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新闻报道
 


北京第三次出现“说不”的声浪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8日 15:41 联合早报

  作者:关姹佳

  11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中国加入世贸达成协议后,媒体对中美关系掀起了一场与5月8日后截然相反的炒作 。但很快,不知是高层还是媒体有人察觉出了其中的尴尬,这场有关加入世贸的新闻炒作才渐渐冷了下来。与此同时,在北京 图书市场上,悄然出现了一本被编者称为继《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之后,第三本对美国和西方“说不”的 政论性书籍--《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那么在此敏感时刻,高层允许这样一本书出版意味着什么呢?

  作者与编者的“说不”血统

  在该书的两位作者和两位编者前往清华大学讲演之前,笔者和他们有一次交谈。作者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 员王小东说,这本书的出版与中美达成中国加入世贸协议纯属巧合。他说前几天他刚刚就中国加入世贸问题接受了美国《新闻 周刊》的采访,他并不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甚至在今年6月这本书尚未完成时,他就认为中美世贸谈判可能会成功,他写这本 书所要探讨的问题,恰恰是中国人在加入世贸后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存方式。他说,如果有人非要认为这本书与中国加入世贸 有关,那这本书就是对那些认为加入世贸是包治中国百病的人泼一泼冷水,提醒一下老百姓别因为加入了世贸就忘了美国是一 个什么样的国家。

  该书的另一位作者房宁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1995年他曾与王小东一起主持了让美、日两国政治家感到震惊的 “中国青年看世界”的民意调查。与王小东一样,房宁也认为中国加入世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他认为,加入世贸并不意味 着中国能回避西方后殖民主义对

  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控制、政治代理和经济接管的意图,只有认清这一点,中国才能在加入世贸后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争得到更多的利益。该书的编者之一乔边也是《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他说1995年房宁和王小东两位老师主持的那 次民意调查,正是他们写作《中国可以说不》的灵感来源。他说,如今作为《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宋强能参与新书的写 作,由他本人也参与该书的编辑,说明了无论在什么时候,爱国主义在中国人的头脑当中始终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真实情感。

  对民族主义要有清晰的定位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的主要作者、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看过这本书后告诉笔者,现在一提到中国的民族主义, 由于翻译的原因,外国人总是说成贬义的“种族主义”,而国内一些人也总要给本身具有爱国主义内涵的民族主义戴上会纵容 民族分裂的帽子。他认为,《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一书的出版,至少对探讨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清晰定位,具有积极的意 义。他说,自《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出版了三年之后,他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除了最近给《环球时报》写了这方面的 文章外,不久后他还会与在美国的几位中国学者就科索沃问题合作出版一本《妖魔化与媒体轰炸》的书。

  《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的责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际室主任曹宏举告诉笔者,这是他参与策划《妖魔 化中国的背后》一书后,见到的又一部让他感到欣慰的书稿。他说,在西方的亲身经历让他感到了中国要有民族主义声音存在 的必要。至于为什么要在中美达成中国加入世贸协议之时出版这本书,他与两位作者的回答大体一致。他认为即使中国在经济 上加入了世贸,并不能代表中国在文化和精神上就要全面向西方靠拢,甚至更要坚持自己文化和精神上的独立。同时,他也为 房宁和王小东两位学者敢在这个时候讲出自己真实感受的精神所打动。他还表示,《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 和《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三本书,真实反映了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如果条件允许,他会设法将 三本书合编后重新出版。

  高层调整舆论导向的探索

  对于《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一书的获准出版,北京的一些学者认为,这是高层在经历了80年代和90年代末 两次失误后,对调整舆论导向进行探索的一个信号。80年代当中国向西方资本开放时,中间虽然有“清除精神污染”和“反 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两次舆论调整,但由于逻辑起点的模糊和方式的过时与僵化,最终不得不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进 行更大的调整。1997年至1998年舆论对中美关系的过分看好,也造成了大使馆遭到美国轰炸后舆论较大幅度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在中美达成中国加入世贸协议前后,不仅领导人和民间舆论中均强化了“反霸”因素,而且高层 也提前部署了“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性措施。这表明,高层意识到了未来西方资本虽然是以和平方式进入中国, 但同样会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价值体系造成冲击的现实。

  北京的一些学者认为,面对西方资本将大规模进入中国的现实,如果舆论导向不能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也许会造成 中国的下一代人在文化虚无和文化失落的状态中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趋势,这对中国维持长久的稳定和统一是不利的。但目前 中国的官僚机制和媒体过分

  追求商业效益的现实,又加大了舆论导向调整的难度,因此高层只能在一种“不争论”的舆论平衡中探索新的舆论导 向机制。在这个意义上看,《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一书能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出版,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从另一方面看, 这本书的出版也表明了高层逐渐

  认可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一个民族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它采取一种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最终只能取决于这个民族 深植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和创新的潜力。

  注:《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1999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房宁、王小东、宋强。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