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被物欲牵着鼻子走(有所思)
嘉 民
新年伊始,一则“炫富”新闻在网络上着实火了一把。
一名年轻的女律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炫耀自己相貌佳、学历高、职业好、品位独特。而浑身上下奢侈品的“加持”,则让她在人群中“站得笔直而冷漠”。
这条微信朋友圈刷屏之际,又有网友发现她在各个社交平台上一直是这样的套路。按照她给自己写就的“人生剧本”,她在物质上应该获得“极大丰富”,享用奢侈品、出入高档场所,过着上流社会精致的生活……然而,这位女律师没想明白的是,奢侈品非但没有给自己堆砌出高大上的“人设”,反而在网友的吐槽中瞬间崩塌了。
应该看到,这个不断用金钱和物质装点门面的女律师也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观——他们也努力,也奋斗,但他们选择了用物质标榜自我,用金钱定义成功。
一方面,物质追求太过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这显然不是青年的奋斗底色。另一方面,那种碰到压力就无欲无求的做派,也不是青年该有的奋进姿态。
青年究竟该如何对待“物欲”?
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特别是正处于人生发展期,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向往的青年群体而言,只要活着,便脱离不开对物质这个基础需求的适度追求——柴米油盐酱醋茶自不必说,你也渴望通过打拼有自己的一个小窝,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世界那么大,你也渴望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走出去看一看;生活那么美,你也渴望偶尔任性一把,吃几顿大餐、买几样“心头好”,给忙碌生活增添一点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对物质保持适度、正当的追求,既是实现个人美好生活的必要之举,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社会整体的发展。
然而须知,过度消费、盲目迷信名牌容易陷入焦虑情绪的怪圈。自信并不是几件名牌服装、精致首饰就能带来的,以高消费营造出的“自信感”只会让人越陷越深。真正的淡定与从容来自内心的丰富,因内心匮乏驱使的盲目物质追求将导致攀比心和占有欲的恶性循环。
要把握好对物质追求的“度”,就必须看到从物质到精神、由生理而心理,人的需求总有更高的层次。“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倘若仅仅把眼光局限在物质追求上,而不在精神层面、人格层面有所追求,那最后还是会被物欲牵着鼻子走。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这两名新晋省部级21天内连换3个职务
- 【 军事 】 美战舰刚闯南海为何就被中国海军定位
- 【 财经 】 调查称仅一成北京居民生育二孩 原因是...
- 【 体育 】 专家团展望骑勇大战:第一人之争暗潮涌...
- 【 娱乐 】 范丞丞曾“炫姐”拿同学电话打给范冰...
- 【 科技 】 2017科技风云榜颁奖盛典举行
- 【 教育 】 高校被指卖学生给工厂:不实习没毕业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