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
本报北京十七日电:东海舰队最近在距祖国大陆数百海里的公海某海域进行轻型舰队编队演习,一些外国飞机、军舰赶来“观战”。《解放军报》报道了上述消息。 报道说,广阔的近海海域,向来是海军轻型兵力作战训练的禁区。如今,这一禁区被东海舰队某快艇支队突破。他们多次组织了跨海区训练、公海远航和近海综合演练,编队在复杂条件下,长时间昼夜连续航行和远距离机动作战演练,小艇在海上打“持久战”;多艇种协同训练,使轻型编队首次形成合同打击能力;小艇远离岸基,海上综合保障能力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锻炼。 小艇闯入大海 轻型舰艇被称为“小艇”,它吨位小,海上生存能力差,武器装备也不能与新型主战舰艇比肩。“打赢”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驱使支队党委“一班人”思考:如何立足现有装备有所作为?上任刚三个月的张支队长,在训练分析会上力主突破训练禁区,让轻型兵力在未来海战中扮演重要角色,训练走出近岸,走向大海。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开端。支队第一次公海远航训练开始了。支队领导分别登上了导弹护卫艇、导弹快艇和猎潜艇率队出征。编队东出岸基一百四十海里,迎风顶浪,在雨雾和夜暗中穿越曲折的狭水道和复杂的岛礁区,抵达陌生海域,展开多项课目的攻防和协同训练。这支第一次出远门的轻型编队,破天荒地在茫茫大海上坚持了十天。 支队上下突破作战训练禁区的信心大增。从三年前第一次公海远航至今,支队已九次组成编队远离岸基深入公海训练和进行跨海区应急机动演练。 报道说,快艇支队所属的艇种不一,既有新装备,又有技术含量低的老艇,各自担负的战斗使命也不同。过去都是按艇种各训各的,互不来往,这种自我封闭式的训练,造成指挥员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作战意识。 实行以小制大 伴随著近海训练的不断跨越,更高层次的“开放式”训练,成为支队努力推进的一项改革。国防大学、海军指挥学院、大连舰艇学院的教授被请到支队讲授现代海战、合同战术;装备研制厂家的技术人员应邀来到舰上,和官兵们一道分析、开发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并掌握使用特点。水兵们还到岸防兵雷达站、潜艇部队、空军机场和陆军训练场参观,头脑里多兵种协同的观念强了,办法多了。 报道说,快艇支队成功组织了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距离最远、规模最大的近海演练。小艇大舰混合编队,各展所长,先後完成了复杂条件下导弹攻击、导弹超视距攻击及对敌大型编队实施协同导弹攻击等多项课目。由导弹护卫艇组成的战斗群,还在海军组织的跨海区合同演练中大显身手。他们的编队昼夜航渡,千里奔袭,到达演习海域後不经休整就参战,先後多次转移阵地,同驱逐舰、护卫舰和航空兵配合,取得了多舰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宝贵经验。 “小艇巧用能制大”。早年的“海上轻骑”依托近岸、岛屿、海湾,创造出隐蔽、伏击、突袭等有效战法。 今天在近海作战中,面对强敌,轻型舰艇该怎样“以小制大”?战法创新成为快艇支队探索的重点。他们突出不同艇种的使命任务特点,在战术性能上充分挖潜,以合理编组、综合运用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导弹护卫艇和导弹快艇以往很少“联手”,如今他们认真研究两型导弹在攻击距离、飞行高度、杀伤威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巧妙组织协同攻击,在抗敌电子干扰、提高命中概率方面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训练打持久战 报道说,导弹艇空间狭小,没有空调、没有贮藏食物的冰柜,以往出海,苦撑苦熬也不过三天。如今远离岸基,如何在海上打“持久战”?支队後勤部门和艇上官兵共同努力,将主副食品经过精加工、小包装供应到艇上,艇员们用塑料桶自带生活用水。就这样,小小的导弹艇在海上打“持久战”的时间大大超过了设计极限。 近几年,支队全面加强技术保障和装备管理,在科技练兵中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取得一百零七项成果,有效弥补了老装备的一些技术缺陷。 相关报道:解放军密切关注台海局势 陈水扁宣布本周六辞去民进党中常委职务 通讯:中新社记者赴台北见闻 鼓吹“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是极其危险的 相关报道: 我东海舰队跨区远海练兵
相关专题:维护祖国统一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