期间,美国将处理选举的相关事情。

 

今年东亚将面临“棘手夏天”

  新浪:你提到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你如何看待目前东亚国际关系争端较多的现状?

  包道格:中国有能力为之降温。截至目前,中国正在“扩张”在相关海域及周边岛屿的控制空间,人们看得到中国的充满抱负的作为。我希望是中国只是藉此争取更好的谈判筹码,而不是实际上进行领土“扩张”。

  新浪:那么中日之间呢?安倍晋三在外交上作风较强势。

  包道格:今年会是一个真正的挑战,因为中国正在筹划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美国在8月15日有场纪念二战结束的活动;安倍已经表示他会发表演讲;韩国也会参与到相关纪念活动中,而日韩之间也有历史问题。紧接在后,习近平将到访美国。这将是一个棘手的夏天,华盛顿的记者和智库会非常忙碌。我们要看仔细了。

  新浪国际唐家婕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