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探索宇宙,而不是救济贫困

1970年,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 给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写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Mary Jucunda 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Stuhlinger 很快给Jucunda 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 William Anders 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 NASA 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

1970年5月6日

亲爱的Mary Jucunda修女:

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这封对我的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

在来信中,你问我在目前地球上还有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进行飞向火星的航行。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这样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小孩子快饿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暂停所有的太空项目,直到孩子们都吃上饭再说。事实上,早在了解火星之旅的技术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给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图集:月球征途

我们目前面临类似的问题。美国总统的年度预算共有2000亿美元,这些钱将用于医疗、教育、福利、城市建设、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海外援助、国防、环保、科技、农业以及其他多项国内外的工程。今年,预算中的1.6%将用于 探索太空,这些花销将用于阿波罗以计划、其他一些涵盖了天体物理学、深空天文学、空间生物学、行星探测工程、地球资源工程的小项目以及空间工程技术。为担负这些太空项目的支出,平均每个年收入10,000美元的美国纳税人需要支付约30美元给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则可用于一般生活开支、休闲娱乐、储蓄、别的税项等花销。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从纳税人为太空支付的30美元里抽出5美元或3美元或是1美元来救济饥饿的儿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其他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形。政府由几个部门(如内政部、司法部、卫生部与公众福利部、教育部、运输部、国防部等)和几个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组成,这些部门和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以应对国务委员会的监督,同时还要应付来自预算部门和总统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压力。当资金最终由国会拨出后,将严格用于经预算批准的计划中的项目。

显然,NASA的预算中所包含的项目都是和航空航天有关的。未经国会批准的预算项目,是不会得到资金支持的,自然也不会被课税,除非有其他部门的预算涵盖了该项目,借此花掉没有分配给太空项目的资金。由这段简短的说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饥饿的儿童,或在美国已有的对外援助项目上增加援助金额,需要首先由相关部门提出预算,然后由国会批准才行。

要问是否同意政府实施类似的政策,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赞成。我完全不介意每年多付出一点点税款来帮助饥饿的儿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然而,事情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相对的,我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有两部分: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的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高效高产,而在有的地区则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广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事实证明,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

如何将食品发放给需要的人则是另外一个全新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轮船的容量,而在于国际间的合作。小国统治者对于来自大国的大量食品的输入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害怕伴随着食物一同而来的还有外国势力对其统治地位的影响。恐怕在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之前,饥饿问题无法得以高效解决了。我不认为太空计划能一夜之间创造奇迹,然而,探索宇宙有助于促使问题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以最近发生的阿波罗13号事故为例。当宇航员处于关键的大气层再入期时,为了保证通讯畅通,苏联关闭了境内与阿波罗飞船所用频带相同的所有广播通信。同时派出舰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备第一时间进行搜救工作。如果宇航员的救生舱降落到俄方舰船附近,俄方人员会像对待从太空返回的本国宇航员一样对他们进行救助。同样,如果俄方的宇宙飞船遇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美国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援助。

投资太空如何回馈地球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提高视力:使激光眼科手术更高效;

“好奇”号的X 射线衍射仪辨真伪:对艺术赝品进行分析,帮助发展中国家当局找出假药;

在失重或微重力环境研发疫苗:会增加产生疾病的可能性,更好地揭示了病原体传播疾病的机理;【详细】

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食品产量,以及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高食品发放的效率,只是通过太空项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两个方面。下面我想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

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

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听力障碍患者造出有声阅读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太空旅行无可置疑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医学,用来照看人类的健康,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我们需要给予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有天分的科学家更多的帮助。随时要有富于挑战的研究项目,同时要保证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和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由美国政府控制并提供资金支持的所有活动中,太空项目无疑最引人瞩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尽管其仅占全部预算的1.6%,不到全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三。作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催化剂,太空项目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的研究,它的地位注定不同于其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空项目的对社会的影响,其地位相当于3-4千年前的战争活动。

如果国家之间不再比拼轰炸机和远程导弹,取而代之比拼月球飞船的性能,那将避免多少战乱之苦!聪慧的胜利者将满怀希望,失败者也不用饱尝痛苦,不再埋下仇恨的种子,不再带来复仇的战争。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随信一块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项目所能带来的各种结果中,这张照片也许是其中最可贵的一项。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不能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无关。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向您和您的孩子们致以我最真挚的敬意!

您诚挚的

恩斯特史都林格

科学副总监

展开

阿波罗的遗产

今一万年后,未来的人们回顾起来会说,1969年7月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月份和最大的日子。数百万年来我们一直被束缚在地球上,期待某一天能够登上月球。最终,我们冲破束缚获得自由,人类的精英在那一晚飞进太空,并将永不停止地继续向前飞翔。
———— 雷·布雷德伯利

登月第一人、迈出“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于8月25日去世,享年82岁。“阿波罗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又少了一位。因为种种机缘巧合,加上登月舱的设计导致第一个登月的宇航员只能是阿姆斯特朗。而阿姆斯特朗对登月带给他的名人效应并不开心。也许他清醒地认识道,世人把对整个阿波罗计划的崇敬透射到某个人身上是不公平的。

科技遗产

通过六次阿波罗登月行动 ,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被逐一揭示,宇航员还利用仪器测量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的数据。科学界对于月球是如何形成的达成了共识——地球形成早期一块地幔进入绕地轨道,不断与轨道上的物质碰撞、融合,成为了月球。经过多次月面行走和驾车考察,科学家、工程师和宇航员学会了如何开发和实践行星野外地质学的技术与科学探索。

四十年前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岩石至今仍具价值。结合近年来绕月轨道飞行器所采集的矿物成分等信息,这些标本可以为月球起源、太阳系起源及地球生命起源等多项研究提供线索。

与带给科学的进步相比,阿波罗的技术遗产更值得大书特书。

在科幻片《钢铁苍穹》中,一部iphone的计算能力比纳粹月球基地的巨型计算机还强大。这不是故意搞笑。其实阿波罗飞船上全部计算能力加起来也不如一部智能手机。阿波罗登月所采用的技术用今天的标准衡量显得粗糙简陋,例如飞船计算机的只读存储芯片是一个叫“小老太太”的小组手工制作的。

实现奇迹的主要原因在于人而不在于技术。全靠NASA长袖善舞,才能在和平时期完成了这样一项技术壮举。十年间,太空行走、交会对接、多人多天太空生存、月面软着陆、地月往返月球车等技术难关被逐一攻克。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技术难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而耗资却如此之少(60年代的250亿美元,相当于2005的1350亿美元,多年来一直占据了美国联邦预算的约5%。

图集:回顾阿波罗计划

技术史学家认为,“阿波罗”的成功应归功于一场管理革命,它把政府、工业界和大学凝聚在一起。新的体制和方法指导着50万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为同一目标工作。阿波罗15号的指令长大卫-斯科特认为:“阿波罗计划的主要成功之处在于其‘文化’,参与人员为一个有意义的共同目标协同工作的精神。鼓励每个人大胆地说,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想法,不必担心受到惩罚或报复。”“曼哈顿工程”的组织者奥本海默就“大技术”工程曾发表过以下见解:“我们知道,避免错误的唯一办法是找到错误,而找出错误的唯一办法是集思广益。我们也知道,由于保密而未被查出的错误将会泛滥开来,并将一切破坏殆尽。”这些简单的道理或许能够解释为何美国在登月竞赛中获胜而苏联落败。

有很多曾经为“阿波罗”登月而研发的技术如今已经作为副产品被应用到民间中。气垫式运动鞋的“中空吹塑成型”制造技术便来源于阿波罗计划中宇航服的制作技术。阿波罗计划最先利用食品冻干技术使宇航员吃上含蔬菜的航天食品。现在这种保存食物的方法也为军人、探险家和户外爱好者提供了便利。为登月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增强技术,已用于医院的计算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的图像处理。宇航员身着的液冷空调服——服装夹层密布管网,管网中流动着温度可以控制的液体——今天穿在了消防队员、核反应堆技术工人和造船工人身上。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和大脑性麻痹的病人也可以穿上类似的服装以降低体温。

阿波罗计划对社会的影响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当时为保障计划成功提出的需求,促使气象预报、通信、计算机、电子和医疗等产生了极大进步,并惠及今人。有人计算过,阿波罗计划的投入产出比高达为1:14,推动了从医药到金属制造业等几十种行业的发展。航天工业从此成为美国的领先产业。更重要的是,阿波罗计划还引领了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繁荣的浪潮,也为此后美国鼓励大学的科研成果社会化和产业化法案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文化遗产

1962年9月1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赖斯大学发表了演说《我们选择登月》:“太空值得全人类尽最大的努力去征服。有些人问,为什么是月球?为什么选择登月作为我们的目标?他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要登上最高的山。35年前,为什么要飞越大西洋?我们决定登月,我们决定在这个十年间登月。不是因为它们简单,而是因为它们困难。”在来自最高层决心的鼓舞下,美国这架大机器发动了。阿波罗计划对当时美国进展缓慢的航天事业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美国各界纷纷献计献策,结果只用了8年时间,就把人送上了月球。

美国人决定登月的根本驱动力来自于苏联太空优势的压力,然后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这种向未知领域进军的气魄根植于“五月花”号的冒险传统和西进运动的拓荒精神。从1960年决定实施登月计划到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安全返回地球,美国共进行了7次登月飞行(其中“阿波罗”13号因飞船故障未能登月)。总共有7批21名宇航员飞向月球,12人踏上月球表面。他们在月球上安装了5座核动力科学实验站、6个地震仪,开过3辆月球车,带回472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分赠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进行研究。时至今日,阿波罗已经变成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勇气、理性与探索精神的同义词。

成为登月英雄的机缘巧合

在阿波罗11号发射前,奥尔德林认为他应该先踏上月球,可是在模拟试验时,奥尔德林必须爬过阿姆斯特朗才能率先登月,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后来决定还是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表,从而使得他成为一位标志式的英雄。

不久前去世的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雷-布雷德布利曾用诗意的语言写下登月成功对人类的深远意义:“距今一万年后,未来的人们回顾起来会说,1969年7月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月份和最大的日子。数百万年来我们一直被束缚在地球上,期待某一天能够登上月球。最终,我们冲破束缚获得自由,人类的精英在那一晚飞进太空,并将永不停止地继续向前飞翔。”

何日君再来

既然阿波罗计划如此成功,为何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派宇航员再次登月?最根本原因是登月竞赛的时代背景消失了。冷战已经结束,敌对的大国不再需要采取类似行为宣示实力、威慑对方。何况月球已经“被征服”过了,再次登月总要做出新意来,否则意思也不大。当年苏联就是在美国登月成功后放弃了载人登月计划,转而主攻无人探月器落月。目前看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做的事,机器人基本能够代劳。暂时没有必要让人冒巨大风险奔赴月球。

在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的新太空探索计划中,“星座计划”这一旨在使美国宇航员于2020年重返月球的计划基本上被全盘否定。这曾引起包括阿姆斯特朗在内的众多阿波罗计划参与者的强烈不满。但奥巴马的决策也是基于航天界专家的分析。已经有12位美国人上过月球了,再花几千亿美元登月,在纳税人和选民中间不会得到广泛响应。相比较重返月球任务,登陆小行星的载人飞行计划的前景在广大的年轻人中间更能引起兴趣和共鸣。美国本世纪载人航天的最大目标是登陆火星,登陆小行星与登陆火星的技术相似,而与登月相差很远。在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月球已经成为美国载人火星探索的绊脚石。

对于其它航天大国而言,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何在——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先行者后面踏实求稳,还是占领科技与战略的制高点,为人类做出独特的贡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阿波罗13号宇航员吉姆?洛弗尔说,阿波罗计划的投资回报表现在此后30年间,登月项目让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我们现在的投资能保证在今后30年获得充分回报?我不这么认为。”执世界航天技术牛耳的美国尚且如此,位于航天第二阵营的国家又当如何?

在阿波罗计划实施时,美国社会不乏对它的批评者。他们曾质问:“当世界上还存在贫穷、疾病、仇恨的时候,美国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多资源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现在看来,他们或许抛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在做开创性事业前解决一切问题不是我们人类的本性,否则我们永远不会拥有印象主义作品、相对论或金字塔。其实登陆月球也并非终极目的,它只是人类通达未来的手段。

1994年,在阿波罗11号登月25周年庆祝会上,人们不禁想到,当登月50周年、100周年的纪念日到来时,我们的子孙会怎样看待登月壮举呢?他们会把人类在登月中所创造的辉煌看成是推动生活进一步前进的试金石呢,还是会像公元7世纪时偶然见到罗马帝国留下的巨大水渠和其他风化中的壮丽古典建筑的欧洲人一样,惊讶地问:我们竟修建过如此辉煌的东西?也许五百年后没有人会记得和20世纪的大萧条和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未来的人们会像今人记住1492年哥伦布的发现之旅一样、铭记1969年阿波罗11号的历史性航程;会永远歌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回味他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作者:赵洋

原文发表于《周末画报》第716期

展开

科幻会影响科学吗?

科幻小说鼻祖出自科学家开普勒说起科幻小说我们总想起法国的凡尔纳,英国的威尔斯,美国的阿西莫夫。我自己读过这些人的作品,特别是凡尔纳的,如《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环绕月球》。可是,谁是最早的科幻作家?凡尔纳不过是19世纪人,威尔斯的早期作品也是19世纪末创作的。他们都不是最早的科幻作家。

开普勒的《梦》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鼻祖。在近代科学时代,最早的科幻作家也许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兼哲学家开普勒!他在1610年写了一本小说《梦》(被阿西莫夫和萨根认作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开普勒这部小说中的主角杜拉库图斯(Duracotus)是一位女巫的儿子,也是开普勒名义上的老师第谷的学生。杜拉库图斯的妈妈的老师是来自月亮的精灵,每逢日食时,精灵就可以通过连接地球和月亮的黑暗隧道来往于地球和月亮。

杜拉库图斯想去月亮上看看,他的月亮之旅其实是为了证明哥白尼理论的正确性。就是说,从月亮上观测地球,我们就能看到地球环绕月亮运动。既然作为月亮上的观测者会误会地球围绕月亮运动,我们也会误会太阳围绕地球运动。杜拉库图斯喝了一些可以让他昏睡的药,在到达月亮和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后,就慢慢地滑向月亮。从这一点来看,开普勒已经知道月亮和地球都会产生引力。我们不知道的是,开普勒的大脑中是否已经有了牛顿万有引力的概念?小说于开普勒去世后的1634年才得以出版。这本书有时被视作第一部科幻小说。

早期科幻小说预言过潜水艇、时间旅行、隐形人等开普勒的《梦》也许并没有启发他和牛顿去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却预言了万有引力,也预见了20世纪人类的登月之旅。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梦》是所有理性的科幻小说样板:这些小说预言一些在未来出现的科学技术,却未必启发科学家做具体的科学发现。毫无疑问,凡尔纳是最为成功的预言家,他的《海底两万里》预言了潜水艇。当然,在1869年,《海底两万里》发表的那一年,真的潜水艇已经存在并用在了军事上。而靠柴油驱动的潜水艇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凡尔纳小说中的潜水艇的动力直接来自海洋(当然他无法预见到上世纪50年代才出现的核潜艇)。这本小说的冒险成分远远大于科学幻想成分。至于《地心游记》,现在还无法实现。而《环绕月球》,人类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实现了,中国则在本世纪实现了。

根据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改编的电影《地心历险记》。如果说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主题是冒险,那么威尔斯科幻小说的主题则是哲理。他的成名作《时间机器》(1895年)是一切时间旅行和穿越小说的鼻祖。在小说中,威尔斯认为时间其实是第四维,这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主要观点之一。小说主角是位科学家,他造出了时光机并借以旅行到非常遥远的未来。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关于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的讨论。直到1960年代,物理学家才开始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框架下认真讨论时光机的可能。直到今天,这还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在原理上,我们不可能制造出可以帮助我们回到过去的时光机。威尔斯的另一部小说《隐形人》(1897年)我过去也读过,确实有令人心惊的效果。隐形人在现代奇幻小说《哈利波特》中也出现过,以隐身衣的方式出现的。威尔斯的隐形人是通过一种药物使人的身体折射率和空气一样,而隐身衣的原理则不同。科学上,从2000年开始,物理学开始在隐身材料的研究做出了突破。隐身材料能让平行的光线在材料中弯曲后再以平行光线的形式出现,如果在材料中藏有任何东西,利用光线探测这个东西的人就不会看到它,这虽然和威尔斯的想法完全不同,却有类似之处。

图集:漫话航空旅行

科幻可以开拓视野,科幻和科学之间是双向交易我不知道历史上是否有过一本科幻小说真实地启发了一位具体的科学家作出具体的科学发现的例子,但科幻小说确实会拓展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去想象当时科学技术还做不到的事情。从开普勒的《梦》开始,直到不远的《黑客帝国》,都是这样。说到《黑客帝国》,我倒是觉得未来将见证这个系列的主题的实现,即,人类将越来越依赖电脑和网络。即以今天我们到哪里都有上网的欲望为例,无论中外都是如此。例如今年三月我去了一趟曼哈顿,就看到星巴克的人无一不在上网,有人就是专门上网去的。现在朋友聚会,我们很多人很快就爬上微博,发消息发照片,互相加关注。也就是说,网络和微博已经成为我们身上不可或缺的感觉和交流器官。所以,如果我预言未来人类将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生存在网络中,甚至在网络中吃喝拉撒睡,大概不会太离谱。

  刘慈欣的《三体》展现了中文科幻中极致的想象力。最后,我不得不提一下刘慈欣以及他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著名的大刘也是《新发现》主编极为欣赏的小说家。国内有众多《三体》迷,这不奇怪,因为科幻迷以及科幻迷组成的亚社区是全球现象,不限于中国。《三体》幻想了未来人类和外星智慧的交往以及斗智斗勇,在物理学和航天上有很多极有想象力的设想,例如将质子展开为一个极大的二维面,例如宇宙的未来归宿。《三体》甚至是英文维基“science ficition”词条中唯一被提到的中文科幻小说。霍金在为克劳斯著作《“星际迷航”的物理学》写的序中写道:“科幻不仅有趣也会启发人类的想象力。我们也许还没有达成‘大胆地去那些人类还没有到过的地方’,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想象中做到这样……科幻和科学之间是双向交易。科幻提出一些科学可以容纳进去的想法,而科学有时发现比任何科幻都离奇的概念。”

李淼

《越弱越暗越美丽》

展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