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狗肉节:爱狗人士能否改变“狗肉节”?

2014年06月20日10:16     第7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作者信息

谷力

新浪新闻中心出品

 

    在“吃狗传统”、“爱狗人士”、“狗肉经营者”与“市政府”的多方裹挟下,“玉林狗肉节”在今年夏天,几乎成为了仅次于世界杯的第二个热词。随着夏至的临近,这座似乎已被遗忘的四线城市,正在“爱与恨”的对峙中,无奈地忙碌着。

一问:今年“狗肉节”与以往有何不同?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玉林“狗肉节”一直在“被低调”。

    6月18日,下午5点,距离“狗肉节”还有3天,昔日最为热闹的滨江路几家大排档门前,驶来了2辆城管执法车,3名城管依次告诉几家狗肉饭馆,今天不能露天摆设桌椅。

    “他们说,今天有电视台的人来,摆了就会上电视。”一位饭馆老板说。在饭馆的门前,有一条近20米宽的便道,就在一天前,这里还曾摆满桌椅。

    事实上,早在1个月前,玉林市政府和商家便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5月初,当地政府就下发相关通知,“公务员及其家属都不能去大排档吃狗肉”。到6月初,玉林城区的多家餐馆将招牌中的“狗”字遮挡或撤换招牌。在垌口市场,所有卖狗肉的商铺一律被禁止当街屠宰生狗,只能将处理加工过的狗肉摆在摊前。

    这让垌口市场比往年清净不少。在这家玉林最大的狗肉批发市场里,约有14家经营狗肉生意的肉铺。往年这个时候,生狗的呜咽声与遍地的血水和内脏,使得3个篮球场大小的鲜肉区成为爱狗人士举行反对、抗议活动的核心地带。

    一名肉铺老板表示,今年的生意并不好做。虽然每斤18元的价格,比往年上调2—5元,但因为媒体的曝光和部分爱狗人士的抵制,让他对于今年的“狗肉节”并不寄予希望。“现在一天只卖出2—5条,去年还能卖10条”。

    同样担心生意不好做的,还有滨江路的那几家大排档的老板。由于城管迟迟不走,他们们只能看着,大批客人坐在路边的板凳上等待叫号。

    一位老板说,到下午6时多,他这一天才卖出5条狗。去年这个时候,他们能把大排挡摆到马路另一侧去。“去年夏至,能卖40—50条狗。”据他估算,如果6月21日那天依旧不让摆排挡,应该不会卖出超过30只狗。

二问:吃狗肉是如何成为玉林“节日”的?

 

    每年夏至,有600万人口的玉林市都会迎来一个备受争议的节日——“夏至荔枝狗肉节”,喝烧酒,吃狗肉,啖荔枝,以应验民间“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的说法。

    据《法制晚报》报道,在玉林,把荔枝和狗肉一起吃是在1983年左右。当时福绵、玉州都是乡村。每到夏季稻谷收获的季节,因为抢收而疲惫的村民,便会“宰点狗肉,把生产队剩下的荔枝,就着酒吃。”

    玉林的雨季很长,潮湿、闷热,当地人认为吃狗肉不仅可以大补,还可以驱寒去湿。对经济并不富裕的玉林人来说,当时狗肉是奢侈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玉林的小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玉林街头开始出现大排档。腰包鼓起来的商人们,将狗肉视为“滋补品”,“万元户就请他们的工人去外面的大排档吃狗肉。”

    有人回忆说, 1995年的夏至,州佩开发区的美食街(现玉州区大市场附近的天市市场)街头的大排档用红纸贴出了,用毛笔书写的“夏至荔枝狗肉节欢迎您”的字样。当时熟狗肉1.2元/斤,生狗肉每斤6毛钱。

    据美食街卖小吃的一位老板向媒体表示:“北街作为美食街这个说法得到官方的正名是在2006年底,政府在街头举办大型的庆祝仪式,给这条街取名为美食街。”

    此外,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调查表明,“玉林狗肉节”的确已经成为当地特色。该调查表示,在对玉林周边的桂林和南宁,两座城市调查后发现,玉林市的狗肉馆数量、规模以及狗肉的消费人数是远远超过其他两个城市。“因此我们认为,玉林狗肉节并不是广西民俗的一般体现,而是地方性商业活动与宣传的结果。”

三问:政府在“狗肉节”中扮演什么角色?

 

    今年,玉林当地政府正在努力地“去狗肉”化。

    6月6日,广西玉林市政府发布声明,称“狗肉节”只是个别商家和民间的一种说法,玉林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都没有举办过任何形式的所谓“夏至荔枝狗肉节”活动。在电话中,玉林市委宣传部甚至表示:“狗肉节从来就没有过,怎么取消啊?”

    根据一位与政府部门相熟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介绍,“狗肉节”其实是一种政府搭台的行为,“主要是为了招商引资,突出城市特色,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在玉林,不少人也认为,2009年由玉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玉林国际旅游美食节”是推动“狗肉节”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那一年,参赛的一道脆皮狗肉获得金奖,此后“狗肉节”的呼声便越来越高,并且定在了夏至这一天。

    玉林师范学院一位教授表示,玉林确实有通过举办博览会,来进行招商引资的惯例。特别是在2003年南宁市举办“东盟博览会”之后。次年,玉林市便举办了首届玉林博览会,并在2009年从中独立分出“北流陶瓷博览会”和“中医药博览会”,而“玉林国际美食节”正是“玉林博览会”的一部分。

    据该教授介绍,2013年的博览会,玉林市政府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地促成了旺旺集团和燕京啤酒集团的投资意向。在他看来,玉林市政府的这些行为,主要也是一种“自力更生”的无奈。“虽然玉林是广西第四大城市,但其实一直比较边缘化。最近几年,同属广西的防城港有钢铁(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州有中石化,但玉林始终没有得到国家项目的扶持。”

四问:夏至一天吃1万条狗是否属实?

 

    “夏至狗,无路走。”往年6月21日,夏至日的广西玉林,“杀气腾腾”。2013年新华社在一篇报道中指出,每年这一天,玉林要吃掉上万条狗。

    然而,当地政府对于这个数字并不认可。新华社今日凌晨刊发的稿件称,据玉林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玉林全市狗肉平常日消费量200多头,夏至期间日均消费大约2000头。这与“日宰活狗上万条”的传言相去甚远。

    民间对于“夏至一天吃1万条狗”的数字基本持认可的态度。多家媒体在这两年采访的多个玉林当地人均对此数字无疑义,他们认为真实数字可能要超过1万条。

    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2年前曾开过狗肉大排档。他在摊位前招呼食客的照片,也曾被爱狗人士拍下并放在网上。“数字基本差不多,在我们这里,大多数人都不觉得吃狗肉有什么。”王先生说,部分“土著”玉林人至今还把“肉狗”当成“地羊”,“就是和山羊类似的意思。”

    入行前,王先生曾特意做过市场调查。“当时玉林市区有60万人口,我们按1/4的人吃狗肉,一个人半斤的饭量,一只狗15斤左右来计算,大概要吃掉5000条狗,但实际上,一般人最少一次吃2斤。”据王先生回忆,那两年的“狗肉节”他每次都会卖出不少于80只狗,“玉林怎么也有100家狗肉店吧。”

五问:被吃掉的狗肉有多少是宠物狗?

 

    王先生说他自己从不吃宠物狗。“实话实说,肉狗最好的是1月左右的土狗,宠物狗一般都是4—5岁大,纤维很粗,其实特别不好吃。”

    据王先生介绍,在圈子里,大家把狗肉分为几等。“首先年龄不能太老,1岁出头最好,其次体重要在17、8斤左右,太小了容易焦,太大了,纤维容易粗,口感都不好。公狗比母狗好吃。”

    颜色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标准。“我们讲究的是1黄2白3花4黑,黑色的肉最难吃,比较硬,你像宠物狗,基本上都一个颜色,我们是很少碰的。”

    在家住玉林市大兴村的赵小姐看来,市面上很多所谓的“肉狗”都是宠物狗,“它们被杀死后再经过烤,基本上就分辨不出来。”

    2012年,赵小姐曾在大兴村开办了一家宠物寄养中心。在她屋后的不远处,便曾有一个专门屠狗的工厂,“我一般不太敢去,但有几次路过,就看到了里面有边牧,也有哈巴狗。”

    赵小姐曾在屠宰场里买下过2只宠物狗,“都是按斤卖的,18元一斤。”她还表示,在夏至前后,自己曾多次在运狗的卡车上发现带着项圈的宠物狗。

    新华社消息显示,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玉林市范围内共有活犬总量约40余万只,大部分为土狗。当前玉林市场销售的狗肉一部分来自当地农民散养的土狗,但对于来自本地的狗占多大比例,有关方面并未说明。

六问:狗肉“没经任何检疫”是否属实?

 

    对于玉林“狗肉节”,网上还有一种质疑,狗大多是“偷盗病死毒死”的,肉“没经任何检疫”。玉林市政府在6月6日的声明中表示。正在“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开展肉品安全专项整治”。

    新华社消息称,玉林市政府近几个月来已经组织食品安全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大对产地源头、流通环节、肉品市场等环节的重点监管。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活犬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当前的监管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很多大排档有来自农村的特定的活犬销售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监管难度。另外,外来调运到玉林的活犬除了目前重点巡查的高速路口、几个集中屠宰点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脱离监管的渠道进入玉林,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即便是开过排挡的王先生,也说不清楚这些肉狗到底从哪里来,“我一般就是靠市场的那些摊贩送货,从来也没去过狗肉养殖场,也没听说过哪里有。”

    此外,检疫成本较高是一个原因。农业部2013年4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犬和猫产地和运输检疫监管工作的统治》,要求做到“一犬一检疫证”、“一犬一免疫证”,“一犬一实验室检测报告”。每只犬的运输检疫费用在300-500元之间,价格不菲。

    在垌口市场,狗肉经营商户基本无法出示合格的检疫证明,大多数商户只能提供的是一份统一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复印件,也就是几百只狗共同拥有一个检疫证明。

七问:爱狗人士能否改变“狗肉节”?

 

    随着今年“狗肉节”的临近,一些爱狗人士纷纷来到玉林,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拯救这里的“肉狗”。

    6月18日凌晨5点,8名自称“食品监督员”的民间动物保护团体,来到玉林一屠宰点,并在报警后,试图以对方没有检疫证为由,希望警方能取缔该窝点。由于现场并未发现生狗,行动并没有取得效果。

    几个小时候,一行人又来到垌口市场,在一名浙江僧人的带领下,绕场一周,为已被屠杀处理过的狗,进行了超度。

    在大多数玉林人眼中,类似的行为“滑稽又可笑”。“去年还有一个傻X在这里下跪,他们连自己的父母都未必跪过,却跑到这里来犯傻。”市场里一位围观超度的市民说。

    事实上,随着舆论压力的加大和媒体的大规模曝光,如今的“狗肉节”反倒呈现出一派“逆增长”。

    在滨江路,张先生和朋友正等着城管们离去。他们是一大早从广州赶过来的,“就是为了在这里住几天,体会一下‘狗肉节’。”

    对王先生来说,6月21日这天,他可能要比春节还忙,“‘狗肉节’已经成为在外玉林人返乡的借口。那天,他们都会赶回来联络感情,谁被邀请的多,就证明谁混得好,更有面子。”王先生说,截止到目前,他已经确定那天要赶三个场。

    赵小姐也对取消“狗肉节”不再报以任何希望。在两年的“宠物寄养”经营中,她发现玉林不少养狗的人在这天也吃狗肉,“原本他们是不吃的。由于现在炒得很厉害,大家要划清界限。很多当地人为了表明立场,也就加入到‘狗肉节’当中。”

    所以,每年夏至这一天,她从来不出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