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京报:推动收入分配改革 让中产更有“底气”

新京报:推动收入分配改革 让中产更有“底气”
2018年03月28日 00:53 新京报

  原标题:推动收入分配改革,让中产更有“底气”

  中等收入群体要真正拥有足够的生活“底气”,还需要有更多的保障。

  文 |社论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改革的施工图和时间表即将出炉。今年居民增收综合试点和重点群体专项试点将进入全面铺开关键年。四川、贵州等试点地区将于近期印发居民增收试点方案。“扩中”仍是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头戏,或将就补短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制定相关规划,探索促进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李亢在3月26日表示,十九大报告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绘制了宏伟蓝图,未来将深化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政府再分配政策的研究,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指导地方和部门实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般来说,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结构,必然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这中间大的,正是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产”。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平衡力量,也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

  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处于持续稳步的增长之中。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人们的切身感受,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都是在不断增加的。2018年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指出,中国现在有近14亿人口,迅速成长的中等收入群体不完全统计有4亿多人口,按国别来算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中。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量的增长背后的质的提升。尽管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庞大,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一场大病就返贫、一旦失业就经济拮据的案例和新闻这些年来并不少见。

  可以说,目前来看,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依然还是不够富裕甚至“脆弱”的。如果参照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的经典问句,“房贷、结婚、教育、看病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大压力”为标准,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要真正拥有足够的生活“底气”,还需要有更多的保障。

  这样的保障,体现在个人层面的自我救济,就是居民持续性的储蓄意愿强烈。通过个人积蓄来防范可能的意外,是当下居民对冲风险的主要方式。但如此一来,自然会大大限制他们的消费能力。

  与此相对,一些社会福利相对较完善的国家,之所以消费能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马车,离不开医疗、教育、养老的福利保障作为后盾。可以说,在消费升级日益扮演着推动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当下,需要的是税制改革、政府转移支付等收入分配的改革,来增强社会保障的安全系数,让人们能大胆消费。

  比如被诟病为“工薪税”的个税改革,是否有必要跟随着经济发展而有所调整;再比如大病医疗保障、失业救济的公平,这些都有赖于政府财政二次转移支付来实现。也只有免除了这样的“后顾之忧”,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才算是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十九大报告将“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纳入两步走战略。其中曾明确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其中的“扩中”,可以说是给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定了一个明晰的顶层目标。这不仅仅是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的问题,更是考验“有形的手”如何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推动社会资源更合理、更公平的二次分配的作用,以夯实群体收入,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其往下掉、往回走。

责任编辑:张岩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