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 > 新闻报道
 
中国电视台

“焦点访谈”两记者遭遇车祸回顾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4日 13:47 CCTV

  《焦点访谈》5周年特别节目中曾提及两位在新闻采访中遭遇车祸的 “焦点访谈”记者刘涛和吕少波,本文详细介绍了事情的经过。

  1999年2月2日,距离春节已不足半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两位 记者刘涛与吕少波奔赴山西,对山西运城地区万荣县非法集资和灵丘县乱 建庙字、封建迷信的事件进行调查,采访顺利结束后,两位记者决定尽快 将事件予以报道,因此没有做任何停歇,当天就驱车返京。

  途中,在河北易县十八盘山路上、由于一辆大货车违章超车,致使两 位记者的车躲闪不及,直接撞击货车油箱着火,车门当时已闭合,刘涛情 急之下,用右臂猛撞车门,将浑身是火的吕少波拖出车外,此时,俩人置 身于火海之中,经奋力扑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尽管如此,这起意外的车祸还是使两名记者遭受了极大的身心损伤, 刘涛脸部、手部严重烧伤,右臂粉碎性骨折,而吕少波新婚不足半年,面 部烧伤至2度,右手烧伤深3度。

  当人们把他们送进医院时,已经面目全非的吕少波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竟是:“看看我的摄像机,还好吗?”刘涛从剧痛的昏迷中醒来时,不停 地问,“带子抢出来了吗?”许多在场的群众听到这些话时,敬佩得不得 了,而当晚驱车百公里赶到的同事,见到满脸是泡、满身伤痕的同事还在 惦记他们的工作时,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素质,这就是焦点访谈人的品质,在任 何时候,心目中占第一位的都是——他们的节目和他们作战的武器。

  直到今日,刘涛的右臂里还埋有6道钢针,因为骨骼3处粉碎,神经系 统完全遭到破坏,这条胳膊现在完全没有力量、没有知觉,失去了功能, 要等到骨骼慢慢再生起来以后,才能进行一次神经移植手术,至于手术后 右臂的恢复状况如何,院方认为还是一个未知数。吕少波的手、脸部皮肤 大量坏死,即使将来进行了植皮,医生认为也远远不可能达到原肤的感觉。 然而,这两位记者在与节目组通话时,仍不断地表示:希望自己能尽快地 恢复,尽快地回到工作岗位,刘涛即使在病痛最强烈的期间,还开玩笑说, “右手不行了,准备用左手上!”

  如此强烈的敬业精神,背后并没有人们所想的种种物质利益驱动,他 们没有高薪,没有一官半职,没有什么足以向外人称道的职称,——直到 如今,刘涛与吕少波还是访谈节目组的临时人员,然而,他们深以在访谈 “打工”为荣。

  也许有些品质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下才显得格外突出,其实,他们的这 种品质也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上,他们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外出 采访、埋头于编辑间,加班加点,视危险与疲劳为家常便饭。正是这种在 日常工作中就深深植根的工作作凤,才使他们在特殊时刻仍能保持木色。

  “访谈人”都知道:记者二组有一个“拼命三郎”刘涛,有一个多次 推迟婚期的“工作狂”吕少波。刘涛1995年6月,就到中央电视台《焦点 访谈》栏目工作,从事新闻工作已经18年,在中央台之前,他在首钢电视 台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进入“访谈”后,一样多次获奖。难能可贵的 是,刘涛是一个少有的作风顽强的记者,他报道的事件,大多困难很大, 刘涛每完成一个片子,都像打了艰苦的一仗,中央电视台李东生副台长曾 表扬他说,“你是一个敢碰硬的记者”。

  前不久,刘涛报道的安徽蒙城县税务局虚报税票一案,在社会上引起 极大反响。在危险的抗洪报道中,刘涛是到泄洪的最后时刻,一直都在坚 持报道的两位记者之一,采访结束回到家后,他又亲自带着孩子去给灾区 捐款。

  由于经常奔走于偏远的农村、山区,以及远离大陆的海区,刘涛的脸 被晒得黑黑的,也许他的大名有些人不知道,但一提二组的“黑小子”, 大家都很钦佩。吕少波早在《焦点访谈》开播之初就到了中央电视台,可 谓年轻的“元老”,身为摄像,他在访谈的作品经常“摘金挂银”,但往 往奖金还没领到,人已经又出发了,长期忙碌的工作,使他的婚期一推再 推,多达三次。

  对于他而言,危险的经历已经不胜枚举。在广西北部湾打私期间,他 和缉私警员一样,深夜出动,直面罪犯,用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了双方交 锋的场面。在抗洪报道期间,他扛着摄像机,身处最危险的前沿,当时出 现在访谈的许多真实感人的镜头就来自他之手。

  吕少波经常说,自己已不再惧怕生死的考验,因为曾经接近过那样的 危险,反而体会到能从危险的境地中,获得真实的新闻是一种极好的感觉。 因为他的镜头,贩卖假种子的种子站被关闭;给棉农打白条的村干部被罢 免;变味的课间餐被改善……

  在日前播出的《焦点访谈》5周年特别节目中,两位负重伤的记者终 于出现在荧屏上,这是他们第一次从幕后走出,以真实朴素的面貌面对观 众,短短的几分钟,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许多人通过电话等方式询 问他们的现状。

  可以说,在刘涛与吕少波的身上,浓缩了中国新一代新闻记者的专业 品质和职业道德,这种不惜用鲜血成就新闻理想的精神,和他们拍摄的节 目,奉献的镜头一样具有意义。(新闻评论部供稿)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