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评媒:雷楚年栽了,其他抗震小英雄呢?

2014年11月03日18:22     第82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作者信息

云清

新浪新闻中心出品

  抗震小英雄涉诈骗罪,很多人从情感上很难接受这一点。

  2008年汶川地震,彭州初中生雷楚年在地震发生时勇救7名同学,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他也因此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成了当地的小名人,还被免试招进重点中学读书。

  6年过去了,翩翩少年已是一名微胖的青年,22岁的雷楚年再度登上媒体头条,却是与当年的英勇事迹背道而驰。涉诈骗46万元,或获刑10年以上,重点中学的教育未能给他一个更加优秀的人生。

  说来雷楚年之所以行骗顺利与他年少的名气有很大的关系,他声称能帮人找空姐工作、就读重点中学、购买驾照等,被控诈骗21人共46.3万元。被骗的人里有他的女朋友,也有仰慕他英名和信任他的人,他们相信如其所说的,只要花钱,就能办成他们想要的。钱花了,少年英雄却跑路了。

  成名后的雷楚年“走哪儿都是英雄”,经常逃课,不爱读书,常与社会上的人来往,大手大脚花钱,有时候泡吧一夜花费数千,这些均与他年少时的“英雄”形象大相径庭。

  是少年成名的光环毁了英雄,还是英雄原本就只是复杂个体的一个面向而已?

  看看那场大地震中,同样坚强、勇敢和乐观的少年们如今的模样,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林浩:片约不断已经不是“学生”

  在汶川地震中与雷楚年同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林浩,前阵子也刚刚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走了一遭。

  大家都还记得汶川地震里那个虎头虎脑的9岁小男孩吗?

  媒体报道,地震发生后,身为班长的林浩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爬出废墟后又再次钻到废墟里,将两名同学背出来。

  林浩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林浩与姚明共同率领中国代表队步入鸟巢。

  2009年9月,作为全国双百人物中年龄最小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感动中国人物代表,林浩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11年1月,作为59位杰出华人中唯一儿童,林浩亮相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2013年8月8日,他创办林浩爱之链基金,成为中国首个未成年人发起的公募基金。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林浩也从此踏上了演艺之路。6年来,他一直片约不断,参演了多部电视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年过去,这个正在读初三的学生林浩老练地对媒体说“我是个学生,以学习为主”,而导演徐耿披露:“现在林浩几乎不上学了!”

  还有报道披露:有个“叔叔”用林浩的名义成立了公司,负责帮林浩接戏、谈片酬,“林浩现在的状态其实和职业演员差不多”。

  《新京报》发表评论:一个放弃读书误入歧路的孩子,背后可能会有几个追逐利益的人,周围也会有一群发出错误声音的人。谁雇用了少年林浩,谁就得负责作出解释,而不是把问题推给林浩本人。

可乐男孩:入职可乐公司的可乐人生

  2008年5月15日,被困在废墟下的高二学生薛枭获救后说:“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

  他逗乐了当时“被悲伤笼罩的中国”,这一细节被媒体报道后,可乐男孩家喻户晓。

  后因伤情严重,薛枭右手臂被截肢。2009年,薛枭被免试保送上海财经大学,就读金融与经济专业。

  2013年11月,《成都商报》报道《“可乐男孩”入职可口可乐》,这位与可乐有着不解之缘的乐观男孩在经过实习后入职可口可乐成都分公司,负责处理消费者投诉工作。

  可口可乐成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公司一直在从事各种公益活动,而薛枭作为公司的一员,以后也会安排他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他的形象更好地宣传公益,也是对社会的回报。

手电筒读书女孩:可能真的不适合读书吧

  大地震中,借着废墟下手电筒的微光,15岁的邓清清在废墟里看书的情景曾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让听者无不流泪。

  媒体报道邓清清后,有网友作诗句“让生命中的灯点燃未来希望,废墟上将崛起美丽的新城。”

  2011年,四川在线报道,这位靠看书度过人生最黑暗时光的女孩已经辍学,在一家服装店给人打工。

  地震后,邓清清接到了双流某国家级重点中学的邀请,高中三年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费的补助。

  在实际的学习生涯中,邓清清因为糟糕的数学成绩倍感挫折,不顾校长和同学的挽留,回到了什邡蓥华镇,初中毕业选择了中专学习动画制作,最终因为自觉美术功底差而办理退学。

  这位曾在废墟里看书而感动全国的少女自嘲地说:“以前数学差,后来化学差,现在美术差,可能真的不适合读书吧。”

  媒体在报道里还特别提到,现在她的梦想已不再是当初当一名山村教师,而是给家人盖一座大房子。

芭蕾女孩:舞蹈仍是不变的梦想

  手电筒女孩邓清清改变了自己梦想的目标,也有女孩还在一如既往坚持着当初梦想。

  李月被人们称为“芭蕾女孩”,热爱芭蕾舞的她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长达77个小时,获救后不得不接受了左腿截肢手术。

  手术后,她意志坚定,渡过了康复期,随后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表演了舞蹈节目《永不停跳的舞步》,收获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2012年,16岁的李月已经出版了三本书《我心永舞》《舞月豆蔻》《心舞流年》。

  2013年,《中国日报》报道她的事迹,她说,北京舞蹈学院是她梦想中的大学。

敬礼娃娃:只希望他做一个普通孩子

  一个被担架抬出,满脸伤痕的娃娃,却不忘给救出自己的解放军敬礼。

  这个被摄影记者捕捉到的画面一定是汶川大地震里最感人的瞬间之一。这个3岁的娃娃叫郎铮,大家亲切地叫他“敬礼娃娃”。

  2013年,《华西都市报》做地震5周年报道时了解到,8岁的小郎铮已是绵阳东辰寄宿制小学的二年级学生,“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馆时,郎铮在镜头前再次敬礼感谢好心人,唇红齿白的男孩干干净净的少先队礼再次触动大家。

  媒体采访了郎铮的父母,透露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郎铮,他自己也逐渐克服了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由一个内向的小男孩逐渐变得活泼开朗。

  2013年芦山地震的时候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他已经不再害怕提起地震,希望以后自己能成为解放军或科学家。

  郎铮父母表示,“我只希望他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英雄光环不能笼罩一生

  汶川大地震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伤痛,这些少年,带给人们温暖、感动与鼓励。

  但他们也是普通人,经历了不普通的灾难,成为幸存中被媒体放大的一群。

  如果,媒体的触角没有正好伸到他们所在的角落,他们和其他幸存者一样,有的人依然会走出阴影,健康成长,追逐梦想,有的也依然会退学,甚至成为犯罪嫌疑人。

  但在他们还是未成年人时,社会力量塑造了他们,也为他们人生轨迹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但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恐怕不是持续的把他们塑造成英雄,而是及时的褪去他们头顶的光环,让他们做一个普通的孩子。(云清)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