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
密切注视台湾“总统”选举和海峡形势的内地台湾问题专家、学者,在获悉陈水扁当选後指出:陈水扁的得胜, 不代表“台独”分裂主张得到认同;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长期不满意国民党的腐败及“黑金政治”,也是李登辉“弃连保 扁”效应的结果。 专家学者并一致指出:陈水扁当选,令两岸形势趋於多变、复杂,但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中国”的原则以及“和 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绝不会改变。对台“白皮书”提出的叁个“如果”,已经把“底线”亮了出来。形势比人强,不管 谁上台,也绝对改变不了“台独”没有出路、中国必将走向统一的大局和主流。 专家们指出:陈水扁上台後何去何从,是否“弃独投统”、改弦易辙,还有“想像空间”,可拭目以待、静观其 变。 多位专家、学者亦慎重指出:如果陈水扁上台後仍坚持其过去的“台独”路线,则海峡出现战火最终将难以避免 。 中科院台研所李家泉:台湾同胞不会跟“独”走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泉指出: 陈水扁获胜的最重要原因,是李登辉的“弃连保扁”效应。李登辉明里支持连战,暗里支持陈水扁,选举前夕, 竟让亲自己所谓“国王人马”如李远哲、张荣发、许文龙、陈必照等人,纷纷站出来公开“挺扁”,对“连萧配”造成巨大冲 击。 其次,国民党本身的腐败,黑金泛滥,民众不满和要求变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岛内民众在求变、反黑金政治 上对民进党有所期待。 拥戴陈水扁的人,绝不都是主张“台独”的人,相信这些人只占极少数。对於主张“台独”者,祖国大陆一是反 对,不管你在台上或台下都一样,决不妥协;二是不怕,既然掌权了,那也没有什麽了不起,相信台湾人民的大多数不会跟着 “台独”路线走;叁是认真对待,积极做好各种应变准备。 北京联合大学台研室徐博东:化危机为转危看台北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台湾研究室主任徐博东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说,陈水扁当选台湾“总统”,标志着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发生了危机。能否变“危机”为“转机”,主动权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因为北京的底线是“ 一个中国”原则。 徐博东还说,陈水扁上台可能在两岸经贸政策上作些调整,放弃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利用两岸加入WT O扩大经贸关系,并以此表示改善两岸关系。但是,如果他不回到“一个中国”立场上来,就说明他没有诚意。希望陈水扁和 他的民进党能够真正了解大陆,不要存在幻想。 广东省社科院台研中心范海泉:阿扁仍留下“想像空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范海泉指出:陈水扁的当选,或者确切地说“民进党”上台,是早晚的事 。因为李登辉主政台湾以来,实行“总统”直选後,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政治的不归路。对於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台湾地区领导 人的选举,中共并不一般地反对其实行政党政治,并非一般地反对民进党,而是坚决反对任何“台独”势力。在“大选”中败 北後,国民党必然要进一步分裂,作为国民党失去政权的罪魁祸首李登辉未必会有好结果子吃。 但是,岛内的“台独”势力且莫要弹冠相庆得太早。朱槠基总理关於“谁搞台湾独立,就决没有好下场”的讲话 掷地有声,中共关於“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的话绝对不是吓唬人的空话。 不过,陈水扁在选前最後说,他当选後就退出民进党,组织联合政府,立即进行两岸之间的沟通,似乎给人留下 了想像的空间。听其言,观其行。中共一定会给阿扁一段时间,以作观察。 社科院台研所周志怀:陈水扁须考虑岛内民意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周志怀指出:国民党惨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岛内民众希望“变天”。国 民党执政五十五年来,黑金政治、官商勾结、贪渎腐败等种种社会弊端日趋严重,引起岛内民众强烈不满。进入九十年代以後 ,国民党总体实力持续下滑,执政基础不断受到冲击与削弱。在本次选举中,陈水扁正是迎合岛内民众这种需求,主打“政党 轮替”、“反黑金”和“政治改革”牌,最後终於以微弱多数胜出。 在本次选举中,两岸关系再度成为引人注目的选战主轴。岛内民众十分关注各候选人的大陆政策,正是他们追求 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然反映。执政後的民进党要如何进一步贴近岛内主流民意,将是他们不得不严肃考虑的重大 课题。 败选後的国民党将会进一步分化组合,以宋楚瑜为核心的第叁势力的发展仍有相当空间。 岛内各派政治势力的调整、互动与制衡,势将促使陈水扁在执政初期把重点放在内部事务的处理上。 相关报道: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就台湾地区产生新的领导人发表声明 相关报道:台湾学者呼吁当局回到一个中国立场化解两岸危机 相关报道: 英国政府的发言人对台湾“选举”结果表态 相关报道: 法国关注选举结果吁两岸和平对话 相关报道: 俄罗斯表示对台“四不”政策不会改变 相关报道: 评论: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主动权就在我们的手中
相关专题:维护祖国统一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