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凤凰卫视 > 新闻报道
 
凤凰卫视

小莉看时事:香港的承受力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8日 14:34 凤凰卫视

  一般人对香港的印像总是繁荣璀璨,特别是那些香港人在内地所生的 子女,因著血缘上的联系,对香港更多一些特别的感受,他们之中很多人 从申请到现在,一等就是十几二十年,香港还是他们心中可望不可及的地 方。回归前,香港还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来不了也就算了;回归后,香 港特区虽然实行的是「一国两制」,可总让这些港人内地子女觉得来香港 应该容易些。想来香港的,很多人表示,与父母团聚是最大的理由。

  (港人内地子女)

  我们来的目地不是来玩的,我们来的目的是与家人团聚。

  我父母在香港受苦受累四十多年,一个子女都没来,该不该让我照顾 妈妈?我妈七十四岁了,风寒露冷谁照顾?

  我们好多人在这里示威的,都是想减轻父母的负担,不要他们去做工, 六十多岁来到这里还要做得那么辛苦。

  争取居留权的港人内地子女几个月来不断请愿,当中很多是持双程证 来港的逾期居留人士,他们发起游行,静坐甚至绝食,就是想留在香港可 是港府新出炉的决定,也就是要求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有关来港资 格的规定,让他们感到希望破灭,不大可能因一月底终审法院判决而留在 香港,有人闻讯相互抱头哭泣,也有人以剃光头发的方式来传达心声。

  (陈欣欣内地请愿人士)

  我这个样子,就是没有法,我们董特首没有法,他不要法,他把法都 收起来了。这样的机会几百年才一次,就给他糟蹋掉了,我们不允许的。

  作为近期内地逾期居留人士的代表,陈欣欣为争取居留权风餐露宿好 些日夜,港府的决定令她深感失望。

  (陈欣欣内地请愿人士)

  每个社会都有法理情,这三样东西少不了的,这三样少了一样都不行, 现在香港少了两样。

  而港府表示,这确实是个非常困难的决定。经过四个月的困扰挣扎, 港府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采取迫不得已的做法。

  (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5.18记者会答问)

  我们谁不想每一个家庭能够欢欢喜喜地团聚?我们大家都很想的。但 是,我们当前所面对的,不单是接受新增人口的问题,而是一个香港人口 能不能承担的实际问题,除了财务方面的问题,除了每个市民可能面临生 活质素下降的挑战,更主要的,你们也知道,香港地方细小,土地资源很 有限。

  这个要求人大解释<基本法>二十二及二十四条,限制出生时父母居 港未满七年的港人内地子女不能取得居留权的决定,后果可能令符合取得 香港居留权资格的人士,由终审法院裁决后,政府抽样统计的一百六十七 万人,大幅削减到不超过二十万人。

  尽管百多万人能否来香港要看人大的决定,可能最后只有二十万人来, 但香港人仍旧担心新移民跟他们抢饭碗,抢福利,一百六十七万这个数字 引出的强烈刺激让港人实在印象太深我们下一节来看看。

  我们需要建大约十一间医院;

  额外需要的单位将是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多个;

  需要建二百四十二闲学校;

  大约有百分十三或十四的新来港人士都需要申请综援;

  香港寮屋情况,板间房和天台屋数目也会增加

  港府总动员多位局长级官员出面向市民勾划出一幅新移民可能对香港 社会构成极重负担的图画。港府评估以十年期吸收一百六十七万人,代价 是失业率推高二十二个百分点,每间医院增加九百到两千七张帆布床,政 府经常性开支每年达三百三十亿港元为应付需求,十年总开支高达七千一 百亿港元,相当於目前香港总储备的两倍港府阐明,香港不能承受这种压 力。

  (董建华)

  多年以来,透过香港人的努力,逐步把香港人的生活质素提高,我们 不能把这些成果付诸流水。

  港府公布的这一系列数字,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认为可能夸大其词, 不过,他们就同意,要是短期内大量涌入内地新移民,不可避免会对香港 低下阶层劳动市场造成影响。

  (张俊森)

  负面影响就是对本地非技术工人或是本地以前来港的那些新移民,才 来几年的那部分人影响最大。

  在钻石山寮屋区,五十年代就存在的大堪村和下元岭村,目前共有登 记居民六百多人,七成以上是八五年以後才来这里入住的多数是来港不足 七年的内地新移民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方太,一家四口住在大堪村二十五年, 正在轮候公屋,她倒不耽心新移民会影响她轮候公屋的时间,却恐怕饭碗 更加难保也担心没有谋生技能的新移民会加重社会负担。

  (方太)

  当然他们有权力来香港,无可否认,现在也回归了,但他们都应该考 虑一下,来香港有没有居所,有没有工作。

  方太的想法,可以说代表了不少香港市民的心声,他们的想法是未来 生活会或多或少受到新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近来政府和媒体集中曝光 新移民滥用综援个案,令人觉得新移民只会耗尽香港的资源。

  这种看法很让那些争取在香港居留的内地人士感到反感,他们说是打 算来赡养父母,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领综援。

  (港人内地子女)

  我妈妈来这里时五十多岁了,还去做工作,香港市民怎么老说我们新 移民来这里总是领综援金呢?有一双手,只要自己有能力,我一定靠自己 双手,不会去领那个综援金,除非老到八十多岁了,做不动了,那你去靠 谁呢?

  要求来港定居的港人内地子女感到不解的还有,部分早几年出来定居 的内地新移民也反对他们来,令他们很伤心。

  从事照顾新移民工作的志愿机构总干事陈伟光,近几年接触很多新移 民,他发现不少新移民不同情可能来香港的内地同胞,很多时候是对比之 下觉得不公平,感到不甘心。

  (陈伟光)

  昔日他们来香港,有经过一段艰苦的过程,无论是用钱,还是透过许 多关系网络,做了很多功夫去申请,今天的情况,原来一百六十几万人可 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渠道来香港,对他们来说有种不忿,不太甘心。

  来港定居的内地人士无论是已经来的,还是将要来的,其实是在夹缝 中求生存,目前的香港社会对他们来说,还有多少空间可以让他们发挥呢? 很多人也意识到,现在的香港不比从前,失业率高企,适应社会更加艰难。

  可以看到,公开站出来反对港人内地子女一下子涌入香港的市民越来 越多,双方的情绪都相当激动,也各自都有自己的大堆道理不过,抗议, 签名等充满激情的活动都会平息下来,人们面对的问题还是,可以来的人, 就算只有二十万,他们怎样来?

  港府刚刚表示,并无意增加每日一百五十个单程证名额每天一百五十 人来港,也就是说,一年便有五万四千多,占香港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到 八港府说,照这个规划做,是香港社会能够承受的。

  那么,新移民来了之后,本身要承受些甚么呢?我们先到一个普通水 平的家庭中看一看。

  叶家的两姊妹一个来香港近七年,一个才三年多,现在姐姐云萍念大 学了,妹妹云娟还在读中五他们一来就自己照顾自己,几年了下来也惯了, 家中其他几个兄弟姐妹都得去打工挣钱,六百尺的楼现在还在供,父母身 体不好没法工作回内地老家也要供养,生活压力著实不轻。

  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也要克服许多心理障碍和歧视。

  (叶云娟新移民妹妹)

  看到班上年纪较小的同学,跟他们在一起,觉得很不好意思,自己本 身觉得自己很大,就是很不好意思在这里压力很大,又怕读书读不好,又 怕英文跟不上,给人取笑很辛苦。

  (叶云萍新移民姐姐)

  很多外校的同学都这样,会抓住你问你几岁,或者嘲笑你呀,年纪这 么大了还在念书。

  可能云萍来的时间长,虽也非常怀念过去的友情,不过已经习惯既享 受香港的自由,也容忍香港的淡漠,从哭著不想来到觉得还蛮好,她说, 从没认为来香港是享乐,所以很多事情看得比较开,会努力地念书,找工 作--至于再有与他们类似情况的内地人来港,云萍坦白说,还是不要一下 全过来,他们不见得是负累,反而是竞争对手。

  (叶云萍)

  如果自私一点,以自己就业方面,一下子来这么多,我还是接受不了, 因为我担心我那时候都会失业嘛,竞争太大会失业因为大陆新移民出生在 农村,比较贫穷的家庭,他们适应力比较强,而且比较吃得苦啊。

  不过,云娟就宁可回去,她觉得香港虽然方便,可家乡的生活更写意, 住房空间大,人情味浓,也没太多压力,香港给人的反差太大了。

  (叶云娟新移民)

  如果给我选择的话,因为我来香港来一次来怕了,我一定选择回去的, 虽然在电视上看到香港很繁华甚么的,可真你来了之后,跟你想像的完全 不同,差得很多。

  这种反差也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感受,香港人司空见惯的旧区,耳熟 能详的笼屋,板间房,对充满憧憬的新移民如同当头一瓢凉水,虽也听说 过香港房屋紧张,可没想到连穷苦地方出来的人也给木屋区吓了一跳。

  我刚来时就说,怎么住那个木房子我从来没见过?我妈说,你以为你 爸来这么久有钱吗?打工打了这麽久都是没钱。

  其实,这样的新移民生活在香港为数不少像荃湾葵青旧区,七十万人 口中新移民占了十几万,不少都住天台屋,板间房。

  很多人不习惯无奈也得挺住,三年前来从广东惠州来香港和丈夫团聚 的黄桂平,两个儿子一年前也来到香港,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她本想让孩 子回内地读书,至少居住环境能好些,可因为丈夫坚持,一家四口加上丈 夫的哥哥,五人就挤在这不足五平米的小木屋,为著那个渺远的将来。

  (黄桂平新移民)他们父亲说,读书啊,各方面环境都是香港好一些, 终归小孩来香港了,以后大了,工作啊,各方面都好一些。

  可十五岁的大儿子降了两级才有学校收,八岁的小儿子两年才跟小朋 友混熟,所幸功课还不错,家里实在没地方做功课,就到慈善团体举办的 中心去。

  这些新移民小孩还有地方去,可偷渡来的等著拿居权证的小孩只能困 在家里,三岁的小红咳了很久,爸爸曾先生也不敢带她去看医生,自己买 点咳嗽药水将就著因为小红是无证儿童,给发现要遣返的,小红爸爸在一 月终审法院裁决港人子女可以直接向香港申请居权证后,就千方百计安排 她来香港。

  (曾先生有内地子女的港人)

  我听新闻讲过,不一定要在大陆那边排队,这香港这边都可以拿到居 权证,只要父母在这边就行了。

  曾先生说,不打算去自首拿暂时有效的行街纸,要等到内地批准小红 来香港再说。

  可是像曾先生这样将小红藏起来等居权证,总不是个办法,孩子大了 要上学,病了要治疗,没有合法身份,在香港很多事情没法做,问题也不 能得到解决。

  港人内地子女居留权问题的很重要的症结之一就是香港有甚么样吸纳 新移民的能力?我们下一节从具体事件探讨政府运作中的问题。

  (市民)

  这么难找工作,让他们来香港,我们更加完蛋啦,现在都不行啦。

  港府最新公布的失业率是6.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有二十一万三千人失业,失业率从九七年底起,除九八年中有一个月持平 未升过,每个月都在上升。

  工联会的调查发现,今年首季基层劳工失业率高达13.9%,比上季上 升0.4个百分点,而且其中一半失业已超过半年,而就业不足率从数字上 由7.8降为5.4,原因是不少过去就业不足的人已加入了失业大军。

  这种情形下,几十万人一下子,按终审法院一月的判决,几十万港人 内地子女来港的合理时间是三年,来港,压力可想而知也有学者指出,香 港在过去几十年里也吸纳过几百万移民,从香港本身的历史看,似乎也没 甚么大不了这个基於六七十年代的经验,能在二十一世纪重复吗?

  那时候,移民抵埠后不久便可进入工厂,替老板赚外汇。现在,要来 的港人第一代子女大都属于低技术和低教育水平,以现在香港的工资水平, 根本无法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竞争。

  那时候,大量内地移民来了之后,造成沉重负担,港府不得已为此建 了一系列收容所,现在,这些收容中心按规定是让无家可归的人暂住的临 时居所,但是面对人口可能爆炸的危机,收容所要收容的会是新移民吗?

  港府规定,居民入住收容中心三个月,房署便有责任为他们安排居所, 可在这个临屋改装成的收容中心内,五六十个居民都住了一年左右。房署 为配合收容所政策,拆去中间的间格,居民的隐私就靠蚊帐布帘,生活十 分不便。罗士英一家五口,一住就快一年了,他丈夫和在香港出生的小女 儿本来可以轮候上公屋,但两年前,她和一对年长的儿子来港定居,家庭 成员变成大多数在港未满七年,一家人要重新轮候公屋。

  (罗士英)

  我小女儿初生时开始轮候,九一年到现在,等了七年,前年,我大的 两个子女来了,加上他们的名字就不行了,要重新轮候,又要等七年。

  罗士英因为偷偷入住空置的房屋单位,被房署发现赶到收容中心,她 说,入住中心时,已交齐所有资料给房署,但之後石沉大海,直到半年後 有媒体报导他们中心的情况,才有房署职员接触他们,还说他们没交齐资 料。

  在收容中心的生活空间是以床位计算的,其他一切用具,如炉具,橱 柜,厕所,浴室都共用。

  (罗士英)

  都是几个人共用一个炉,三四个人共用一个炉,我们协调好,谁先用, 谁后用,没有办法。

  这套标准是六十年代定的,当时大量内地人涌来香港,在山边搭建木 屋,当时右有许多台风,山泥倾泄等天灾,为解决大量人口无家可归的问 题,政府特别兴建了这些收容所而现在这些收容所的住客仍然品流复杂。

  (黄小姐)

  住在这里的很杂,如乞丐,街边甚么闲杂人等,甚至精神有问题,拾 荒的也有,总之最好自己照顾自己(觉得不太安全?)不安全。

  也有新移民原本有公屋住,却因政策人情不能共存,被迫倒退入住收 容中心,变成一无所有。

  九五年来港照顾病重老父的梁潮,因为年纪大,政策上不允许他老父 的公屋户籍上加上名字。

  (梁潮)

  我超过年龄,我来港时五十多岁了,房署说不可加户口,没得商量, 我说怎麽搞的,不许加户口,即把我看成流氓,我正式从政府大楼进来的, 不是偷渡的。

  老父病逝之后,梁潮因没有公屋户籍,被房署赶到收容中心住,除了 衣服,甚么器具,像冰箱,洗衣机,风扇等都不能带进来光是不能明火煮 食就让他觉得很不方便。

  (梁潮)

  比住难民营还惨,回来立刻要烧一锅水,水沸就放进菜,煮一下把肉 也加进去算了,就这样,一品窝!不准明火炒菜的。

  这些临时收容所里有不少来香港不久没资格上公屋的人政府曾发出警 告说,山边木屋寮屋可能重现,收容所会不会因此扩展成为新的房屋政策 呢?

  香港居实在大不易,新移民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住房,就业和教育的问 题。其实我们接触的港人内地子女中,有不少人提出想拿居留权,主要是 为方便进出香港,一旦年老的父母有事,可以马上处理,但居留权牵扯的 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它牵涉的人权,亲情,法制,也触及专业集团的判断 和利益。

  现在争论会有多少新移民到香港还是靠估算,怎么来才能兼顾法理人 情,后果总会见到的。谢谢您和我一起关心港人内地子女居留权问题,下 周再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凤凰卫视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