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个发达国家表示:不参加“一带一路”就亏了

这个发达国家表示:不参加“一带一路”就亏了
2018年05月03日 22:56 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这个发达国家表示:不参加“一带一路”就亏了!

  提起“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会想起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然而,如果你以为“一带一路”的辐射范围仅限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那就大错特错了。最近,新西兰和“一带一路”有不少同框互动,让我们知道了“一带一路”倡议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里,新西兰都是一个相当遥远的国家。新西兰位于太平洋的彼端,作为一个岛国坐落在南半球的大洋洲。然而近日,一则新闻陡然“拉近”了新西兰和中国的距离。

  原来,新西兰新中关系促进委员会在5月1日发布了一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堪称“世纪工程”,包容性强,覆盖面广,带来的机遇难以限量。新西兰如不及时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将会错失良机。

  对此,中国很快做出了回应。5月3日,面对相关提问,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已有8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受益。中方欢迎各国搭载“一带一路”这列高速列车,驶向共同发展繁荣的未来。

  在这份报告之中,新西兰新中关系促进委员会表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西兰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与投资对新西兰持续繁荣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报告指出: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众多的人口及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为新西兰提供了巨大市场,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合作平台。新西兰如不及时参与合作,将会错失良机。新西兰应将互联互通作为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并在贸易便利化、打造联结枢纽等四个方面和八个领域推进合作。

  事实上,这并不是新西兰方面第一次传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与热情。在一定意义上,新西兰可谓是首个与中国正式签署“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3月27日,在李克强总理与新西兰总理比尔·英格利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与新西兰经济发展部长西蒙·布里奇斯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

  这是我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合作文件。无疑,这不仅有助于双方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相互联通,开展互利合作,也有利于更好造福两国人民。而新西兰这一极具战略眼光的做法,无疑摸准了世界潮流的脉搏。

  在“一带一路”相关议题上,新西兰政府显然不是“光说不练”,而是相当认真。仅在备忘录签署之后几个月,2017年8月14日,新西兰首个“一带一路”产业园就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西兰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双方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园区内的乳品、肉类、水果、海产品等进行检验、鉴定、认证、测试,提供仓储物流监管、跨境交易、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贸易综合服务,帮助入驻园区的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产业园项目一期投资1亿美元,分为空港物流园区和海港物流园区。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空港物流园位于奥克兰机场附近,含三座冷库和恒温库,以及筹备建设的新西兰首个无人操作的“智慧仓”,配备无人分拣系统服务跨境电商。

  “一带一路”会给新西兰带来什么?新西兰一些本地学者和经济学家看好该政策给新西兰带来的新机遇。

  援引新西兰《先驱报》报道,汇丰银行新西兰首席执行官克里斯•罗素称,尽管新西兰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属于“丝绸之路”或者“海上丝路”,但该计划对新西兰有很多益处。

  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

  对新西兰企业而言,“一带一路”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信息,中国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将超过每年2.5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将改善世界贸易流通和新市场准入。这对新西兰意味着高品质食物、旅游和教育等行业的市场机会。

  第一个同中国结束“入世”双边谈判、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第一个与中国签约“一带一路”合作……新西兰对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历来持有积极的态度,这也让舆论赋予新西兰“敢为西方先”的称号,尤其是新西兰对“一带一路”释放出积极信号后,中新两国的合作前景无疑更令人期待。

  对此,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表示:“新西兰对‘一带一路’倡议感兴趣的关键在于它具有一种凝聚力,能将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世界的不同地方联系起来。”

责任编辑:张义凌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