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2月22日20:01 人民日报政务

分享

  原标题:习近平谈农业供给侧改革 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对一个有着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重农固本一直是重中之重。能否抓好“三农”问题,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全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次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这次会议继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后,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也是党中央首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补齐短板,依靠科技进步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现已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在同当地干部群众交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时指出要“把去库存、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3年11月28日,习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指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指出,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用意在于优化农业科研资源配置,补齐我国农业科技的短板,最终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调整农业结构转变促发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要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前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强调。确保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我国粮食政策的两个基本目标。

  习总书记2015年2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

  2015年11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公布的《农业法》实施情况报告显示,“政策性粮食库存积压比较严重,有10%左右的库存达到或超过正常储存年限。”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这就造成了目前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去库存,就是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

  “本次会议对明年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显然是从更长远、更全面的角度考虑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指出,会议明确提出“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对此,张正河认为,其目的在于集约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在不增加化肥、农药使用的基础上,实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新状态,最终使农业步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确保粮食安全

  “新时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正体现了我国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今年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指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

  2013年11月28日,习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2014年9月29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一时之力,更是长久之功。”张正河谈到,本次会议对明年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显然是从更长远、更全面的角度考虑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责任编辑:李鹏

相关阅读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