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合作新报 > 新闻报道
 


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谈高考制度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23日 15:02 中国合作新报

  “黑色七月”对中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意味着什么,每个 人从自己和周围人的经历中都能获得某种体验。闯过这座“独木桥”的人 大都有劫后余生之感,但对被挤下桥的人而言,更多的是痛苦的回忆。其 实,谁都不容易!人们也就都不愿再沉默。近几年来,从应试教育与素质 教育的讨论,到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的检讨,人们已开始对现有教育体制 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进行审视和批评。然而上述话题都会被一种内在逻辑 引向教育体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高考制度。公众也普遍认为这是问题 的根本所在。近日,笔者走访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请他就有关 问题发表了看法。

  记者(以下简称“记”):随着又一个7月的临近,公众关于教育改 革的讨论又聚焦在了现行的高考制度上。人们纷纷从高考带给学生的压力 、其竞争的残酷性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批评。李教授,你认为其中的问 题出在哪儿呢?

  李强(以下简称“李”):首先,我认为高考所造成的压力,以及所 谓“过度竞争”问题,从本质上讲是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所造成的。因此 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可能更多地存在于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之中。试想, 如果考试的机会、上大学的机会很多,那么考生也就不会感到有那么大的 压力。

  记:高考录取无论是从招生的绝对数,还是从录取比例来看,近年来 都有所增加。但这种改善似乎在平息社会不满上收效甚微,你是怎么看待 这个现象的呢?

  李:这说明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远远未能跟上我国社会发展的 步伐,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公众的需求。我们可以从一个动态的背景下来说 明这种不适应性。首先,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在50年代的计划体 制中建立起来的,迄今为止,在总体管理方面上仍旧沿袭着计划体制的模 式。这与当前人才的培养应面向市场、人才的配置应在市场中实现的社会 现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其次,高等教育的扩张应与整个社会产业结构 的变化相一致。欧美国家在20-30年代、战后以及60-70年代都 出现过几次大学招生急剧扩增的现象。这是现代化过程中,蓝领职业被白 领职业所取代、传统企业被高科技企业取代、第一第二产业被第三产业和 信息产业取代的大趋势所产生的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自50年代开始, 白领职员的数量日益超过了蓝领工人。今天,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 城市已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其他大中城市里,这种趋势也十分明显。这些 发生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职业结构方面的变化,已将我们今天的社会 推到了应该大力扩展高等教育的临界点上。此外,我国目前存在的低素质 劳动力过剩的状况,也需要以高等教育作为“蓄水池”来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高等教育的涵义在现代社会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 上,人们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教育,然而,在现代社会中, 高等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现代化国家的 指标之一,就是20到24岁人口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30%。从我 上面的谈话可以看到,无论是在运作方式上,还是在规模、数量上,目前 的高等教育状况与现实需要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记:按照你的看法,高考制度的问题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 那么你是否认为我们应该多办几所大学,或者大力发展民办大学呢?

  李:我国现有的普通高校已有上千所,从绝对数量来看已经足够多了。 民办大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以盈利为目的的倾向也很严 重。我认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途径是让现有的普通大学,尤其是名牌大 学扩大招生规模。当务之急是应实实在在地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因为 在许多高等院校看来,它们在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招生方式等各方面, 都受到了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与大量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相类似, 目前在教育领域存在的过度行政干预也使大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束缚。比 如,国外通常的学生、教师比是20∶1左右,而我国高校一般在7∶1 到8∶1之间。从高校的意愿和能力上讲,完全具备扩大招生的可能性。

  记:要想扩大高校招生规模,除了师资以外,还应有教学设备、宿舍 楼、食堂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这些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李: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优质的师资、课程和教学条件,生活服务 等方面的需要完全可以走社会化的道路。国外的许多“大学城”都是由整 个城市或社区提供生活服务设施的,它们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我们今天 要打破的还包括,存在于办学思路中的无形的“围墙”。比方说,如果校 方以货币形式将用于办后勤的投入作为津贴直接分配给教职员工和学生的 话,我相信在同样的投入水平上,他们能享受到自由竞争的市场所提供的 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样,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城市公寓、商业用楼过剩, 宾馆旅社客房率很低,造成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现实告诉我们, 并不是没有资源,而是如何将资源重新组合、配置的问题。因此,我们完 全可以尝试着开发出一种以大学为主、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模 式,深入发掘教育部门带动其它产业部门的潜力。在这种思路下,运营有 数万学生的大学是完全可能的。

  记:你的分析让我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但我仍然想把我们的 话题拉回到更具体的高考制度上来。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没有比不 用参加高考就能上大学更能让他们高兴的事了。但我想没有这样的一种筛 选机制恐怕也是不行的。你就高考制度本身是如何评价的呢?

  李:我国曾经以一种极端的做法废除了高考制度,这一事件成为“文 革”动乱的起点。对1977年以来恢复的这套高考制度,我们可以肯定 的是,它在提倡公平竞争,实施标准化考试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最大缺点在于它的简单性和片面性。它抹掉了中学 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纪录,而只承认在某一时间点上反映出来的信号,从而 也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十几年的学习成果要通过短短的三天考试反 映出来,并以此作为一个重大人生事件的惟一决定因素,就像千钧系于一 发,其中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一方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 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规模,另一方面也不妨探讨一下改进高考制度的可能性。

  记:你对高考制度改革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能否详细地谈谈?

  李:我是通过考察国外一些标准化考试得到启发的。初步的设想是将 现行的高考制度分解为“分科证书考试制度”。具体的特点是:第一,把 每年一次的高考改为每年春、秋两次,最终改为一年四次的高中各科的证 书考试;第二,报考者参加考试不受年龄、年级的限制,每次报考的科目 种类和数量也不受限制,是否要报或报多报少完全取决于考生自己;第三, 每通过一科考试,就获得一科的证书,并被登记在案;第四,考生对于一 次考试成绩不满意,还可以下次再考或多次考试;第五,分科考取的各科 证书和成绩只是证明学生具有向大学申请入学的资格,需要有哪些科目的 证书和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要申请的大学和专业,能否获得批准,是由 大学和所申请的专业来决定的;第六,“分科证书考试制度”需要建立起 常年设立的、强大的考试机构,它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就业领域。上面几 点只是大致的框架,其目的是为了分解和减缓“一次定终身”的现行高考 制度带给学生们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是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 选择余地和灵活性,并给高校自主招生,更有针对性地择优录取提供机会。 当然,一步到位的难度很大,但至少可以考虑先增加考试次数,然后再进 一步建立分科考试证书制度。我国已有多年接受国外委托一年举办数次G BSRY、TER考试的经验,我国也自主建立了律师资格考试、注册会 计师考试等证书考试制度,因此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推行高中分科考试证书 制度。

  记:我想,不管你的上述设想能否得以实施,但它们都为有关高等教 育制度以及高考制度改革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可能性。在感谢您 接受采访的同时,我想代表读者向你提最后一个请求,请您用一句话来结 束我们今天的访谈。

  李:永远没有最完美的制度,但肯定存在更好的制度。我想,这句话 或许可以作为我们谈话的注脚和结束语。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合作新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