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们的接班路

2014年06月11日09:08     第2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作者信息

王笑西

新浪新闻中心出品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这是去年韩剧《继承者们》中的一句台词梗。这部讲述韩国“富二代”们爱情故事的电视剧,说明了一个事实“在任何国家,子女接班企业都是一项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

  2013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50岁以上富豪占比为60.6%,这意味着,6成以上的中国富人须直面接班人问题,两万亿民间财富掌控者未来10-20年将会易主,中国民营企业正式迎来交接高峰。

  随着创业父辈们的退居幕后,二代或将陆续接班,或已经走向前台,或者难堪大任。某种程度上说,二代接班者的成长发展将直接决定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整体走向。

  如何顺利子承父业,成为悬在数千万民营企业头顶上的大大的问号。通过梳理近年来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富二代”们的接班路径亦有规律可循,主要包括:喝洋墨水、基层历练、老臣辅佐、机构培训、政府培养、继承人脉等6种“武器”。

接班路径一:喝“洋墨水”

  喝“洋墨水”,是绝大多数“富一代”为子女接班设定的路径。

  在这些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看来,做企业要国际化,学管理也要国际化,他们冀望学成归来的下一代能用学识让企业走得更远。

  娃哈哈集团“女少主”宗馥莉初中毕业后赴美留学,4年后进入洛杉矶佩珀代因大学主修国际商务,2004年大学毕业后回国;

  俏江南集团接班人汪小菲赴法留学,22岁以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设计专业和加拿大圭尔夫大学酒店管理MBA的身份回京;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晖,1997年留学美国,2005年获得美国贝克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之女刘畅16岁时就被送到美国读书,2002年回到中国……

  回国的“富二代”们,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在西方经验与中国国情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刚回来的时和国内环境个格格不入,国内人办事方式让自己难以习惯。” 泰旭木业接班人傅文质说,其实自己不应该在国外呆那么久,以至自己完全被“西化”了。傅文质说,刚回国时和父亲生意上的朋友一起在饭局上,她会觉着对方特别“牛”。 “一些生意人经常性地夸大其词,一开始我都相信,心想这人太厉害了,后来一请教朋友才知道都是虚的。 ”

 

接班路径二:基层历练

  《继承者们》中的男二号崔英道,条件优越、玩世不恭,是个不折不扣的混世魔王,但课余时间仍要去酒店洗碗,因为这是父亲给他的任务。作为酒店唯一的继承人,为了让他熟悉基层工作流程,以便日后能更好地管理酒店,父亲对他最开始的培训项目就是洗碗。

  在现实中,联想的柳传志在培养接班人时也总结出“压鞋垫”理论:要想当好裁缝,就要从轧鞋垫开始,慢慢再轧衬衫,最后才是做西服。

  无论是电视剧的剧情,还是联想集团浅显的比喻,都说明了传承的基本道理,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干什么的,这才是一切培养活动的根基;只有走过基层工作者走过的路,才能够真正明白他们想什么,才能够真正留住人才,让根基稳定。

  培养一名合格的企业接班人,参与企业一线锻炼的工作经历必不可少。

  如今,曹德旺已把福耀集团交给儿子曹晖管理。当年培养儿子时,曹德旺首先选择把曹晖送到了车间。曹晖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福耀集团一线车间工作,至今,福耀集团还流传着不少关于曹晖的故事,当时的曹晖为了多挣工钱,经常替同车间的工友三班倒,一天的上班时间常常达到10个多小时,并落下了“曹氏葛朗台”的雅号。

  让接班人在企业多个岗位上轮值,也是另外一种历练的方法。

  青岛红领集团总裁张蕴蓝在准备接班时,先被父亲安排到国际业务部做一名报关员,负责报关、报检、跟单以及国际业务谈判等工作,一年之后,张蕴蓝被调到营销中心,接着又被派到一线生产车间。

  也许只有把基层的重要岗位轮流体验一番,“富二代”接班人才能够更加立体、深刻的了解到自家的企业究竟是如何运行的。

 

接班路径三:老臣辅佐

  历史上,多尔衮摄政少年顺治,鳌拜辅政少年康熙,在天子年少尚不足能力治理天下之时,前朝大臣多承担辅政要职。

  在现代家族企业的传承过程中,也常出现这种现象:元老短暂接力,辅佐“少主”接班,“少主”有能力执政后,元老要么被“换血”,要么隐退,这也被称为“中国式接班”。

  父亲遇难,初出校门,一身孩子气,时年22岁的李兆会“仓促”接班海鑫集团。但企业的发展不会专门等待一个人的成熟,毫无管理经验、亦没有接班预备的李兆会在“老臣”辅佐之下,走上了接班之路。

  李兆会接班后,海鑫的格局一夜骤变,李兆会出任董事长,李天虎出任总经理,李兆会的董事长工作由常务副董事长辛存海“辅佐”,包括叔父、舅舅在内的曾跟着父亲李海仓创业的10位“元老”成为了李兆会的“辅政大臣”。

  这样家族式的管理层,让李兆会安全感十足。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徒有“董事长”虚名,“辅政元老”权倾朝野,自己不能真正掌控家族企业。

  接班后短短几个月,海鑫集团曾经的创业元老、后来的“托孤重臣”李天虎、辛存海被相继驱逐出权力重心,李兆会得以全面掌控海鑫集团。

接班路径四:机构培训

  2007年,在完成与儿子的交接后,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慈溪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是年67岁的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培训“富二代”如何接班的学校。这所学校至今仍在开班培训,被誉为“富二代”接班培训的“黄埔军校”。

  尽管茅理翔当初与女儿、儿子的交接非常顺利,但企业交接过程还是给了茅理翔很多的感受,让他留意到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接班人的能力不济或毫无兴趣、元老的阻力、兄弟姐妹之间的财产争夺、裙带关系的束缚、父辈与子女的观念冲突等。

  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些家族企业要么变卖祖产,要么就此没落,一代企业家们渴望薪火相传的梦想折翅。

  对于家族企业传承的另一个选择——职业经理人,茅理翔持有保留意见,他认为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体制尚未成形,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缺乏信用和有效的制约机制,许多企业给他做,做来做去就变成他自己的。总裁的角色还是由家族成员担当比较合适。

  出于上述感受,功成身退的茅理翔开始致力于为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茅理翔的尝试,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业态。如今,市场上培训“富二代”如何接班的机构遍地开花。

  目前,培训班已形成既定模式,学制1至2年不等,每两个月集中学习一次,一次3至7天,内容多为“本土+国外”、“国学+哲学”、“社交+礼仪”、“理论+案例”,还会请各行各业的名师授课。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哪种培训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高昂的培训费。

  从“北京大学中国第二代企业家深造项目”的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到,这个培训项目将于今年7月中旬开课,每两个月集中学习3-5天,学制一年,费用为9.8万元。

  这个项目的师资力量堪称豪华,有新东方的俞敏洪,万通实业的冯仑、李锦记的李惠森、长江商学院的滕斌圣、北大国际的杨壮、还有长期致力于富二代培训的茅理翔、苏建诚等。

  可查到的数据显示,“富二代”培训班中,费用最高的是无锡的一个培训班,两年学制、三个月集训,报名费高达66.8万元,堪称“天价”。尽管如此,却并不乏报名者。

 

接班路径五:政府培养

  接班路径五:政府培养

  近年来,众多“富二代”培训机构的组织者中,悄然出现了地方政府的身影。

  这并不难理解。接班高峰期来临,企业家们急着培养接班人,由于跟本地税收、地方经济直接相关,政府自然要出手帮忙培养。

  去年年底,广东佛山就挑选了48名“创一代”、“富二代”,进入36家国企挂职培训,所“挂”之职在各家单位都举足轻重。

  类似的做法,其他城市早有尝试。2009年,江苏曾通过党校培训等方式集训1000名“富二代”;2010年,浙江义乌由政府出资,免费培养“富二代”;武汉则从2011年5月开始分别在井冈山、贵州遵义以及武汉本地,举办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新生代”培训班。

  除了直接培训,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成立“富二代”圈子也很常见,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就是证明。

  有评论说政府“培养富二代”是越俎代庖,“看不见的手”管起了别人的“家事”;也有评论说,这是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经济份额超过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可能决定中国经济命脉,所以他们“着急”。

  不过,有评论人士指出,无论是机构培训还是政府培养,高昂的学费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积累人脉,拉近资本与资本之间的距离,将来 “执掌大权”在生意上也会有所帮助。

 

接班路径六:人脉圈子

接班路径六:人脉圈子

 

有一种说法,在中国,拥有多广阔的人脉,就意味着能做多广阔的生意。

人脉,对于生意人来说,格外重要。目睹了父辈们在商界摸爬滚打、杀伐决断的“继承者”们早已耳濡目染,对此深谙不已。

目前,“继承者们”中间盛行结成不同的圈子,经常坐在一起聚会、交流、探讨,更重要的是通过借此建立人脉关系,以朋友的力量加强企业竞争力,拓展产业链渠道。

温岭市三星水泵厂总经理陈坚就经常与其他“继承者”一起聚会交流。

“就是和朋友聚会。工厂产品的质量只要常规运转就能保障,大家产品都一样,为什么选我的不选他的呢?因为我们是朋友。”经常参加陈坚聚会的谭丁(化名)表示,作为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学会“交朋友”很重要,在这方面,他每晚都要“工作到凌晨两点”。

聚会上的常客,经营着水泵配件加工厂的陈果(化名)说:“从我创业就可以看出,朋友是多么重要。大家都在一个产业圈子里,虽然产权独立,但平时常沟通,就会互相激励。”

此外,也有一些“继承者”在父辈们的带领下参加社交活动,借机向他们移交自己的人脉关系。“父亲带我认识他以前结交的朋友,给我介绍客户,对我帮助很多。”傅文质说。

“父亲一般不会主动和我谈生意的事,我会主动问一些,有机会会跟他参加社交活动,打高尔夫之类。”还在国外求学的90后“富二代”Jim说,“跟父亲的朋友交流挺有收获,但主要还是一些人生经验之谈。”

 

 

新浪网整理报道

文中部分案例来自《中国周刊》、《半岛都市报》、《中国企业家》、《商界名家》、《中国商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