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李书磊为何任京纪委书记?

0

读书人李书磊为何任京纪委书记?

第643期

2016年01月04日19:06我有话说(0人参与)

离开北京两年后,李书磊重回北京,担任北京市纪委书记一职。离开北京两年后,李书磊重回北京,担任北京市纪委书记一职。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也将更换自己的办公地点,从福建重回北京。

  根据1月4日《北京日报》报道,经中共中央批准:李书磊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和市纪委书记。

  此次任职前,李书磊并无任何在纪检系统工作的经历。

  李书磊14岁考上北大,44岁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官至副部级,好读书、勤写作。50岁从学界转入官场,赴福建任宣传部长,掌管一方文宣。纵观李书磊的简历,可谓顺风顺水,仕途颇顺。

  不过,李书磊一直保持着低调,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6年里,甚至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他的部下曾经给出六个字的评价:严谨、低调、务实。

  而在福建省委宣传部就职期间,他亲自倡议并策划了《福建日报》关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专题报道。

14岁读北大的“神童”

李书磊14岁就考上北大,被誉为“神童”。李书磊14岁就考上北大,被誉为“神童”。

  根据公开简历,李书磊出生于1964年,河南省原阳县人。

  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李书磊就考入北大图书馆学系,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级。当时班上很多同学年纪比他大一倍,所以,他有“北大神童”之称。

  据李书磊后来自己解密,14岁上大学的原因是“小学时连跳两级,跳级是因为在班里学的东西我大哥在家里都教过我了”,后来跳了级,课程都是新的,就再也不敢逃学了。

  李书磊自幼就是智谋型人才,孩子们打架,他不是主力,而是出主意的那一个,“属于小孩儿里的文人”,最愉快的事情就是能看很多书。“我把家里的书都看了一遍,《林海雪原》、《西游记》、《红楼梦》,能找到的我都看。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84年硕士毕业后,24岁的李书磊便被分配到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任助教。两年后,他又考取中文系博士研究生重返北大,之后再回到中央党校任教。

酷爱读书,甚少接受采访

  博士毕业后,李书磊先后担任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副教授,文史教研部语文教研室主任、社会主义文化教研室主任,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等职。  

  其间,他还曾两次赴地方挂职锻炼:1992年1月到1993年5月,在河北青龙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挂职任西安市委副书记。

  李书磊的才学在学界颇受好评,用如今流行的话说,算是个文艺青年。“人过了25岁,沧桑感就有了,漂泊感也有了,凭青春力量四处闯荡的那个阶段结束了,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情感的皈依。”

  爱读书的李书磊,也号召他人多读书。他曾在文章《宦读》中写道,“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

  李书磊在北大的学弟孔庆东也说,“每见书磊,他总是号召大家埋头读书,为国效劳,一副‘龙头老大’的气派。 ”

  而这与习近平曾经提出的“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高度契合。

  20多年间,李书磊出版有专著、论文集及随笔集多部。上世纪90年代,他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写文化评论,产生了较大反响,被誉为“第五代评论家”,当选过“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他的《为什么远行》、《杂览主义》、《重读古典》、《文学的文化含义》等一系列书籍,不少也曾跻身畅销书榜,在全国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

习近平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李书磊任副校长

2008年,44岁的李书磊任中央党校副校长。2008年,44岁的李书磊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在文坛声名鹊起的同时,李书磊的仕途之路也走得颇为畅通。

  2008年12月,年仅44岁的李书磊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官至副部级。其时,中央党校校长正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

  不过,自2008年就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之后的6年内,李书磊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

  “严谨、低调、务实”是他在中央党校的同事对他的评价。

  他的同事曾回忆,李书磊几乎不喝酒,一般也只参加他分管领域的外事活动,“有着学者的严谨,但也有文人的幽默”。对于外界来说,多少显得有些“神秘”。

亲自倡议策划习近平在闽纪实报道

李书磊在福建担任宣传部长期间,倡议并策划了“习近平在福建”纪实报道。李书磊在福建担任宣传部长期间,倡议并策划了“习近平在福建”纪实报道。

  2014年,李书磊50岁,他迎来了仕途生涯的转折点,空降福建,担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

  自此,李书磊由学界转入官场,首次真正进入地方担任实职,掌管一方文宣。

  当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福建日报》连续3天以头版加二版的规格,回顾报道了习近平福建工作往事,再现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生活的点滴,也对其治闽的思想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同时,还刊发了如“习近平与著名歌唱家彭丽媛结婚只办了一桌酒席”等大量独家的“料”和此前没见过的照片。

  这组稿件署名“本报采访组”。稿件一经刊登,便引起读者和网友的关注。

  11月6日,《福建日报》官方微信推送文章,解密了这一系列报道的采写过程。该文称,2014年春节一过,有关习近平在福建的纪实报道就成了福建日报的“一号工程”,进行酝酿、策划、沟通、协调。在这篇文章中,李书磊的名字两次被提及。

  文章写道,“今年(注:指2014年)4月,在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的亲自倡议和策划下,福建日报启动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专题报道,追寻和记录习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时推动各项开创性实践的成果与效应。”

  此外,文章还提到,8月1日,在军委主席习近平八一前夕看望慰问驻福建部队官兵之际,报社在头版刊发《“我临东海情同深”——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纪事》,这篇稿子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亲自到报社和蔡小伟社长一起对稿子逐字逐句进行了修改。

  这3篇稿件多用短句,语言平实,细节详实,被外界认为是地方官媒再造官方话语体系的一个尝试。

  回溯2001年2月,时任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的李书磊就曾发表过一篇长达9000字的论文——《再造语言》,系统阐述了自己对于“党八股”的研究。文中,李书磊提出提出,“修明政治、改善生存必得从改善语言开始”。

  2008年,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也曾指出,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

  2012年十大召开之后,习近平履新伊始,也把文风当做改作风的抓手。

  当年年末,中央领导集体颁布了“八项规定”,要求全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作风。其中对文风的要求颇为醒目:“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 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在福建任职期间,李书磊还多次发表署名文章。2014年4月15日,《福建日报》头版《屏山时评》专栏,刊载李书磊署名文章《肝胆长如洗——再读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2014年6月,《人民论坛》刊登李书磊的《总书记讲话的文化意蕴》等。

  2014年,李书磊履新福建之初,就被外界视为将加强其地方工作经验,有助未来的升迁。

  仅仅两年,52岁的李书福便再次回到北京,接下了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的职位。

  (新闻极客  梁超  综合媒体报道)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