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有关黄继光的5幅遗照的消息:经媒体发布后,在全国各地引起极大反响,各地再次掀起了黄继光热。在热心读者的帮助下,记者又与多位当年与黄继光有过接触的人取得了联系,请他们出面辨认谢万丁老人提供的5张被认为是黄继光的遗照。 “我见过黄继光的遗体” 说这句话的人叫贾汝功,他是黄继光生前所在的45师135团高射机枪连9班的战士,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说:“黄继光牺牲的当天早晨,就被从堵枪眼的阵地上背下来了。” 据贾汝功回忆,上甘岭战役打响时,原六连连长万福来曾组织小分队运动作战,当时黄继光任六连通讯员,每次六连需要高射机枪连配合掩护时,都是由黄继光担当联络任务,因此,两人非常熟识。 1952年10月20日拂晓,当反击部队沿着黄继光用胸口开辟的道路恢复579.9高地全部表面阵地时,全体官兵无不为黄继光的精神所鼓舞,于是,部队决定将烈士的遗体从高地运下来。贾汝功说:“当时战斗惨烈,已经没有多余的担架,黄继光的尸体是由两名战士轮流背下来的。” 贾汝功说,遗体背下来时,经过他所在的机枪工事门口,他怀着沉痛的心情仔细地看了看黄继光的遗容:黄继光的脸部没有受伤,但被硝烟尘土弄得很脏,前胸腹部被机枪扫射成蜂窝状,鲜血已经凝成一个个小黑块,浑身血肉模糊,几近脱节。 “那天是1952年10月20日”,贾汝功说:“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就在那天上午,我打下了自己入朝作战以来的第一架美军飞机,机型是F84。”1953年时,贾汝功曾就黄继光遗体的去向问题询问过原135团宣教股长赵佩珩。赵佩珩当时告诉他说:“黄继光的遗体送到45师指挥所后,用白布裹殓,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此后便掩埋在师指挥所所在地真菜洞(朝鲜地名)了。 赵佩珩回国后曾就读于东北政治学院,现在去向不明。 记者请他辨认那5张照片,他说照片里的人不太像黄继光。他说,20日早晨他见到黄继光的遗体时,烈士头上的帽子已经没有了,腰间系着皮带,是入朝志愿军每人都有的“口字形中间有一杠”的那种,上身着单衣,衣角散在裤子外面。 而据原45师后勤卫生科手术组护士陈德林追忆,1953年1月4日,她见到黄继光遗体时,遗体穿着新的整齐的军装,衣服里面还写有“黄继光”字样,还挂有手电筒、水壶等用具。 原135团二营六连通讯员肖登良与另一位通讯员吴三羊于1952年10月19日那天,掩护黄继光向579.9高地最后一座敌人的地堡发起冲锋,后来,吴三羊和黄继光都相继牺牲了肖登良很快被送回国内在吉林的一家医院救治。据他说,黄继光牺牲时,他们之间仅相距三十几米,他清楚地看到黄继光爬到地堡下,猛地支起身子,从右边向左边扑过去堵住机枪火舌。他对黄继光遗体的去向不甚知晓,但他说,黄继光牺牲时的装束与照片中不一致。另外,他曾多次回部队参加黄继光纪念活动,从未听说有人给黄继光拍过遗照。原45师老师长崔建功也说,当时全师配有两名摄影师,3部照相机,谁保管谁使用都有详细记录,没有任何人说给黄继光拍过照。 黄继恕说这显然不是黄继光 记者再次与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取得了联系,他表示,目前仍然找不到可以使自己相信的理由。他说,黄继光的鼻头有一道很深的伤痕,是小时候树油滴落留下的,但这次出现的几张照片里看不出这道伤痕。 黄继恕还说,从照片上看,被摄者似乎用纱布包着头,那明显与黄继光受伤的部位不符。况且,黄继光身高仅1.62米左右,而被摄者看来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 黄继恕肯定地说:“这显然不是黄继光。” “这应该就是黄继光” 罗权是原45师133团三营机炮连文书,在见到本报刊发的有关报道后,找到记者,要求对照片做出鉴别。 罗权说,1952年10月26日到30日这5天时间里,他担任前沿运输任务,从后勤将弹药物资运进高地坑道,再把坑道和阵地上的伤员、烈士遗体运到后勤收容所。他本人就曾从野外战场上将133团一名连指导员的遗体送回收容所。他说:“一般是从坑道里收容伤员、烈士,也有的是从打扫过的战场上抬下烈士遗体。连队所在地与坑道距离15里,从连队转运到收容所也有15里,这样转运烈士遗体一天可以来回4趟。他说的这些情况后来被原45师的另外一些老战士证实。 当时参与收殓黄继光遗体的女卫生员何成君现在移居华盛顿郊区,她在电话里告诉记者,黄继光的遗体是用汽车运来的,停在山脚下,她是下山去清理遗体的。她说,当时医院驻扎在半山腰上,山脚下有一条公路,距离医院有1里路远。 从以上几人的说法来看,如果黄继光的遗体得以及时转运或掩埋的话,有保存下来被拍照的可能性。 罗权强调,如果照片保存者及遗体清理人的回忆准确的话,被摄者就应该是黄继光。 他说:“以当时的条件,照片得来不易,我本人就保存着高亚雄赠予的若干照片,并及时在背后注明,大小与底片一致。”“如果谢万丁获得黄继光遗照的途径与此类似的话”,罗权肯定地说:“这应该就是黄继光。” 关于黄继光遗照的真伪问题已经争论一个多月了,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看来,只有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有关专家通过其他方式作出明确的鉴定了。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