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之父”田雪原:只生一个孩子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0

“计划生育之父”田雪原:只生一个孩子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283期

2015年06月23日16:49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对于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不对?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不置可否者。我是赞成者。但我向来不赞成‘生育一个孩子就是好’的说法。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开篇语

  被外界称为“计划生育之父”的田雪原,已过了古稀之年,在此前的几十年内,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直至2009年,时值计划生育政策实行30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的文章,提醒决策者这一国策已到转型之际。

  此后,田雪原以最初作为计划生育决策参与者的身份,逐步公开了当初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过程。且将之看做自己的“责任”。

  对于自己被限定的身份,他告诉新浪《新闻极客》:“只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参与了决策。”即使被加上种种罪名,也都无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自己的理论他也是如此。“我是站得住脚的,是问心无愧的,而且我认为我是完整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你没有真正的这样去践行,那不是我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不是公开信变成基本国策

《新闻极客》: 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时的大背景是什么?

田雪原: 政策当然是针对问题来的。
新中国成立,最早一部分人提出中国要节制生育,后来出现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社会学派的节制主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也提出要节制人口。
都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劳动力过剩,解决不了就业、穿衣吃饭、发展等问题,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
50到70年代,吃饭要粮票,买东西要工业券,短缺经济,过剩人口。
就业也是,不能满足充分就业。干部下放劳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是反着历史发展运动。
现代化要工业发达,所以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长。因此我觉得当年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是符合实际的。
但是三中全会以前,相反的东西甭想发表,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时候我才把给马寅初翻案的文章拿去发表。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清算,影响比较大。
从这里引入,到1980年,中央座谈会才提出来,提倡生育一个孩子。

《新闻极客》: 从1980 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到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不到两年时间,公开信就变成了基本国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田雪原: 不是公开信变成基本国策,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叫了基本国策。
其实内容还是原来的。你可以讲执行力度大了,但政策还是这个政策。
从政策上讲,始终都是反对强迫命令的。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时有发生的,凡是提出什么东西都是有针对性的。
公开信本身过去就没有的。有什么事情你见过中共中央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的公开信的么?这已经就是表明中央对这个事情是重视的。

“我向来不赞成只生一个孩子就是好”

《新闻极客》: 政策制定中有没有意见分歧?是否存在博弈的过程?

田雪原: 1980年3月到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连续召开了5次人口座谈会。
前两次讨论今后二十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政策,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等。
到第四次会议时,带有总结性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陈慕华,将撰写座谈会向中央书记处的报告的任务,压到我头上。
最后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20多人出席,讨论报告稿并进一步修改。
座谈会上发言的人,异口同声的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住房困难,生活必需品紧张……”在座谈会召开前一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李先念,先后提出要求一对夫妇最好只生一个孩子,并对生育一个孩子的实行鼓励,如优先安排工作等。
对于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不对?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不置可否者。我是赞成者。但我向来不赞成“生育一个孩子就是好”的说法。

《新闻极客》: 你是政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怎么还会不赞成“只生一个孩子好”?

田雪原: 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我向来不认为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提倡生一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国要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情况在那儿摆着呢。经济要发展,人口下来一点才能比较平衡,因此我认为当时这样做是应该的。
我赞成不赞成?还是赞成了,解决这个矛盾,是一个比较快的办法。我们要是有其他办法,就不一定选择这个。
但是有其他的办法么?经济上调控可以关停并转,人口(调控)总不能让一部分人先死了。
控制人口只能在出生率上做文章,其他的没法做文章。控制生育率,提倡生育一个,是一个办法,然而我不赞成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新闻极客》: 不是最好的办法?

田雪原: 不是最好办法的含义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讲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普遍真理。 这种决策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会不会引起智商下降、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会不会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这肯定是会的,而且不容忽视。
如果单纯为了控制人口,越少越好,那这些问题就会严重。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提倡生育一个孩子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很短,搞三年五载,可以,但效果会被慢慢抹平;搞长了,五十年、八十年,甚至有人提出来中国搞一个“无婴年”,那是不行的。
最后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既非权宜之计,也非永久之计,而是一定时间。就是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二十五年左右,不超过三十年的时间。
把这一代人控制住以后,下一代再做父母人口数量就下来了,这样一代一代下去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了。

政策转型时间超出当初预定

《新闻极客》: 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劳动力不足等这些当初预料到的问题,现在已经显现的很突出了,你想到有这么严重吗?

田雪原: 如果按照当初预定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十年,问题不会太严重。
到了一代人之后,政策应该改变,认知这个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及时转变,不按照当时的既定方针去办,这个问题就不好了。
当初参加中央座谈会的人并不多,一共63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政府主导部门有一些,相关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计生部门相关的,部长副部长参加会议比较多。 我当时年纪最小,后来这些人陆续不在,或是年纪太大,从位子上退下来了。
这个事情别人知道的并不多,到了二十五年、三十年没人出来讲,政策依然故我,还是这么走着,这时候我看不行。怎么办?公开。
所以我在2009年给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其中在第三部分“当前的选择”中就提到,当时我们已经处于稳定低生育水平至人口零增长,同时注重人口素质提高和结构调整。
为此,应制定包括人口自身变动、人口与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的人口政策,逐步实现由人口数量控制为主向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结构调整并重转变,最终过渡到以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人口政策。
2014年单独二孩放开,是又过了五年。
我那里面提出三条,第一叫双独生二,基本做到,第二叫一独生二,第三叫限三生二。
现在提出了快六年了,还要不要限三呢?限三都不一定了,应该普遍可以生育两个。

《新闻极客》: 这个时间点在此前没有被放大?

田雪原: 这个时间点当时是写在报告里了。
我受命以个人名义撰写的《附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多长时间为宜》,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是今后二三十年,主要是20世纪内的事情,进入21世纪以后生育率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避免人口年龄结构过度老龄化,超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能力。
但当时重点是控制人口增长,不一定把这些东西都摆明,怕你冲淡他。

当年就已预计到老龄化

《新闻极客》: 说是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但实际上影响的是两代人。被控制住的这一代人他们的养老问题,以及下一代是否还愿意多生都是有影响的。

田雪原: 控制一代人生育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代际增长,同时带来的一些问题又不至于过于严重。
比如老龄化,搞一代人,下一代就可以生两个了,甚至还要多一点,老龄化到下边收了一点,到后边又逐渐放开,这样金字塔不会倒立过来。
还有劳动力,这一代可能少一点,中国不是劳动力过剩么,少一点有利于就业。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容量可以大一点,劳动力也不至于下降的很多,甚至可能回升,带来的副作用不至于很严重。
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
老龄化,当初就认为这个问题肯定要出现并且做了预测,现在可以说基本在原来的预料当中。不过我认为当时对老龄化问题的阐发还不够深入。
继续生育政策不变,问题就会很严重。劳动力供给成了问题,社会负担成了问题,整个社会节奏、活力出了问题,对经济发展也不利,这应该避免。
我不赞成人口生育率下降是政策的结果。
光政策就行了么?那不行,得有一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观念、教育这些方面才是基础,在这些基础上政策才发挥作用。
但我也不赞成否定,说政策没有作用,生育率下降是完全自然而然的结果,也不是这样的。
经济发展,孩子的成本—效益不一样了。叫你生育三个四个,行么?

《新闻极客》: 人口增长变慢,社会发展很快,是不是良性趋势?

田雪原: 孩子的成本—效益决定,经济越发展,培养一个孩子需要的成本越高。
农村过去流传:“一只羊得赶,一群羊也是放;添人不添菜,只是加双筷。”贫困出人口,这是规律。
但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现在在北京市有个孩子,你不让他上学,能么?将来怎么办?要考大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够有出息,有高收入,活的有尊严有质量,(培养)一个孩子成本太高了。
但是孩子带给你的效益怎么样?现在的城市里面,有多少人靠子女养老?效益越来越低。
人们生孩子谁也没计算过我这孩子成本—效益怎样,但并不等于就不管。老做赔本的买卖干什么,所以自动就不干了。
现在还要发展自我。女孩子不能成为生孩子的工具,自然放弃了过去那种多生多育的观念,这是很重要的。

我就是我,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参与了决策

《新闻极客》: 政策实施三十年,怎么评价?怎么看在此过程当中出现的失独家庭、强制堕胎等问题?补救措施是否做到位了?

田雪原: 这当中情况很复杂,分清两类问题,一是认识上的问题。
政策当初定下来,对于今后怎么贯彻、执行,带来的这些问题,大家是否都认识到了?
总体上看大家还是有认识,比如老龄化,生育一个孩子父母的问题。
当初实行独生子女父母双全保险。先对独生子女保险,在其14岁以后转成父母养老保险。当时我在内部的报刊中提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央领导做了批示,还在四川做了试点。
政府相关部门还有一个,“独生子女父母关怀”一类,政策上给予一定政策服务和奖励,但是到位不到位,不好一下子讲。
主管这些问题(的人),又不是一个人从头到尾管下来,中间经过好多的变动,三十年呢,变动很大,认识、做法都一样?也很难讲。
总的来讲,这些方面的力度应该加强,主要的问题是到了一代人的时候,真的要履行初衷,要进行认真的调整,这个没做到,是个问题。
如果说当初我们解决人口过剩、经济短缺,提倡一个夫妇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实际当中也是有效的。
(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具体的执行当中,不是我的问题。 政策是中央制定的,我们只不过是做一点工作做一点研究。
如果我这个研究当中,理论是不对的,体系是矛盾的,出发点和实际是脱离的,那就有问题了。如果这几个方面不是,那就可以讲,我是站得住脚的,是问心无愧的。
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你没有真正的这样去践行,那不是我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三十年基本按照中央政策走的,至于政策当中哪部分走的好不好,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概括出来的。那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多谈,太多了。

《新闻极客》: 这些年各界对这个政策的看法很多。

田雪原: 政策上,不同的声音一直都有,但这些声音有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又是一个问题。
单纯对过去政策指责是一个。
政策来龙去脉为何这样制定?这样制定是否有道理?(指责的人)并不一定能说到位。
我也不能要求别人说到位,他没在核心里面。其他人我不发表评论。
当时这样的决策我认为正确,不但提出目标,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几乎做到了比较全面的预判,包括调整。
这是经过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反复讨论,而定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大计。平心而论,这不是如同有的文章或网帖所说的那样,是“草率”和“不负责任”的决定。
现在什么问题当初没提到?都提到了。怎么解决?就是控制一代人,既考虑到控制人口的目标,也考虑到了可能造成的问题。
我不赞同对当时决策指手画脚,不能用现在的东西来否定当初的东西。
对待事物有一个基本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过去有过去的状况,现在有现在的情况。

《新闻极客》: “计划生育之父”这个外界的称呼,你自己怎么看待?

田雪原: 别人愿意怎么说怎么说,我不管,我就是我。我只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参与了决策。
观点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有人)甚至于给我加上种种罪名,这都无所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的东西能不能站得住脚,有没有影响,是正确还是不正确,都要经过实践检验。
理论有个来龙去脉有逻辑性,你自己能够自圆其说的有根据的,实事求是的,那就不管别人怎么评价。
用但丁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新闻极客 冯晨 晓航 北京报道)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