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广州日报 > 新闻报道
 


四通联想为民营企业提供产权解决范例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10日 13:41 广州日报

  

  近日,《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四通和联想的股权改制做了详尽而引人入胜的报道。这一事件,对于众多存在产权问 题的民营企业来说,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操作方法的启示,而在于它揭示了民营企业长盛不衰的首要条件。

  甩掉产权不清的包袱

  据报载,改革开放初期,自筹资金起家的民办企业约有70%注册为集体企业。那时候,政策限制加上社会歧视,私 营企业的生存实在不容易。因此许多私企心甘情愿地戴上了“集体”或“国有民营”等红帽子。而那些有国有机构投资的企业 更是以此顶帽子为荣。现在,帽子变成了包袱。

  正当人们为国有企业中出现的“59岁现象”而愤懑的时候,众多的民营企业也正在产权不清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有 消息说,中关村的2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在饱受产权不清之苦,而它们不过是面临同样问题的众多民营集体企业中的少数。

  的确,从创业初始起,创业者们可能就被这样一个问题隐隐约约地困惑着:我们究竟是在为谁干?不过,那时候,发 财还只是一个不敢说出口的梦,而且谁又能预见到中国的经济环境十几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呢?然而当创业者们经过千辛万 苦,真的坐拥亿万资产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像生与死一样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或者继续在剪不断理还乱的产权关系中慢慢萎 顿下来,或者一举廓清重获生机。

  联想和四通的股权分配改革并不是人人适用的。但它准确无误地说明了:要想永获发展动力,请先理清产权关系。( 董波)

  成立新公司吞掉旧公司再把产权买回来

  四通的难题即在没有原始性合约,四通的股份化探索,实质上是今天重订合同,但难就难在试图解决存量这个几乎不 可能解决的难题上,他们面临的是几乎不可能取胜的挑战。

  1998年6月,改制专家组提出一条操作新思路:引进MBO模式。MBO模式,简而言之,即经理层融资收购本 公司股份,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进而达到控制权格局。

  1998年,四通职代会作出成立职工持股会的决议,616名员工共同出资5100万元。1999年5月13日 ,北京四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持股会投资占51%,原四通集团投资占49%。第二步,四通投资公司将分期分批地私 募扩股,逐步购买四通集团原有资产。伴随一次次扩股,原四通集团49%的产权模糊资产将逐渐稀释,上市之后将这部分资 产稀释到一个很小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而“新四通”产权清晰的部分将占到85%左右。

  四通改制之路是先由经营层出资组建一个产权清晰的新公司,以回购方式完成“产权归位”。此项改革为中国目前上 百万家戴红帽子的民营集体企业解决产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没有原始合约所有制含混不清白手兴家产权该归谁

  1998年,北京市工商局透露:中关村的2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在饱受产权不清之苦,其中包括四通、联想和亚 都等知名大企业。北京市委书记、市长贾庆林1998年在北京市人代会上承诺“一定要摸清这批大企业产权归属问题”,但 据负责官员透露:“由于年代已久,其产权面目全非,即使摸清资产归属,因其规模庞大也难真正归位。”

  四通集团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14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8.9亿元,利税15.8亿元。1998年在 “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六。而四通的发家资本却是2万元的借贷。1984年,中国科学院7名科技人员,向北京市 海淀区四季青乡借贷2万元,办起“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创业元老之一,现任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的沈国钧证实:“ 创业者没有任何一人投入一分钱,也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投资一分钱,创业初期的运营费用全靠单位借贷和银行贷款。”四通是 科技人员以技术投入白手起家的,但当时中国还没有技术股或创业股的概念。

  尽管四通人在创业的当年便还清了最初的2万元借款。但因挂靠四季青乡而被定性为“乡镇企业”。尽管四通几易其 名,但始终打着“公有制”烙印。1990年,工商部门曾掀起一场清理“假集体”的运动,当时许多“假集体真私营”的企 业主为戴牢“集体”这顶“红帽子”,纷纷确立新的契约关系,毁掉最初关于“财产归属私人”的约定,甚至把“私产”无偿 贡献出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四通的头等大事是化解危机,以求得保留生存权,至于深层次的产权问题,只能成为历史挂账。

  联想股权一分为二上级部门中科院和联想职工各占65%和35%股权

  众所周知,联想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创立的。而大家又都清楚,联想是由柳传志等11人,千辛万 苦使其发展壮大起来。去年,联想资产已达到61亿元,销售收入176亿元,位居中国电子百强之首。虽然联想仍然属于国 有性质,但其中无可置疑地融进了联想职工的巨大智慧、贡献和牺牲。

  联想人一般都把联想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业阶段,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到上百人,联想人 卖过彩电摆过小摊,后来终于找到了“贸工技”的道路,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卖计算机、维修、配套、服务,攒下钱开发联想 汉卡,终于使联想站住了脚,成为中关村一个有影响的大公司。

  柳传志认为,大股东投资20万元,不能否认,但联想主要是靠自我滚动发展起来的,这和那些国家投资几亿几十亿 厂房设备的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是不一样的,因为联想在发展的绝大多数时期,并没有按劳分配,而是在低工资低福利的条 件下,把绝大多数收入都投入再生产了。

  1994年,经过联想与中国科学院一年多的磋商,科学院同意对联想股份进行划分,科学院代表国家占有65%的 股权,联想职工占有其余35%的股权。虽然由于政策限制,当时只是获得了分红权,但柳传志却激动地说:“它可给联想解 决了大问题。”的确,这为今天联想将分红权转化为股权奠定了基础。

  老总持股理直气壮股权划分使老职工得安定新骨干获动力

  此次联想员工持股计划,是按照早在1994年就已经定案的设计,将分红权化为股权,分掉联想集团的35%股份 。第一部分是创业员工(一共15人)将获得其中的35%,这些人主要是1984年、1985年创业时的骨干;第二部分 是核心员工,约160人,主要是1988年以前的老员工;第三部分是未来的骨干员工。

  据说去年年底,一位高级副总裁把股份化的信息提前透露出来,一位已经退休了的老员工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说:“ 我怎么一下子就成了百万富翁了?”年轻人在这次分配股份中只得到了很少的部分,杨元庆和郭为两位少帅属于第三种人。但 杨元庆坦言,以前不是我们创业的,但我们有未来,现在和将来,联想创造的财富属于我们,我们将在未来几年的分配中获得 自己的股份。 

  那么,老总柳传志又获得了多少股呢?他说,自己也算不清。其实,股份化带来的必然是个人财产的公开化,有兴趣 的读者只要留心一下联想的业绩,然后把联想的市值X35%X35%X60.8%X15%,得出的应该就是他的个人财富 。  许多国企的企业家连一点奖励都不敢拿,但柳传志显然对自己获得的股权理直气壮。他曾经对助手谈起“59岁现象” ,他认为这些人固然不能贪污,但把那么大的国有资产交给一个人,只让他挣1000元的“工资”,这是国家的不负责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广州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