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诺基亚夺宝行动 |
|
|
昨日,连日高温的北京最高气温达到40℃,比武汉高出5℃。当地媒体称北京是个“大火炉”。 “火炉”北移,人们议论这个话题已有时日,身处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市民有理由怀疑———火炉城是不是该“摘帽”了? 经长期观测,省气象科研所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说:进入80年代,武汉夏季气候明显由“冬冷夏热”型向“冬暖夏凉”型渐变。80年代前,“凉夏”平均10年1次,常出现高于38℃的持续酷热。80年代后,平均2年一次“凉夏”,极端高温天气大为减少,还出现7个“极凉年”———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多年平均气温2.3℃以上。 资料显示,近年武汉夏季延长,极端高温天气减少,但夜间气温偏高,城市“热岛效应”不容忽视。医院方面统计,1988年夏,全市1436人中暑,1994年夏,全市中暑者仅86人。除了气候因素,当然还有空调之普及,居住条件之改善。 更早一点,70年代,我省著名气候学家乔盛西“横向对比”,证明三大“火炉”之说的不实。其著述认定,安庆、南昌、长沙、衡阳、郴州的夏天炎热天数和酷热天数均超过“三大火炉”。 就武汉而言,火炉城可算作一个历史的概念。其气象背景是,每年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领域,处于这一范围内的武汉、南京、重庆境内河流、湖泊众多,空气湿度大,夏日闷热。其人文背景是,“三大火炉”均为长江流域知名大城市,人口多,建筑密集,不宜散热,较早形成所谓“热岛效应”。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历史上,这三个城市较早建立了气象观测站,“夏热”跟着较早凸现于世。 国家气象中心专家说,近些年,一向夏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逞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经常“北跳”,带来南北冷热异常,这至少与拉尼娜(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现象)、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现象)有关。 气候变了,武汉火炉城的“帽子”却一戴多少年脱不下来。 武汉市领导和市民都不喜欢这顶“帽子”:觉得它影响城市形象,影响投资环境。记者王欣、柯立、实习生贺韬、潘圆圆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