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解放日报

目击长江源竖立环保碑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8日 15:29 解放日报

  驱车上青藏高原,过昆仑山口,经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和风火山口, 驶近万里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远远就看到桥北的小山坡上,矗立 着一座灰白色花岗石纪念碑,江主席亲笔题写的“长江源”3个大字在高 原透亮的阳光下格外醒目。对我们气候宜人的内陆地区来说,6月飞雪是 不可想像的事。但这里一连3个晚上下了大雪。清早出门眺望,天地皆白。 “长江源”纪念碑就在这一片洁白之中,带着一种梦幻般的圣洁,一种无 法言状的庄严,俯瞰着来来往往的车队行人、蜿蜒曲折的沱沱河、岸边的 小镇和长江源头兵站。远处皑皑雪山是它最好的背景,蓝天白云似乎伸手 可及,万里长江从这里滚滚而下,直奔东海。“长江源”纪念碑,它是中 华民族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一个誓言。

  为什么要在长江源头竖立一块纪念碑

  世界各大河流的源头都有一个标志或纪念碑,但作为中国第一大河的 长江却没有,是一个唯一的例外。长江正源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格拉丹东 雪峰西南的姜古迪如冰川,海拔5400米,高寒缺氧,交通不便,气候 恶劣,人迹罕见。多少年来,许多考察队、探险队到达长江源头后,都会 在那里立一个简易的木制或铜皮制的“长江源”纪念碑,但很快就会被风 刮走或被当地人取走他用。这种“立碑”既不科学又不严肃,与中国第一 大河的地位很不相称。

  四川省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会长杨欣从事长江源头地区的探险 、考察、摄影已有15年了,并逐步转变为一个热诚的环保工作者。他一 直为长江源头没有一个正式的纪念碑而感到遗憾。他自己曾在长江源头立 过3块碑,但下一次再去时就已荡然无存。去年特大洪水期间,杨欣正带 领一群环保志愿者在青藏高原建立长江源头地区的第一个自然保护站---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与世隔绝。从青藏高原回来后,才得知长江下游洪 水肆虐,造成巨大损失。这次灾难如同长鸣的警钟,引起举国上下对长江 上游生态环境的空前关注,这使他更感到建立“长江源”纪念碑的迫切。 杨欣认为,借此契机在长江源立碑,可以对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起到警 示和宣传的作用,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呼唤国人从我做起,人人都 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而且,长江源头地区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科考、探险活动不断,前去 旅游摄影的人也逐年增加。杨欣说:立碑本身是简单的事,但立碑的过程 会吸引许多人参与,会产生许多感人的事,感人的行为,形成巨大的影响, 能让更多的人来关心长江源的生态保护。而立碑过程也会告诉人们,自己 能为长江的生态保护做些什么。但在长江源头地区立碑是一件严肃的事, 难度也实在太大。“绿色江河”毕竟只是民间环保组织,要立“长江源” 碑,需要政府的权威机构来承担。

  去年9月,杨欣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这个想法,立即得到王玉庆副局 长的支持。12月,他完成策划方案,主题为“救助长江”,提交到四川 省环保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很快得到批准。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了中国科学 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测绘总局,报经中共中央办 公厅批准后,决定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长江源头建立“长江源”环 保纪念碑。

  环保碑选定冰川造型

  至于纪念碑的造型,各方人士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建议。但纪念碑 设计师、北京通道工作室的王斌和杨欣都认为:长江源是一片纯净、原初 本真的土地,纪念碑造型不应破坏这里混沌大气的整体氛围和环境,而是 要与其融为一体,纪念碑造型应自然,朴实无华,不带任何人为的痕迹。 按这个思路,他们提出采用冰川造型,天然灰白色花岗石材质,同时采纳 各方建议,设计了另外一些方案,一起提交国家环保总局审批。国家环保 总局选中了冰川造型的方案。

  最初的设想是将纪念碑建在长江正源,即东经91度,北纬33度的 姜古迪如冰川末端。后来考虑到那里为无人区,又远离交通路线,而“长 江源“纪念碑应对更多的人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并对世人起到警示作用, 就决定将纪念碑立在姜古迪如冰川下游约300公里处的沱沱河沿,而在 姜古迪如冰川处立一块标志碑。

  四川省在策划立碑方案初期就提出,纪念碑一定要用四川的石材制作。 造型方案确定后,从成都市旺沧县采来10块优质花岗石材。四川的著名 雕塑家朱成从中选取了7块,采用大写意的手法,用半个月时间雕刻成碑。 纪念碑高2.5米,重14吨,碑石正面雕刻着江泽民主席题写的“长江 源”三个大字,背面刻着碑文。碑文为:

  摩天滴露,润土发祥。姜古迪如冰川,乃六千三百八十公里长江之源, 海拔五千四百米,壮乎高哉。自西极而东海,不惮曲折,经十一省市,浩 浩荡荡;由亘古至长今,不择溪流,会九派云烟,坦坦荡荡。如此大江精 神,民之魂也,国之魂也。江河畅,民心顺;湖海清,国运昌。感念母亲 河哺育之恩,中华儿女立碑勒石,示警明志:治理长江环境,保护长江生 态。玉洁冰清,还诸天地;青山碧水,留以子孙。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科学院

  青海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国家测绘局

  一九九九年六月五日敬立

  2000公里跋涉运送纪念碑

  5月22日上午,纪念碑在成都剪彩启程。7块碑体分由两辆卡车装 载,四川环保局派出4位司机、6位工人和1位艺术家前去安装,北京师 范大学资源环境与科学系3年级的学生马海涛随车押送(他也是这次活动 中唯一的大学生代表)。车队自成都出发,经阿坝进甘肃,再入宁夏,又 至兰州,一路上都是由当地环保局负责人和交管局迎接,警车开道,护送 出境。甘肃省碌曲县的领导还特地要车队绕城一周,借此做环保宣传。跋 涉2000公里后,5月27日晚,车队到达沱沱河沿。第2天就开始了 紧张的建碑工作。据青海省环保局的杨帆处长介绍:由于严重缺氧,又过 度劳累,所有工人都不同程度感到不适,3位民工因患肺水肿被紧急送下 高原。经各方协调,通力合作,纪念碑终于在5月30日落成。而位于姜 古迪如冰川的标志碑也于5月29日完成。此碑高约1.5米,重2吨, 由5块花岗石组成,正面为江主席题写的“长江源”3个大字,最上的一 块石头刻着一个甲骨文的“水”字,寓意长江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又是生命之源。

  揭碑仪式内容丰富

  6月5日的揭碑仪式内容丰富,纪念碑前搭起了三个大大的帐篷,中 央电视台为现场直播揭碑仪式而远道运来的大批仪器、设备就架设在帐篷 里。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藏族青年男女在碑前载歌载舞,进行彩排。尽管 雪后道路泥泞,现场仍车来车往,围观者甚众。中央电视台为了保证揭碑 仪式直播成功,派出了30多人的报道摄制组,并在现场建立了卫星地面 接收站。青海省电视台、格尔木市电视台都派出了自己的报道队伍。此外, 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级传媒和一大批地方报刊也派出了记 者。估计现场记者不下100人。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 局及青海省、四川省的领导出席揭碑仪式。成都市9所小学的学生义卖自 己手工制作的小工艺品,共获得500多元,为沱沱河小学的小同学购买 了一些文具、玩具,也在揭碑仪式上捐给了沱沱河小学。这9所小学的学 生还写了“救救妈妈,救救地球———给全国大朋友、小朋友的一封信”, 装在一个木制的大葫芦里,在揭碑仪式上放入沱沱河,沿长江漂去。

  青藏高原生态状况令人忧虑

  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 区域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的重点地区。但近年来,青藏高 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很脆弱。同时,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仅青海省每年就 新增水土流失面积0.21万平方公里,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8814 万吨,输入长江的泥沙量1232万吨。长江源头地区是长江全流域水土 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最近科学家又发现,青藏高原臭氧减少,臭氧总量在 各个季节都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特别是春季减少最为明显,接近臭氧总 量的10%,而且,这里的臭氧减少正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变化乃至 全球的大气环流状况。科学家认为,除了自然形成的地形地貌,耕地植被 和城市化等也是影响臭氧含量的重要因素。无节制地毁林开荒、植被破坏 、土地沙漠化、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必然会引起该地区的地面热力和动力 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大气臭氧含量的大幅度减少。

  关注长江源头生态环境

  自去年的特大洪灾后,长江上游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长江源头地区 受到空前关注。最近,多路人马在长江源周围活动,目的都是考察、研究 和保护长江源生态环境。4月中旬,国家林业局和青海、西藏、新疆联合 组织了“一号行动”,大规模围剿可可西里地区猎杀藏羚羊的盗猎分子。 5月26日,国家林业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青海藏羚羊保护誓 师大会”,焚烧了缴获的藏羚羊皮,多家媒体跟踪报道了这一系列行动。 水利部与光明日报也将联合进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考察,6月5日正式从 “长江源”揭碑现场进入姜古迪如冰川地区。香港凤凰卫视、四川卫视也 将在中科院成都地理所的支持下,赴长江源制作电视片。此外还有湖南经 济电视台等地方台前往长江源地区承制节目。国内外的一些环保团体也纷 纷云集青藏高原。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