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云南日报 > 新闻报道 |
云南出资三亿多元帮助缅甸罂粟种植户进行替代种植据悉,在公安、禁毒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云 南省投入人民币3亿多元,无偿或低价提供各类粮食和经济作物籽种60余吨,各类经济苗木20多万株,派出各类专家、技 术人员3000多人次,帮助邻国种植各类经济作物、林木总面积已达13300多公顷。使境外一些进行了替代种植的地区 基本实现了罂粟禁种。与云南省接壤的“金三角”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罂粟、鸦片及海洛因生产基地。由于地理、气候、历 史等诸多原因,这里很多村寨和群众长期来都以种植罂粟为业,有的地方的罂粟种植历史已有一百多年。这一现状使得我省的 禁毒任务异常艰巨而繁重。为了从源头上铲除毒害,云南省从90年代初开始,便与邻国政府和边境地方组织逐步开发罂粟替 代种植。经过几年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被誉为“绿色禁毒工程”。 在该地区生活,靠种植罂粟为生的人民,生活大都极其贫困,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技术十分低下。云南省科委国际合 作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毒品是在加工炼制、非法流通的过程中获取暴利的,对于种植 罂粟的人而言,收益甚微,远不及种植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好。 因此,对于当地人而言,接受我方的帮助,改种杂交水稻、甘蔗、茶叶、橡胶、烤烟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替代罂粟 种植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 1995年,在中国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禁毒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云南省科委立项与缅甸在边境一线开展“ 杂交稻和甘蔗丰产试验示范”、“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等一批帮助替代罂粟种植的科技项目。这些项目参考了云南省山区混合 农业致富模式,由中方提供种苗、栽培技术及人员培训;缅方提供土地及劳动力。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接壤的 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勐拉县,从这里沿中缅边境线北上,直到与云南省保山地区腾冲县接壤的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云南省已有 5个边境县承担了替代罂粟种植科技项目。 与云南省勐海县接壤的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据1990年6月特区政府刚成立时的不完全统计:包括13个民族的7 万多人口分居在500多个村寨中,其中有262个村寨靠种罂粟为生,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鸦片10吨,加工海洛 因600公斤,吸毒人员达2000多人。90年代初,勐海县种子公司等部门开始配合缅方特区政府逐步开发罂粟替代种植 。从1995年到1998年,勐海县种子公司向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提供杂交稻种子6万公斤,种植面积4万亩,平均亩产4 00公斤,比当地原品种每亩增产近300公斤。3年累计总产1600万公斤,解决了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吃粮问题,还返 销中国450万公斤粮食。此外,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由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和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科 委实施的“缅甸孟土地区替代罂粟种植及农业系统工程示范”项目,有效地改变了当地农民以种罂粟为主要经济收入的生活方 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温饱和经济来源问题。 1997年9月,云南省科委国际合作处组织专家论证,批准立项,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科委承担“中缅合作种植 万亩橡胶综合技术示范”项目。经过两年努力,已在缅甸的南登山区的丘陵荒地种植橡胶13900亩,成活率96%。在胶 场工作的325户种胶户中,75%的农户过去在封闭的山区种罂粟,搬迁到南登后,全部从事橡胶种植。由云南省镇康县科 委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政府共同开展的“中缅旱地甘蔗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示范”项目,到1999年5月,在缅甸掸邦 第一特区,甘蔗种植面积已达30167.7亩,按每亩产鸦片1.65公斤计,直接减少毒品鸦片49.5吨。1997年 ,云南省科委立项,“在缅甸开展种植业试验示范”。腾冲县科委等有关部门在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的几个地方,向过去只会 种罂粟的山民传授、推广粮油、茶叶、蔬菜、林果、畜牧业等适用技术。到1999年5月,这些地区已发展包谷和水稻各1 .5万亩,林果1万亩,牧场2万余亩。 目前,在中方的帮助和支持下,缅甸边境地区罂粟种植情况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克钦邦第一特区和缅甸掸邦第四特 区基本实现了罂粟禁种。为防止“金三角”地区返贫复种罂粟,促进国际禁毒事业的发展,“中缅第二期跨境科技合作”:勐 拉热带花卉、荔枝基地建设、油葵试验,缅甸边境地区大规模林业造植计划,南登等地橡胶加工厂建设等,经中缅双边协商确 定申请,由云南省科委立项,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项目,1999年已启动实施。替代罂粟种植已成为人类抵御毒品侵害的绿色 屏障。 郭泓(滇池晨报)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云南日报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