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天津爆炸后第一夜:望着家的方向

0

直击天津爆炸后第一夜:望着家的方向

第365期

2015年08月14日08:31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8月13日晚7点,因为爆炸撤离的人们,迎来了第一个被援助的黄昏。空气中几乎闻不到刺鼻的味道。贴着“免费接送”的私家车和运送物资的卡车,穿梭在泰祥路与第五大街的马路上。

开篇语

安置点内贴着的寻人启事安置点内贴着的寻人启事

  8月13日晚7点,因为爆炸撤离的人们,迎来了第一个被援助的黄昏。

  空气中几乎闻不到刺鼻的味道。贴着“免费接送”的私家车和运送物资的卡车,穿梭在泰祥路与第五大街的马路上。

  在两条马路交汇的不远处,泰达开发区第二小学和天津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早早地亮起了照明灯。

  两所学校南北相连。爆炸发生的10余个小时后,它们成为了附近两个规模最大的安置点。

从小学到安置点

开发区第二小学安置点开发区第二小学安置点

  《新闻极客》在泰达开发区第二小学发现,这里绝大多数被安置人员都是来自外地的打工者。

  除了操场南侧停放着几辆汽车外,小学内几乎所有的空地被帐篷、服务台占满。

  大部分教室,都被改造成临时房间。在将书桌搬到走廊后,每间大约可以铺满25张凉席。

  操场上,已搭起30座帐篷,一些志愿者正不断搬来帆布和支架,准备增加更多的数量。

  入口的不远处,是中国移动的爱心救助站。近10米的长桌,被4盏LED的台灯点亮,周围坐满了为手机充电的被安置者。7个长方形的白色接线板上,连接着几十部手机。

  在对面帐篷里,志愿者们正在分发免费的晚餐。还略微有些烫手的盒饭里,有三种炒菜。如果不合口味,还有同样免费的面包和火腿肠。

  物资十分充裕,衣服、拖鞋、凉席、花露水、香皂、牙刷、牙膏基本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甚至一些赶来的物资车,被安置点的负责人婉拒,因为“里面已经太富裕了。”

  约有100余名人员,被安置在操场北侧的食堂内。宽大的餐桌和下面的空地,成了他们临时的床。

  不远处,孩子们平时的净手槽,为被安置者睡前的梳洗提供了方便。餐厅被白炽灯照得很亮,20余位中年人,正围坐在一个迷你移动电视机前,里面是几个小时前的新闻发布会视频。

  经过了8月12日的一夜无眠,他们仍然没有睡意。

  多位被安置者告诉《新闻极客》,爆炸当晚,他们从房子里跑出来后,就在附近的空地上干坐了一夜。在恐惧中,几乎无人入眠。

  紧接着,他们又熬了一个白天。8月13日上午,政府开始登记需安置人员,分配安置点。有人在下午两三点时抵达。有人则等到了傍晚六点多才安顿下来。此前一直“搬来挪去”。

劫后余生和花裙子

安置点内正在整理志愿者送来的衣服安置点内正在整理志愿者送来的衣服

  小蔡觉得现在可以喘一口气了。他和四个工友躺在操场的帐篷里,一人身下垫了一张凉席,扇着扇子聊天。

  内容全都是前一天如何死里逃生。爆炸时,小蔡和20多个工友一起住在东海路上的简易房里,紧邻着爆炸发生地。

  简易房“轰”的一声,瞬间倒塌。“也多亏是简易房,才不会一下子把人砸死。”在发觉有人被埋住后,“大家赶紧往外扒,晚了第二次爆炸(就)绝对死定了。”“我们都是从废墟里爬出来的。”他心有余悸地说道。

  小蔡告诉《新闻极客》,从废墟里逃出来的工友,很多都穿着内裤、光着脚。如今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志愿者发的。

  “不过这双鞋是从废墟里扒出来的。”小蔡指着一双满是白灰,有些毛边的黑色布鞋说道。

  同样没有睡意的还有5岁半的王晓雨(化名)。虽然已经一天一夜没睡,她却穿着花裙子在教室里跳来跳去。“一点不累”。

  爆炸当天,妈妈抱着她,带着姥爷从20层楼跑下来。“她有些害怕,一夜没睡。”妈妈告诉《新闻极客》:“我一直告诉她,妈妈在你身边,害怕什么呢?”

  妈妈今年31岁,山东人,去年10月份来塘沽打工。她很知足,觉得遭遇大爆炸,全家人都幸存下来,也没有受重伤,现在还有志愿者免费提供给他们物资。

  她在教室里捡了三本书。两本以画为主的书是给王晓雨看的。另一本在扉页上,歪歪扭扭写了“六二班某某”的《大清十一帝全传》,是她留给自己的。

  王晓雨已经跳了20分钟,她说:“孩子倒挺高兴的,她什么也不懂。”

爆炸后的爱情

8月13日晚上李瑛启程塘沽时表白8月13日晚上李瑛启程塘沽时表白

  28岁的李瑛,是一位赶来帮忙的志愿者,爱笑。在和《新闻极客》的聊天中,笑容经常会挂在他的脸上。

  他服务的位置在教学楼一层。面前由三四张课桌拼起来的平台上。摆放着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食物,身后还堆放着一大堆物资。被安置人员来了,需要什么就随便拿。

  8月13日上午,李瑛从北辰郊区赶到滨海新区,他做志愿者多年,哪里有大灾难,马上就请假去做志愿者。

  在新闻里看到爆炸如此猛烈,伤亡数字不断升高后。李瑛从北辰出发时,给“荣女神”发了微信:“荣,我喜欢你。你喜欢我不”;“生命太脆弱了,我不想在我能说出口的时候留任何遗憾。”

  李瑛说,从他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女人一定是属于他的。”于是他手机里就存储了“荣女神”这个名字。

  “她说不知道怎么答复我,我说那就给我留个念想。”李瑛又一次笑了。

  此时,就在教学楼的三层,刘女士正坐在台阶上抱头哭泣。

  一个月多前,为了专门守在男朋友身边,35岁的刘女士从河南来到天津塘沽打工。就住在距离爆炸地点两三公里的天美公寓宿舍。

  8月12日晚上,睡在上铺的刘女士,忽然感觉床铺晃动不止。她吓得急忙跳下。觉得自己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男朋友的电话始终没有来。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无眠和“搬家”,晚上9点多,刘女士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他说,别打了,忙着呢,再打我拉黑你,我不用这个号了。”

  在生死面前没有哭的她,流下了伤心、委屈的泪水。

  她一直在念叨着:“对他再好都没用,心里没有我。”但她也没忘了告诉《新闻极客》,男朋友是做家具组装的,平时又忙又累。

  爆炸使得刘女士打工的地方无法开工。背井离乡,刚刚工作了一个月,却被迫要“休假”了。

  被问及:“要不要回老家时?”她几乎没有犹豫:“不回老家,就在这陪着他。”

家的方向

教室安置点教室安置点

  晚上10点,南侧的天津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已逐渐安静了下来。

  在“滨海青年志愿者们”的引导下,一些被安置者已收拾好了床铺,准备入睡。

  负责人高雅告诉《新闻极客》,和泰达开发区第二小学的情况不同,这里的大多数灾民,都是附近小区的业主。

  8月13日上午,他们通过微信找到了对方,并联系几辆大巴,将大家送到了这里。

  天黑后,他们已经陆续接待了近700人。基本全部安置在中学的3栋教学楼中。

  “每栋有4层,每层3间教室,每间教室可以入住20—30人”高雅说,这个数字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需要。

  楼道内,零星的鼾声已经响起。高雅向几位志愿者布置着最后的任务。

  “你们一定要4人一组,定时巡视,告诉大家不要点燃蚊香,尤其不要吸烟,引起火灾就麻烦了。另外,花露水、清凉油也要准备好,如果有人需要,咱们要第一时间递到人家手里。”

  教学楼外,五六个被安置者围坐在空旷地篮球场上,小声地聊着天。

  他们从空气是否合格,一直聊到家里留下的最值钱的东西。偶尔冷场,总会有人向家的方向望去。

  (新闻极客 谷力 刘洋 天津塘沽报道)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文章关键词:天津爆炸安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