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历史回顾:策划开国大典的人们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29日 21:26 北京晚报

  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49年6月15日召开的新政协筹备会决定,将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决定,由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时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的杨成武和华北军区参 谋长唐延杰分别任指挥所正副主任。

  为了圆满完成开国大典阅兵式这一从未有过的盛大仪礼,杨成武不仅查阅了许多有关阅兵资料,还四方求教。刘伯承 司令员早年留学苏联,知悉莫斯科红场阅兵的情况。他的体会是:阅兵无非就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仪礼,一种形式。陈毅司 令员则为杨成武打气: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

  阅兵地点安排在何处,指挥所曾拿出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在天安门举行,第二套方案是在西苑机场举行。权衡比 较的结果,指挥所倾向于第一种方案。报告送呈中央后,周恩来用毛笔在左上方签署了意见: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刘少 奇在自己的名下画了圈,毛泽东、朱德虽然没有画圈,但他们同意周恩来的意见。阅兵地点最终确定在天安门前。

  带弹受阅绝无仅有

  10月1日下午4时35分,阅兵式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年轻的人民空军受阅战机编队出现在天安门上空。飞在最前 面的9架P-51型战斗机在飞越天安门后,再直飞并右转弯,沿北城墙壁外侧飞行,正好接上第六分队,第二次飞越天安门 上空,给人的感觉是前后都有9架P-51型战斗机,而整个飞行队也由17架变为26架。这是飞行队为显示军威和实力而 精心设计的一个计划。

  在开国大典那天,很多在场的外国记者见状发出电讯,惊叹中共空军一夜之间竟有如此实力,真是奇迹。

  另一个令人瞠目的事实是,在当时受阅飞机当中,有4架P-51型战斗机竟然全副武装,带弹飞行。这在世界阅兵 史上没有先例,也是绝对禁止的。事隔多年,任当时飞行队领队的邢海帆道出个中缘由:“开国大典是在解放战争尚未结束的 特殊情况下举行的,敌情十分复杂,如果敌机来袭,我们再落地装弹,那就晚了。”

  钟灵与毛主席的“字”缘

  回想起开国大典时的盛况,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主任钟灵感触颇深。不仅是因为他是政协会徽和我国国徽的设计 人之一,并参与设计、布置了开国大典的会场,还因为他与主席的一次“字”缘。

  开国大典当天,钟灵正在忙着布置大典的休息厅,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急匆匆找到他,说是毛主席开会时要佩戴的红 缎条找不到了,让他想想办法。当时,距开国大典的时间已所剩无几。钟灵立即跳上一辆吉普车飞速回到中南海瀛台的工作室 ,找出一个红缎条,用胶水写上“主席”二字,再撒上金粉,飞快赶到天安门交给叶子龙。这时,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正缓 步向天安门走来。叶子龙立即把红缎条别在毛主席胸前。在开国大典纪录片中,毛主席上天安门时旁边有一个穿灰布军装的小 伙子匆匆跑过,那就是正给叶子龙递红缎条的钟灵。所有出席开国大典的中央首长佩戴的红缎条都是烫金印制的,只有毛主席 胸前红缎条上的“主席”二字是手写的。

  头戴八角帽的主席像

  1949年9月30日晚,一幅高6.4米、宽5米的毛主席画像被高高悬挂在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这是世界上最 大的肖像画。这第一幅“天安门主席像”的作者是湖南画家周令钊。工人们为这幅巨像在天安门城楼东侧搭了三层脚手架,把 画布架起来。一位搞古建筑的油漆师傅帮周令钊和他的助手打底子。每天周令钊都要爬到高架上去画,还要爬下来仔细端详, 非常辛苦。9月30日午夜时分,周令钊被人从睡梦中叫醒,告诉他中央领导同志建议改动。周令钊立即赶到天安门,取像已 经来不及,只好在城楼上用三个木梯子接在一起,周围用几个探照灯对着画像。周令钊爬上梯子,手里拿着笔、油桶、调色板 、照片。梯子很窄,他只好改一点,下梯子换个地方,再上去修改。紧张的修改工作于10月1日天亮前完成,几个小时后, 开国大典如期举行,周令钊这时才长出一口气。

  信号弹绽开新中国第一支礼花

  开国大典的最后一项活动就是放礼花。这是苏联顾问建议的,欲给开国大典锦上添花。任务由华北军区负责。经过观 看苏联十月革命阅兵的纪录片,人们才知道放礼花原来就是打信号弹。大家都建议,施放礼花的点不能太分散,一分散,一个 一个小火球就开不成满天的花了。跑遍京城,最后张桂文等人选定了中山公园和太庙(后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两个地点,以 此作为礼花花心,围绕天安门广场的四个制高点也作为施放点,正好可作为花瓣。施放礼花的小分队定为40个人一组,站队 时站成双层圆圈,全部背朝圆心脸朝外,这样发射出的信号弹可形成复瓣,更像花的形状。6朵色彩绚烂的礼花在天安门上空 升腾、绽放,欢呼声在群众游行队伍中此起彼伏。


相关专题:五十周年庆典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