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京报:“拥抱”普通劳动者应是城市“自我修养”

新京报:“拥抱”普通劳动者应是城市“自我修养”
2018年04月28日 02:04 新京报

  原标题:“拥抱”普通劳动者,应是城市“自我修养”

  ■ 社论

  城市在“抢人才”之时,不能将人才跟普通劳动者割裂开来。毕竟,普通劳动力也是城市活力之源。

  近一阵子,国内很多城市都铆足了劲广招人才,“人才争夺战”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就在日前,西安户籍新政在“(力争)在全国同类城市达到最优”的基础上再突破:全面开放35岁以下企业法人、股东和企业员工落户西安。

  西安此举最大的亮点就是,不但要“争”所谓的高学历人才,也要“拥抱”年轻的普通劳动者。在目前“人才大战”主要侧重于争人才的背景下,将争夺的人力资源资质门槛拉到“劳动力”的层面,全面放开35岁以下企业员工落户西安,的确有吸引更多人前去就业、创业、生活的善意初衷。而这对普通劳动者来说,也堪称利好。

  事实上,人才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人才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通常也是人力资源中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但如果仅仅以教育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未免有失偏颇。

  比如,2009年9月,香港大学把“荣誉院士”称号,授予了外号叫“三嫂”的82岁扫地老太太袁苏妹,尽管她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一生只会写5个字,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

  如果以受教育水平高低来作为人才的判定标准,袁苏妹当然算不上是人才;但在颁奖台上,这位82岁的普通老太太被称作“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从这个意义上讲,袁苏妹是当之无愧的人才。

  城市是个生态系统,需要各行各业的人生活在一起。城市繁荣也需要丰富的人口配置,教育层次不同的劳动力之间具有互补性。那些高科技行业的人才,同样离不开环卫、保洁等普通劳动者的支撑。也只有普通劳动力为城市提供稳定的消费基本面和生产力供给,城市才能平稳运转。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既要欢迎和尊重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也要容纳和尊重普通劳动者。正因如此,去年底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看望慰问一线生活性服务业劳动者时就强调,“我们这座城市需要环卫、保洁、保安、物业、家政、快递、餐饮等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城市运行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他们……我们对这些务工人员要给予充分尊重,给予更多的关爱,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有归属感”。

  城市既要欢迎人才,也要欢迎普通劳动者。虽然特大城市囿于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很难将户籍面向普通劳动者放开,但就算这样,在公共服务保障和政策倾斜上,都有必要对他们投以足够的关注关切。

  而像西安这样具备条件的城市,完全可以敞开心怀向普通劳动者放开户籍等资源,也应己之需。当然,考虑到会对住房和教育等资源需求量带来冲击,这也需要相关地方政府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措施。

  总之,“拥抱”普通劳动者,应是城市“自我修养”。城市在“抢人才”之时,不能将人才跟普通劳动者割裂开来——毕竟,普通劳动力也是城市活力之源,让他们有归属感,也能体现城市温度。

责任编辑:张岩

劳动者人才修养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