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中新社

厦门:昔时对台前沿今日现代港城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7月19日 12:42 中新社

  中新社厦门七月十八日电题:半个世纪的跨越:厦门:昔时对台前沿 今日现代港城中新社记者杨伏山半个世纪以前,厦门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商 港,因日寇占领、八年内战以及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等历史原因,日渐衰微, 由繁华一时重陷于沉寂。对台海防前沿的地理定位,使厦门经济发展几近 半封闭,十分迟缓。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厦门逐步从对台海防前线的沉重历史束缚中走 出来,特别是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一九八0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经 济特区之后,厦门经济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奋 力开拓,如今厦门已发展成为一个多业并举、生机勃勃的外向型港口城市。

  特定区域中国政府情有独钟

  一九八0年,中国决策者把战略眼光投向东南一隅,十月,国务院批 准在厦门湖里划出二点五平方公里土地,辟为经济特区,从此,厦门步入 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一九八四年三月,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之后,中共中央决定把厦 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包括鼓浪屿在内的整个厦门岛,面积扩大至一百三 十一公里。为加快厦门开放力度,一九八五年,国家同意厦门实施类似自 由港的某些政策;一九八八年四月,又批准厦门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 予该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二年,又先后 批准厦门特区和市辖的海沧、杏林、集美为台商投资区。随后,八届全国 人大授予厦门特区地方特别立法权,国家有关部门还批准厦门实施台胞抵 厦落地签注、办证制度。

  这一系列根据厦门改革开放需要适时调整的区域开放政策,使得厦门 逐步形成了全方位、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也是厦门经济迅速崛起的 根本动力。

  日新月异令世人刮目相看

  一九八0年之前,厦门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尚属默默无闻,此后特区政 策的赋予,使得这里的经济如虎添翼,充满勃勃生机。据不完全统计,厦 门自建设经济特区以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平均高达百分之十八以上。最 近三年,该市GDP连续以百分之十八点二五、百分之二十一点三六和百分 之十五点七的幅度递增。今年一至五月,厦门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GDP实现一百七十一亿九千三百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成七。

  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兴办厦门经 济特区十多年来,厦门口岸发展迅速,已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十多 个港口有海运往来。据统计,自一九八五年以来,厦门口岸海港货物吞吐 量以年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目前,厦门港已跻身国家大型一类港口 和全国效益最佳港口之列,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六位,全球第七 十八位。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厦门社会文明也获得全面的提升。多年 来,厦门在物质文明建设大笔抒写春秋的同时,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全 力以赴、孜孜以求。该市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现在 正在向国家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

  外向型经济撑起厦门经济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特区优势,使厦门成为吸引海内外客商竞先投 资的热土;万商云集,创造了厦门特区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厦门虽是传统的对外贸易口岸,但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创建 特区之后,才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一九八四年,邓小平视察厦门后,国 家决定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此举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反响,形 成外商投资的第一次高潮。一九八八年以来,随着台湾海峡两岸形势的逐 步缓和,两岸以经贸为主的民间交往日益扩大,厦门及时提出“以港引台 、以侨引台、以台引台”的方针,大力吸引台商前来投资贸易,一时间, 厦门成了台商投资兴业的热点。根据形势的变化,厦门注重适时调整招商 引资的方针,使得该市利用外资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即使去年遭 遇亚洲金融危机,厦门也能努力克服其负面影响,成功地使该市实际利用 外资再创历史新高。

  最新统计数字还表明,今年一至六月,厦门利用外资继续稳步发展, 新批外资项目一百余个,协议外资八亿四千多万美元,外商实际到资八亿 一千多万美元。三资企业创造工业产值逾二百一十四亿元,比去年同期增 长三成,占该市工业总产值达八成三。这些数字再次昭示,三资企业已成 为厦门经济发展的主体,撑起了厦门经济。(完)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