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里的“权威人士”到底是谁?

0

人民日报里的“权威人士”到底是谁?

第644期

2016年01月04日19:40我有话说(0人参与)

  元旦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头版和二版都出现了一名“匿名”权威人士,谈“中国当前经济怎么干”。

  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微信“侠客岛”也火速对“权威人士”进行了解读。这是一年以内的第二次解读。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和二版头条,专访了一个叫“权威人士”的人。

  新浪《新闻极客》发现,“权威人士”并不是每次都以此次这样“神秘”的方式出现。“权威人士”是谁,神秘“权威人士”再现身人民日报头版,释放了什么信号?

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截图。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截图。

人民日报为何使用“不规范”的新闻表达

  新闻系的一年级学生也会知道的新闻写作基本规范:新闻的5W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 )。在人民日报这的这篇报道中却基本不全。

  官方统计显示,2015年共出现了6次“权威人士”,再往前数,2014年,14次;2013年,11次;2012年,14次;2011年,18次;2010年,16次;2009年,10次;2008年,8次……

  这显然不是人民日报记者的一个“失误”

  人民日报海外版当天的一篇文章中对此解释:

  何时是近日,何地是“北京电”,何事是点评当前经济大势,何因要看网上分析,何人是“权威人士”。“人民日报的、头版和二版所有流程的把关者们,显然对5W理论都了然于心,所以大可不必认为这是失误。”

  文章还解释道:

用这个词,事实上可视为一种斗争策略。他们出现的基本语境是,这件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级别领导人来发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说。如今呢?这两篇《人民日报》文章(1月4日头版和02版报道),说白了是在定调子、给信心、找方向。许多网站的解读大致没错,这是在向外界传递中共中央对经济大势的分析与判断。

有“权威人士”文笔似毛泽东

1月4日人民日报第二版截图。1月4日人民日报第二版截图。

  “权威人士”出现在新中国的报道中已经很长时间了。

  上述文章指出:中共中央机关报重要版面,由不具名的“权威人士”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的做法,是沿袭自中共历史上一项悠久的传统。

  根据官方统计,截至去年5月人民日报上共有1605篇文章提到“权威人士”,这个词共出现了1770次。跨越了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直到今天。

  “侠客岛”的文章提到了文风“酷似”毛泽东的一名“权威人士”,文章称:这个“权威人士”多次出镜。无论痛骂蒋介石还是美国,风格一如既往,吐槽从来高能。即便未必出自毛泽东本人的手笔,也无疑体现着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意图,甚至个性与风格。

  根据“侠客岛”文章的介绍,“权威人士”的涉猎广泛。范围从最开始的战争、外交,到房价、文化、工业,有时还有围棋。

  搜索发现,近年来在经济领域的“权威人士”出现频率较高。

  上一次5月25日的头版,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经济报道,引题是“本报独家专访权威人士,解析当前我国经济大势”,主标题是“正视困难保持定力前景光明”。报道五问权威人士,对宏观经济做出总体判断,并对未来政策做出指引。

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截图。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截图。

周小川、肖钢都是“权威人士”

  人民日报并不是每次都为“权威人士”匿名。

  比如2007年10月29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解读十七大的报告的文章,原标题为《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权威人士谈十七大报告中的财经“关键词” 》,标题提到的权威人士,内文中出现了具体的8位人物,人民日报如何定义“权威人士”,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时任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时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工商董事长姜建清,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

  同样作为官方舆论机构的新华社是也是如此定义“权威人士”的。

  201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新华社发布了一篇名为《六大举措保三农--权威人士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文章,其中“权威人士”被定义为“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具体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水利部部长陈雷等相关领域的部门领导。

是学者还是顶层设计者?

  《人民日报》此次再次提到的“权威人士”是谁?

  1月4日的头版文章主标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引题是“权威人士再论当前经济形势,阐释如何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标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02版整版刊登《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副题为“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经济工作重点。

  2015年12月会议结束后的次日,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文对会议六大关注点进行解读,其中解读供给侧的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此外还有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等经济学家、金融智库研究员等。

  不过,《新闻极客》注意到,这篇文章并没有提到“权威人士”。

  如果不是专家学者,还有哪些人士能对供给侧结构性“定调子、给信心、找方向”呢?

  2015年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

  “权威人士”也在文中说道,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权威人士”是国家领导人的几率可能不大,领导人一般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比如习近平2014年1月1日发表的《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综上来看,能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调子”的“权威人士”必定参与了这一政策的制定和部署,比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或者发改委主任,发改委分管宏观政策研究的副主任等这样级别的官员和专家。

  (新闻极客 池远行 综合报道)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