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GDP增长目标6.5% 预留深化改革空间

新京报:GDP增长目标6.5% 预留深化改革空间
2018年03月05日 13:35 新京报

  原标题: GDP增长目标6.5%,预留深化改革空间 | 新京报两会快评 

  今年的经济目标很实在,不仅没有“拔高”,反而继续主动“下调”。这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预留了深化改革、持续调整经济结构的空间。

▲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图片来源:新华社▲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 | 盘和林

  很实在的经济目标

  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等等。

  感知这些数字前,我们先来看一下2017年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表的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在就业方面,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0%。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今年定下“6.5%左右”这个目标很实在,相比较而言不仅没有“拔高”经济目标,反而继续主动“下调”。这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预留了深化改革、持续调整经济结构的空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味追求GDP的高增长意义不大

  GDP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它并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转化成流通的财富,一味地追求GDP的高增长意义不是很大。

  之所以GDP增长的速度备受各界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增长速度与就业等民生问题关系密切。从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GDP增长为6.7%,2017年为6.9%,均实现了1300万以上的就业增长。因此,今年增长6.5%,对我国实现增长就业没有太大压力。

  当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表述。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体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上海陆家嘴  图片来源:新华社▲上海陆家嘴  图片来源:新华社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均福利增长为导向的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期,我们不可能“饿着肚子谈高质量发展”。

  但我国经过近4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现代化),我们不能一直在低水平上循环,沿着老路子走下去。否则,但现有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激化。

  因此,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不仅突出了经济指标,还突出了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继续确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就是要走“高质量”的新路子。

  不再追求GDP高速增长,还在于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前,我们主要社会矛盾已经不是生产力落后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落脚点。

  经济理论和实践也证明,虽然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水涨船高”式辐射到后发展地区,但同样也会产生“吸血式”虹吸效应,并不必然改善、甚至反而加剧“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因此,从今年的经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是以人均福利增长为导向的。今后,我们将更多关注经济带给国民的福利水平。

  □盘和林(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霍宇昂

2018年全国两会专题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