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无间道:名校一边抢高分一边防策反

0

高考招生无间道:名校一边抢高分一边防策反

第328期

2015年07月22日16:05我有话说(0人参与)

开篇语

每年招生都会上演高校抢生源大战每年招生都会上演高校抢生源大战

  7月3日,距2015高考第一批次招生工作结束已有两天,回到家中的穆从周(化名)仍未缓过来。

  穆从周是南方某著名高校X大学负责江苏某市的招生组工作人员。对他来说,每年此时就像打了一场遭遇战,“紧张、虐心、刺激”。

  与他一样,每年此时各大名校都会派人到各地搜罗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哪怕你的历史再悠久,学术地位再崇高,也不敢掉以轻心。”穆从周告诉新浪《新闻极客》,那种状态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考分数不仅是考生之间的较量,更是名校之间的暗战。

  今年最为人熟知的一场“战斗”,发生在中国最好的两所高校北大清华之间。“战斗”的地点,从昔日的招生现场转移到微博上。

  “过去十年来,一贯如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新闻极客》,高考招生名校暗战是现有高考和录取制度下的畸形现象,因为唯一的标准是分数。

  极端地说,即使最坏的学生考了第一名,也会被最好的学校录取。

  作为“同行”,穆从周用了“同情”两字表达他对北大清华之争的看法。

  “他们不是为了利益而战,是为了母校的荣誉而战,只是,有点急,分寸有点乱。”

争论工科哪家强?老师互殴打掉牙

北大清华争抢广东理科前十考生北大清华争抢广东理科前十考生

  6月25日,广东执信中学,为了“争抢”该校全省高考理科前十考生叶彤,北大招生老师与清华老师发生“拉扯”。

  6月28日,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掀起“骂战”,互指对方用欺骗、砸钱的手段抢新生。随后,相关微博被删除。

  熊丙奇对此司空见惯,“这种现象已经发生很多年了,过去十年来一贯如此。”

  名校抢状元,始于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政策的实施。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其微博文章中写道,“熟悉中国大学招生录取制度变迁的人知道,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只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在2000年以前,在实行高考前和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时期,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到底有多严重?

  长年在招生一线的穆从周和同事何时任(化名)深有体会,“招生竞争越来越激烈。”

  何时任亲眼所见,在招生现场“牙都打掉了,一嘴血。”

  去年,吉林通化一中招生现场,两所高校的招生老师争论哪家工科强。

  “确实都很强。”何时任向《新闻极客》回忆说,一个说我们工科强,另一个就讲,你能强吗?我们比你们强多了,你不如我们!

  “争来争去,最后两人在招生现场大打出手。”何时任说,一个老师虽然个子不高,但很凶,把对方老师的牙都打掉了,“他得装假牙了。”

  招生现场设在中学的一间会议室里,几所高校聚在一起,墙上贴着各家的海报,写着大学的名字,桌子上放上宣传品。“卖东西一样,我们就在‘商标’下面等着学生。”何时任说。

  打架老师所在的两所学校,一所是南方著名的理工科院校,另一所也是南方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两所大学同属C9联盟。这个组织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被认为是中国的常春藤盟校。

  抢生源,最激烈的多发生在顶级学府之间。除了明争,还有暗斗。

  在北大清华的微博骂战中,北大四川招生组称“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择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北大欺骗了他们,不会满足他们的专业志愿。”直指对手暗中诋毁自己。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得知广东省理科前十的刘俊想要填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招生办老师便“有些话说得比较离谱,说北大的经济专业很烂。”于是刘俊向北大核实,“在核实过程中,北大知道了这事,指责清华这样的行为不好。”

  这样的情况,穆从周也经常遇到。

  7月2日晚9时,他当着《新闻极客》的面,接了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没有的事,某某大学说的你不要相信。你第一志愿报我们,肯定没问题。”

  挂掉电话,穆从周向《新闻极客》转述了那位家长的说法,某某理工科院校的招生老师对家长说,X大学在江苏出事了,投档线今年要降低一分。

  穆从周抱怨了一句:“这就是诋毁竞争对手。”

招生政绩的三个层次

招生老师为抢生源甚至大打出手招生老师为抢生源甚至大打出手

  顶尖的高校之间的争斗,并非抢高分考生这么简单,更有一条“生死线”——录取分数线。

  对于招生老师来说,每年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守住学校的预估线。一旦失守,就意味学校今年录取线分数降低,“那会很没面子”,代表招生失败。

  熊丙奇将大学招生政绩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抢到多少状元,第二个层次是抢到多少高分,第三个层次则是学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排在第几。

  这三项中,最关键的是录取分数线,这是录取学生的最低分数,“北大清华就要比自己是第一还是第二,其他学校也会比自己排在第三还是第四。”熊丙奇说,“都是最顶尖的学校,会把这个作为招生的政绩。”

  穆从周证实了上述说法,每年他都不敢掉以轻心,“后有追兵,前有堵截。”

  离开招生地的前一天晚上,穆从周和一名高于X大学预估线1分的考生及家长谈了一小时。

  “孩子坐在旁边一言不发,同事都劝我放弃。”

  穆从周分析说,考生想上某某大学。在该省,这所大学的口碑要比X大低一个档次。“他们就一句话,你去X大学上不了好专业,你来我这专业任选。”

  穆从周说:“我既要防某某大学挖墙脚,跟我抢预估线上的学生,又要防同一档次的综合性高校抢高分段的学生。”

  熊丙奇分析称,以北大清华为例,填报志愿过程中,如果北大招50个学生,某地前100名中能确保至少有50个学生都填报北大,这样的录取分数线就不会太低。如果其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填北大,填了清华,就有可能导致北大分数线下坡。

  当一个学校承诺考生“只要你填报我校就肯定录取,甚至承诺录取哪个专业”,一旦做出这样的承诺,别的学校再去劝说“策反”考生,就被认为是在挖墙角。

  “拼命说服并确保高分学生报考本校,防止他校‘策反’,招生暗战就这样上演了。” 熊丙奇说。

“虎口拔牙”的高分考生

北大清华招生组微博“骂战”北大清华招生组微博“骂战”

  高考放榜第二天,穆从周便抵达其所负责的招生地。前一天晚上,他和另外两个同事已经给达到预估线以上的120名考生逐一发了短信,之后还要再打电话。

  “打120个电话是起步。”穆从周说这叫“扫雷站,不留死角。”

  抵达招生地后,他先做整体宣讲,介绍学校情况,集中解答家长和考生感兴趣的问题。

  最终,他在这一地区录取了45名考生。其中,谈一次就签的学生大概有20到25个。剩下的20个都需要反复沟通,“这种一般是又想上我们学校,又担心上不了好专业的。”

  “一个人你可能会打四五遍电话。”穆从周说这叫“滚刀肉战法”。

  今年招生期间,穆从周的两部电话就没闲过,每天至少充电两次,经常是刚挂断一个,另一个就打进来。

  对刚过投档线的考生说专业不重要,对高分考生说可以选好专业。穆从周说,“这是招生的技巧和策略。我跟学生说的都是实话,但侧重点不同。”

  对穆从周来说,能从清华和北大手里抢到高分考生,成就感是“爆棚的”。

  “苏北和苏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考上北大清华是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会给中学下任务。”穆从周说,几年前考上北大,某县一个学生奖励4万。

  今年,他招录到一名高分考生,论分数他稳上北大医学院。

  能抢到这么一个高分考生,“就像虎口拔牙一样。” 穆从周说,在这之前该中学3个副校长挨着个给他打电话:“你不要联系这个考生,不要伤了和气。”

  问题是考生自己不想上北大医学部,却一直在中学老师劝说下僵持了很久。最后考生发给老师一条信息:“我更希望将来别人喊我魏老板,不希望别人喊我魏医生。”

  “你的目标是什么,上不了清华北大的都来你们学校?”穆从周笑的意味深长,“目标是能上清华北大的,也来我们学校。”

“为荣誉而战”的招生老师

国外名校也有的高额奖学金在中国却变了味国外名校也有的高额奖学金在中国却变了味

  “一个负责北大在该省招生的老师对我说,清华北大没有明确的招生任务,可是各方面成绩的比较,不亚于任何考核指标的压力。”穆从周说。

  他表示,这种压力来自学校希望自己的生源结构更加优化,同时传出去名声不能太差,“如果学校每年生源分数都很低,人家会对学校产生很大的怀疑。”

  为招到优质生源,名校每年都会派出大批老师。这其中不仅是行政老师,更多的是平日里站在讲堂上的教授、博导。

  “所有省份都派人,每个地级市都有一个老师,再加上海报和宣传品,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何任道说,“兴师动众,有时就到地级市招一到两个学生。”

  何时道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前,高校的招生老师甚至会给中学老师赠送纪念品,有的学校会请中学老师吃饭,以维护与中学的关系。“因为中学老师在学生心中,是绝对权威。”

  “努力”的效果显而易见。何时道的学校最早在东北招的理科生,省内排名约600名,现在基本能维持在400名左右。“这意味着以前我们是在东北的前600名录取学生,现在能在前400名录取。生源完全不一样了。”

  在何时道看来,“这是一种任务,把好学生尽量招到我们这来,为学校争光。”招生现场老师们的失态是因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每个老师的心愿。”

  “所以我说,掐架这些招生教授其实蛮天真的。大家也就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他来说,学校能给他什么奖励呢?”穆从周说。

  “为什么这么拼命?”他自问自答:“为荣誉而战。”

禁止恶性抢生源的通知

教育部回应清华北大招生骂战:不得恶性抢生源教育部回应清华北大招生骂战:不得恶性抢生源

  “大学和一线招生人员采取这些手段,有诸多无奈。”熊丙奇分析认为,现有高考制度下,用单一分数来评价学生,加之大学没有招生自主权,导致了这种乱像。

  分数是唯一标准,代表了一切。

  “第一名投到北大,北大敢不录取吗?学校若说,除了分数之外,你的其他素质不够,可以不录取吗?另一方面,分数不够的学生,档案都拿不到,还怎么录取他?”熊丙奇说。

  今年招生,何时任遇到了一位高于其学校分数线几分的考生。

  了解情况后,他认为这个考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不足,各方面素质与学校要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何时任说:“我没有要这个学生。”指没有与学生达成订录取协议。

  实际上,如果这个考生填报该校投档成功,也会被学校录取。

  “打破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大学自主招生。”这是熊丙奇为解决招生困境提出的办法。

  7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不得恶性抢生源。

  熊丙奇说,招生禁令2012年发、2013年强调、2014年更加强调、2015年更加严厉,“只能不痛不痒。这是一个高校自主招生的需求和现有制度的冲突,怎么可能调和?”

  他强调,高考制度改革核心是高招分离。

  高考考核制度作为评价,不是用成绩来填志愿,只要分数通过就可以录取。接下来,考生申请大学,大学统一录取。“这样一来,我们现在所有纠结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不解决核心问题,现在能做的就是“教育部严厉打击,只要抢生源,就追究责任。”

(新闻极客 刘洋 报道)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隐去部分大学名称,并使用化名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文章关键词:招生抢生源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