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脱衣拍裸照,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治校园恶魔吗?

0

殴打脱衣拍裸照,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治校园恶魔吗?

第282期

2015年06月23日17:28我有话说(0人参与)

开篇语

  从互联网上看,校园暴力发生的数量和影响,正越来越大。

  6月21日,据京华时报报道,浙江庆元县多名初中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捆绑后拳打脚踢,用烟头烫,并拍摄视频。

  时隔一天,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视频中,多名女孩对另一下跪女孩边扇耳光边用脚踹。

  本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孩子们,为何变得如此暴力?遭遇校园暴力的学生该向谁求助?暴力多发的校园,又是哪里出了问题?

辱骂殴打、脱衣拍照,校园暴力案件频发

一名一年级小学生遭遇校园暴力一名一年级小学生遭遇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校园暴力到底有多严重,媒体报道的一件件真实案例说明了一切。

  据西部网报道,2014年9月21日晚,陕西吴起高中7名高二女生对5名高一女生进行辱骂、殴打,并对其中三人强迫脱衣、拍摄半裸照片,还用水果刀对受害人进行威胁,如果将此事告诉老师或家长,就将照片外传。

  2014年12月,据广州日报报道,韶关市新丰县一名初中女生(13岁)在两个月期间多次遭到同宿舍另外三名室友(三人均12岁)的欺凌,被她们用打火机烧头发和身体。

  2015年2月28日,据南方网报道,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板仑乡板仑中学一女生被6名女子(1人为该校辍学生,其余为社会人员)殴打并强行拍裸照上传到QQ空间。

  4月29号,上海市医药学校学生一名女生被五六名女生轮番推搡、扇耳光、踢打、拖拽头发的视频在网上传播。

  5月8日,据人民网报道,广东汕尾市海丰县两个彭姓姐妹被七八名学生推至公园管理处一墙角,遭到多人连环扇耳光,并被扒衣拍摄。

  2015年5月22日,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同一天,据现代快报报道,盐城响水县某中学的初中女生嘴里咬着黄瓜,脸上被写上名字,遭人扇耳光的视频在微信里传开。

  记者从响水警方得知,被打女孩上初二,而打人女子也是未成年人。“打人者已经辍学,她听说该初二女生抢了她的男朋友,于是召集了几名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对女孩进行殴打侮辱。”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摄裸照、持刀威胁……这些触目惊心的细节很难想象是发生在学生之间,他们为何要如此暴力地对待同学呢?

孩子为何变成恶魔?

上海一中职女生遭同学轮殴上海一中职女生遭同学轮殴

  法制网舆情中心专门对2015年1月至5月发生的40件校园暴力进行了调查并出具报告。

  根据报告,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

  此外,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报告指出,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

  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青年报,儿童暴力问题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的外露。

  在储朝晖看来,“成人之间经常使用暴力,也使得孩子无意识地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而有些校园暴力事件还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一些打人者父母和被打者父母在社会上分别处于强势和弱势地位,会让打人者有胆量去施暴。

  此外,据法制网舆情研究中心报道,从对暴力事件的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不到三成,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

  对此,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追究刑事责任,满14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问题,很多孩子实施校园暴力却不会受到惩罚,这也容易使孩子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

  “针对实施不良行为的孩子,我国现阶段也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门教育。司法措施不够,教育矫治又未能跟上,使得校园霸凌事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佟丽华表示。

提高刑事犯罪年龄就够了吗?

盐城滨海一初中女生遭校园暴力盐城滨海一初中女生遭校园暴力

  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网络大V、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 在微博建立了#校园暴力曝光台#,呼吁保护孩子们,向校园暴力说不!

  据澎湃报道,从立法层面上看,陈里“建议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应该提前,现在的孩子12、14岁什么都知道。”

  在陈里看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制约和打击过于落后和偏轻,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校园暴力重到可以判终身监禁。而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是14周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16岁才开始负刑事责任。

  很多校园暴力事件最后不了了之,“原因还在于打击的手段太少,打击的力度太弱,司法机关没有手段没有执法依据”。

  当然,陈里也提出,预防校园暴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合力解决,不是某一个方面能够解决的。

  据人民网报道,除了司法层面和家庭教育,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我国也应该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健全的针对学生事务投诉、处理、申诉、仲裁机构,给学生逐渐树立维权意识和维权的渠道,也给“小霸王”提出警示。

  此外,熊丙奇还认为,我国对施暴学生的处罚不足、保护有余,从而更加纵容了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而在美国,法院会根据事实作出判决,比如让学生做多少社区公益劳动,罚款也必须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支付,不得由父母代替支付。

防范校园欺凌,外国怎么做?

法制网舆情研究中心调查报告称超7成校园暴力不负刑事责任法制网舆情研究中心调查报告称超7成校园暴力不负刑事责任

  据大洋网报道,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

  在校园欺凌现象严重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成立了检查小组,监督教育那些无视甚至纵容校园欺凌的教师。为了鼓励受到欺负的孩子不要一个人承担痛苦,还开通了24小时对话热线。

  据中国江苏网报道,在挪威,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 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澳大利亚当地的校园欺凌现象也比较严重。据大洋网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的公立学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园欺凌现象就有60多起。澳大利亚建立 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

  校园暴力并非中国独有,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被施暴者所受的身体和心理影响可能影响其一生,而施暴者如果简单的采取刑罚手段一抓了之,可能会制造真正的恶魔。

  但无论如何,面对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行动,仅靠网友的曝光和批评,并不能解决问题。

(晓航 综合相关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