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 > 新闻报道
 


下半年百姓消费走向综合分析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10日 10:29 南方周末

  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往下降----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遭。而且,没有一点回调的征兆。这 个夏天格外闷热。

  满世界都在打折。一些很上档次的百货商店,甚至把“大减价呀大减价”灌制成唱片轮番播放。星级酒店纾尊降 贵,五折入住已是家常便饭,还要免费奉上一顿早餐。

  一听可乐一块多钱就能打开,猪肉有一段时间卖到两块多钱一斤,一家著名饲料企业的总裁急得直搓手。DVD 刚上市就跌破2000元,当年VCD完成这个过程用了三年时间。眼下最时尚的纯平彩电,杀价上千元也乏人问津,难以想 象当年一张彩电票炒到500元。

  ....

  东西真的很便宜----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开启消费之门的咒语似乎被遗忘了,欲望号街车走得很慢 。

  是阮囊羞涩么?----银行里有近6万亿元的储蓄存款,今年前5个月,新增存款就达5600亿元。据说人 们手里头还有1万亿元的现金。从量上看,货币并不少,但它们似乎很安静,安静得像公园笼子里睡着的老虎。

  为了叫醒这只“懒惰的老虎”,降息已经连续进行了七次。6月10日这次,1年期利率降到了2.25%。- ---政府的用意很明白,想把一部分钱逼出来,激活消费市场。

  也许是总结了前6次的经验,政府搞了一个“配套”措施,那就是股市。5月11日,沪深两市开始出现“井喷 ”行情,低迷的氛围一扫而光,几天之后股市放出前所未有的天量,股民们像是在过节。火爆的股市吸引了上千亿元的资金和 数以万计的新股民。一位资深记者用“乐翻天”来形容。7亿元。乐观的人们想,如果牛市持续半年,那么在股市中赚了钱的 人就会去消费,即所谓的“财富效应”。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确实有人赚了钱,但大部分人还是纸上富贵,从银行里流出来一部分钱变成了股票,他们享 受着上涨带来的“财富幻觉”,并没有去买东西。消费市场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开了这么多药方,并没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全国上下都有点急。有人开始从文化上找原因,一个故事成了流行话 题。

  话说有一位美国老太太,年轻时大学一毕业,就向银行贷款买一套房子,以后逐月用一部分薪水偿还银行贷款, 终于到她死的那一天,总算还清了银行;同样也有一位中国老太太,恰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工资的一大部分存入 银行,结果是到她死的那一天,也买上了一套房子。讲故事的人认为,中国老太太应该向美国老太太学习,在灵魂深处来一场 消费观念的革命。

  这个现代寓言的劝谕意味十分明显: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消费?

  珠海的一位普通消费者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鼓励老百姓花钱的政策不奏效,应该有别的原因。老 百姓变精了,更加善于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改革本身的不合理也不容忽视。一是消费政策低估了群众的消费智慧,给人的感 觉好像消费者是一群不知道怎样支配自己的金融资产,需要政府告诉他们怎样花钱的“消费者”。实际上消费者是懂得趋利避 害的理智群体,老百姓的目标是保安全。政策的目标是鼓励花钱,人们为“买”到安全而更加趋向于储蓄。

  二是消费政策保护消费者力度不够,鼓励消费更多的是为了企业解困,财政增收,因此在操作细节上常常漠视消 费者权益,让人家多花钱还不把人当一回事就不好说了。比如“自律价”,降价都不一定能把积压的彩电、汽车卖出去,还要 定一个“保护国家利益”的高价;在假货泛滥的情况下鼓励消费是否有鼓励买假之嫌?降息之所以不灵,原因之一就是这一政 策主要是为国企减负并同时减少居民福利,而不是改善消费增进消费者福利而实施的。----消费信贷也差不多如此:厂家 资金负担倒是减轻了,消费者却要承担二级市场发育不良的风险。

  三是社会保障还很悬乎,经常听说保险公司某一险种停止销售,医疗保险的报销名单有了变化,等等。改革变化 难以捉摸,老百姓还不敢大块吃肉,不仅怕花明天的钱,甚至不敢多使今天的钱。存单上5万多亿元的存款,却不是所谓“ 闲钱”。只有让明日无忧,才可叫今日无虑。

  这位消费者最后也劝谕了一番:“什么政策都盯着老百姓的钱袋,其结果必定是老百姓更加谨慎地看紧自己的钱 袋。消费不起来,与百姓何干?”

  向民生倾斜

  敏锐的观察者已经注意到,下半年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重心从“国计” 转向“民生”。用官方的话,这些 措施将“改革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高收入者消费意愿不强,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的状况”。

  从去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借钱,搞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起了一定作用,但孤掌难鸣,民间投 资没有跟进。而且政府投资的效率在全世界都是不高的。在以管理著称的日本通产省,也有一半以上的投资决策是失败的。按 权威人士说法,中国财政投资的记录是:有效益、零效益与血本无归者各占三分之一。一些学者发问: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建高 速公路,这会有什么效益?

  当然还有腐败在里边。“现实教育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投资不再唱独角戏,下半年的好戏将在启动 消费上大展拳脚。

  最引人注目的是涨工资。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已经在传这件事。据说国家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每个月人均基本工资增加120元,大约会在国庆节开始。

  立刻有人担心发下来的钱会不会又被存进银行里去。在与我们境况类似的日本,人家发的是购物券。但咱们政府 打的是“大算盘”,低迷的时候信心最重要,发钱给大家,是希望国人对未来有一个好的预期。

  与此同时,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补贴,都会相应上调。税务总局的一位专家认为,下半 年的这次支出初步预算是400个亿。

  但企业在职职工的工资将由企业本身的效益决定,不在财政考虑范围之内。

  有的专家反对涨薪。涨工资是刚性的,涨上去就下不来了,这样会加大财政赤字,可能导致更多的失业。在香港 ,政府是准备削减公务员的起薪点---- “基本工资”,最高减幅达30%。

  除了发钱之外,政府将加快步伐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把分散的保险资金统一到各级政府,大病全国统筹, 养老全国统筹统管,下岗失业全国统筹统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好比是一颗定心丸,但这需要时间。

  一些学者提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向美国学习,搞出几十个上百个商业化运作的大基金,丰厚的回报将使人 们没有后顾之忧。但在中国,资本市场还是 “小儿科”,也缺乏具有良好质素的基金管理人,这同样需要时间。

  在提高了人们花钱的信心之后,政府下一步要做的是创造花钱的条件。

  住房是消费热点。7月28日,几个部委出台了两个政策,一是全面清理积压房地产,二是开放住房二级市场。

  在开放二级市场的文件中明确规定:职工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和按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产权归职工个人所 有。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个人住房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也不得扣压个人住房产权证书。这对于公房上市是一大利好, 但能否兑现是个悬念。在很多单位,公房上市少则等5年,多则要等25年。

  在汽车、电信等领域,朝着市场化方向的努力正在展开,教育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这一切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 案,因为关系千家万户,这是一个需耐心等待的过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很多人估计,目前中国80%的银行存款,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存款。这个2 0:80的格局没有得到银行的证实,但这一说法似乎被大多数人接受了。

  一位学者经过研究,将中国家庭拥有金融资产分为四个阶层:第一阶层占总户数1.3%的家庭拥有31.5% 的金融资产,每个家庭平均是54.23万元;第二阶层,7.4%的家庭拥有28.5%的金融资产。这两个阶层相加结果 是占总人口8.7%拥有的60%的金融资产。

  这两个阶层被认为是“高收入阶层”,绝大数家庭“车房不能并举”,少数家庭坐拥巨富,但很少露富。

  做个简单的算术,得出一个答案:第三、第四层占总人口91.3%,拥有40%的金融资产。

  这个研究把农村与城市混在一起,得出的结论跟人们的直觉差不多。收入分层,这是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产物。 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可以征个人所得税、利息税、遗产税与赠予税等。

  个人所得税已经开征。最近,关于征收利息税与遗产税(含赠予税)的传言很盛,一位学者做过计算,现在全国 每年利息大约是2000亿元,如果按5%来征,就是100亿元,而每年新增税收是1000亿元。开征利息税,可以减轻 财政压力。

  对此,有关人士表示,征收利息税的直接目的并不是扩大内需,增加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是最重要的。

  据介绍,国家决定增加职工收入以启动消费,为此,中央财政需增加支出255亿元,这部分资金来源除预留的 70亿元外,便是开征利息所得税以及增加卷烟消费税等。

  由此可以推算,按一年增加1万亿存款计算,利息所得约为225亿,如果按20%的税率开征,一年正好收入 45亿。

  有人提出,与其对利息征税,何不继续降息?

  对此,隐形经济专家黄苇町说,二者是不同渠道的钱,国外商业银行降息是企业行为,并不像征税那样增加国家 财政收入,我国也在照这个路子走。

  中国银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从宏观经济政策讲,税收和利率是不同的经济杠杆,征收 利息税可以多一种调节手段,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国家将不能以统一利率为调控手段。他主张,利息税不宜过高或过低,如 果过高可能导致无人存款,过低则起不到征税的作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透露,为保护低收入者,可能会设置一个起征点,比如说5万元以下免征,当 然也可能是10万元。至于遗产税,据税务局一位人士说,征税对象是少数人的巨额财产,征税面宜窄不宜宽。而且很可能把 遗产税与赠予税“一勺烩”。

  有关人士表示,征收遗产税的最大障碍还没有解决----技术上没有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包括如何对财产进 行确认、评估,具体办法正在研究制订之中。

  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开征遗产税比利息税要麻烦得多,因为后者只须动用银行系统。他说,开征个人所得税的 基本条件是一个社会稽核系统,中国在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上存在大量现金交易,现金往来是亚洲社会腐败的重要原因, 对策是推行非现金化,使一切交易留下记录,个人财产自然浮出水面。

   1998年10月30日,央行副行长刘明康在报纸上说,央行正在酝酿储蓄存款实名制。这一消息被认为是 开征利息税与遗产税初露端倪。因为实行存款实名制,才能真正掌握存款者的真实存款数量和明确的征收对象。

  从匿名制到实名制,这是一个微妙的转折。

  几位海外学者认为这是“惊险的一跃”,中间可能蕴藏着三大潜在风险。一是引发居民对储蓄安全感下降,使储 蓄积极性下降,存款会减少,那么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会升高;二是人们有可能想办法换成外汇,对汇率稳定不利;三是可能出 现恐慌。

  也有人认为是一件好事。匿名制使非法收入与合法收入难以区分。韩国搞储蓄实名制,使56.6万个帐户,2 8.6亿韩元的假名存款彻底曝光,扫荡了韩国多年积淀的腐败。

  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的有关人士就出来说话,说征利息税还只是一个思路,根本没定,大家不必担心,遗产税 虽然已经在人大上提出过,但理论与实践上有许多问题,何时开征不能肯定。

  有关方面对于利息税作了一个民意调查,被访者中53.7%表示支持,36.5%认为可以缩小贫富差距,1 6.7%的人表示不会因为征税而变动他们的存款。超过80%的人认为必须设定一个免征额----要把存款从银行“逼 ”出来花,得看有没有那么富。(南方周末)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