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12日召开,会期为四天。
  • · 自1993年11月11日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三中全会基本都在9月份或者10月举行,本次三中全会是20年来最晚一次。
  • · 改革开放后,三中全会会期一般为三到五天,但十二届三中全会会期只有一天——会前曾召开了六天的预备会议。
  • · 三中全会出席人员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其中中央委员205人,中央候补委员171人。
  • · 十七届三中全会时,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党代表和研究“三农”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首次列席中央全会。
  • · 十六届三中全会时,中纪委常委列席了会议。
  • · 十二届三中全会及十三届三中全会时,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也列席会议。
  • · 按惯例,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闭门会议。
  • · 据专家介绍,会议将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
  • · 京西宾馆给人的印象是“神秘”。新华网在一篇报道里则这样描述:“这家宾馆隶属于解放军总参谋部,这可能是安保措施最严格的宾馆,过道铺着红地毯,到处都有解放军战士执勤。”
  •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及行政审批改革,将成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 · “新土改”酝酿再发力。可能会提高征地补偿额度,缩小征地范围,但并不会废除征地制。
  • · 利率市场化。专家预计三中全会将展示中国推进利率自由化乃至金融自由化的时间表,以及今后几年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间表。
  • · 新华社:政治体制改革肯定也会被重点研究讨论并做出相应规划部署。
  • · 《南风窗》:不再让或尽量少让中产阶层及以下的人埋单,他们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应是受益者。这是修复社会裂痕的必要条件。
  • · 《经济观察报》:我们期待这是一场真正触及灵魂的变革的开始。改革议题的设定,应继续未完成的经济改革,但必须注重推进观念、政治和法律系统改革。
  • · 《香港经济日报》:改革必须从政府自身着手,将面对三大利益集团挑战,要从制度上割断官员和商业活动的联系。
  • · 香港《南华早报》:虽然存在各方博弈,但目前看起码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共识。首先就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措施。
  • · 台湾《经济日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任务与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要将“改革尚未成功”的改革继续下去,“开放尚未彻底”的开放继续下去。所以,还是改革开放,只是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实施。
  • ·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国家领导人将会在三中全会上宣布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措施。
  • · 英国《金融时报》:十八届三中全会有5大重要看点:风向征兆、政治改革、外交关系、社会改革、经济与金融改革。其中“经济与金融改革是大多数观察家预计会产生最大突破的领域。”
  • · 路透社:作为改革重头戏的金融改革如何全面放开,资本市场改革,涉及中央地方政府职责和收入划分的财税改革等等热点问题的答案,有望在三中全会上揭晓。但预计政治改革不会成为会议一个主要讨论点。
  • · 三中全会前夕,多位专家呼吁全面放开二胎。
  • · 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撰文表示,中国稳妥实施放开二胎的生育政策调整,可能为2030年后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效应。
  • · 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则可能让部分网友失望,“尽管政府可能会允许少数地区和城市放宽“单独”政策,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在短期内不会像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的那样出现重大变化”。
  • · 三中全会一般会发布《决定》和《公报》两个文件。
  • · 文件起草时间一般历时半年,政治局常委直接领导。以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例,6个多月时间里,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30次工作班子会议,正式修改41稿。
  • · 参加文件起草的专家学者们在哪工作?据参加起草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专家回忆,文件起草组集中在北京西郊玉泉山。
  • · 三中全会一般会发布会议公报,这是全会精神的浓缩。
  • · 公报中首次出现的一些说法可以让人嗅到中国大政方针政策变化的蛛丝马迹。
  • · 中央和各地也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宣传会议精神,比如参加起草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位专家回忆说,根据中宣部的安排, 他在由中宣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报告会上做报告,宣传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