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对两岸释放出“弹性与善意”了吗

0

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对两岸释放出“弹性与善意”了吗

第838期

2016年05月24日16:45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5月20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上台执政并发表演说,虽然被台当局称就两岸关系“释出最大的弹性与善意”,但其中却有多重暗语……

  5月20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上台执政并发表演说。这份演说在两岸关系方面出现了“依据‘中华民国现行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关系事务”的表述。台湾当局称,这一表态“释出最大的弹性与善意”。

  这样的表述较之民进党以往立场,确实有所不同。然而,其中却有多重暗语,远不足以成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远不足以为两岸关系顺利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首先,“其他相关法律”这一后缀无疑扩大了解释空间,稀释、淡化了前面表述中的某些正面苗头。目前的台湾民意机构中,民进党拥有绝大多数席位,在制定对两岸关系产生负面冲击的规定方面具有相当的主动权。其目前推动修正所谓“公投法”、酝酿将“领土变更案之复决”等重大事项纳入“公投”范围就是危险信号

  从上下文来看,所做出的调整“条件套条件”、“进一步退两步”,裹足不前。

  台湾新领导人的这份演说精心构架,其中被标榜为“弹性与善意”的表述被“镶嵌”在两岸部分,在谈完尊重九二年会谈的历史事实后戛然而止,拒不回应“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两岸同属一中。而之后的表述重谈选举期间提出的所谓“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

  台湾新领导人的发言人也已把演说提到的“中华民国宪法”解释为“不只是‘宪法’本文,也包括增修条文,以及过去以来的‘宪法’解释,还有台湾整个“民主”宪政实施以来的经验累积”。这种宽泛到无所不包的概念,可做截然不同的解读,国际社会都对此深表质疑。“镶嵌”在这种语境中的调整苗头,能有多少实质内容?实际上,这位发言人还拒绝对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采用“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称呼做出肯定回答。

  此外,对任何重大政策宣示而言,除了具体话语,结构本身也无声反应了发言者的整体布局和要传达的政策意涵。

  就职演说将两岸关系置于亚太地区形势之下“顺带提起”。如经济方面在提出与本地区国家建立“经济共同体”、力推“新南向政策”、发展与东盟和印度的关系后,才表示“也愿意和对岸就共同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议题交换意见”。

  阐述完对地区形势的态度后,演说才姗姗来迟地触及两岸关系。这种顺序和结构反应出的仍然是“从世界走向中国”而不是“从大陆走向世界”的思路。

  最后,归根到底,言行合一是检验政治立场的根本标准。李登辉在1996年5月20日的讲说中表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采取‘台独’路线”、要“追求国家统一的历史大业”。但是短短三年后他就抛出“两国论”,迄今各种形式的“台独”活动更是举不胜举。陈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的演说中宣示“四不一没有”,但两年后抛出“一边一国”。台湾新领导人所谓“弹性和善意”言犹在耳,5月21日,新任教育部门负责人就宣布要取消马英九当局对此前“台独”课纲做的微调。

  在影响深远的具体“台独”举动面前,勉强做出的些许策略性改口能有多少“弹性和善意”?

  目前,民进党当局面临发展岛内经济、推动结构转型等治理难题,在两岸关系上不能继续虚与委蛇。其真正要做的,是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积极态度,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其核心意涵。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台独”,真正维持现状,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条件。

  或许民进党认为,如此一来,自己就与国民党无所区别。的确,对大陆而言,岛内无论哪个党执政,在纯粹的内部治理上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纲领、路线、风格,但是在两岸关系上绝对不能冲撞大陆的政策底线。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民进党不能只与自己以往立场做纵向比较,而要与其他与大陆成功实现两岸关系大发展的执政党做横向比较。

  (作者郭拥军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白飞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文章关键词: 台湾 民进党 两岸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