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中新社

特稿:香港呼唤高素质社会的到来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6日 19:33 中新社

  中新社香港六月六日电(记者游夏茵)香港回归祖国近两年中,几乎 席卷香港各个角落的“全民式”大讨论、大变革之声不绝于耳。对此有人 称之为香港很乱,而有识者则预言,香港正在这改革与大调整中,蜕变出 未来的高素质社会,有如“沭火而生的凤凰”。

  回归未几,新生的香港特区政府便遭遇猛烈的亚洲金融风暴吹袭。严 重的经济衰退和“泡沫”破灭之后的危机,使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 存在的弱点、遗留的痼疾与龃龉相继暴露,且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 身,既拖慢着香港经济复苏的步伐,更成为香港发挥优势、步向新世纪发 展目标的羁绊。因此,提前并且加速香港的转型和调整进程,刻不容缓地 推进社会各项改革,实为形势逼迫使然。

  行政长官董建华及特区政府顺应时势、把握时机,化危机和民意的压 力为动力,迅速且有条不紊地制订、展开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计划。一年 多来,从新兴产业扶持、金融体系架构、专营权管理、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到教育、住房、社会福利(包括救济综援金、医疗、公屋政策)、文化艺 术管理制度及民政事务管理等等,凡社会公共事务者广泛涉及。

  与以往衰退时期所采取的应变措施相比较,香港回归之后的改革活动 有几点值得“点醒”之处:

  一、跳出了以往殖民政制框架和传统文化的束缚。如行政长官董建华 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所言:面对资讯时代立足长远,用全新观念评估 香港的竞争方向,重新确定香港的发展定位。

  比如,作为社会基石的教育,特区强调培养青年的理想、社会责任感 和创新精神的整体目标,而非停留在港英管治时期的“增进知识与技能以 自食其力”的实用层次。又如对金融法例、甚至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修订与 完善等一些重要制度的改革,唯其有了基本法的保障才可能进行,这在港 英时期是完全不能想像的。

  二、吸引和动员广大民众参与,以充分民主的方式群策群力,以民意 作为建立新制度的基础,通过民主讨论获得市民的支持。

  为了探求特区优质教育发展路向,特区用一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展开 公众咨询。在第一阶段四十多天有关教育目标的咨询期内,各类公开论坛 、研讨会、报章专栏、电台电视台专题节目、电子邮箱、留言热线等参与 形式,为教育工作者、家长、雇主、社团人士提供了众多的舆论渠道。其 间教统会收到逾四千份建议书,一万四千份电子邮件答卷,在香港是空前 创举。

  三、参考和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成功的经验和理论,力求高标准、高 起点地实现改革目标。香港不仅请来大批世界顶级人物现场指路教数,更 有数不清的讲座、会议、培训班,传播着国际各个领域内达到新境界的新 思维、新途径和新办法,开拓着港人的思路和眼界。

  四、此检讨旧制、开辟新路的过程,也是市民对社会价值观、治港理 念反省与更新的过程。可以说,创新产业“数码港”、“中药港”概念推 出之时,也是以往“炒股炒楼”发达梦破灭之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是否走福利主义道路、是否坚持政府“不干预政策”、母语教育能否出精 英等等一个个焦点话题,皆关乎“经国之大业”。有社会人士指出,这场 大规模的不断深化的讨论,将推动香港的精神文化建设,增强社会的凝聚 力。

  短短二十几个月时间,香港社会的综合治理已循序渐进地展开。正如 工商界诤言之士所言:“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而又大刀阔斧的 根本性改革”。它生动地体现出,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后,港人以主人翁姿 态积极面对危机与挑战的决心和焕发出的历史主动精神与创造力。同时也 表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正为香港社会注入新的活 力,推动它向高素质社会迈进。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