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秦始皇陵考古有重大转折 地下秦王朝并非穷兵黩武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9月28日11:14 新闻晨报

  日前,从文物大省陕西传来消息,该省考古学家于去年5月在秦始皇陵封土的西南角,发现一个大型陪葬坑后,经过一年多的挖掘,不久前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出现的“文官俑”,蕴示着曾经古墓苍岭、紫台幽宫的地下秦王朝最大悬念———“中央机构”正在缓缓浮出地面。从而使得30多年来,考古学家关于始皇陵庞大地下军阵的“武”文化第一次出现重大分水岭。

  经过多次协调和努力,本月24日,本报记者驱车奔赴秦陵,对这座被命名为K0006号陪葬坑进行全面下坑探访……

  差点儿被马厩坑蒙骗

  1974年3月29日陕西西安东郊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坑道,这便有了秦俑一号坑和陆续而现、举世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2000年5月,三秦这块神奇的土地再出新闻。

  该年初,例行的秦始皇陵园考古勘探区域集中在陵南内城。5月,在封土西南角果农石榴园的一次普探中发现了一个陪葬坑,这在经常目睹地下“宝贝”显山露水的勘探队员眼中并无他致。初步的钻探表明,该坑平面略呈“中”字形,坑体为东西向,由斜坡道、前后室三部分组成,是一座坑体总面积为144平方米的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的陪葬坑。

  勘探过程中,在陪葬坑的前室发现彩绘陶俑的残块,后室发现马的骨骼,在斜坡道口处,发现有木车残迹。限于资料,考古工作人员最初认为这个陪葬坑仅是一个马厩坑,可能供养着身处地府的秦始皇乘御狩猎的御马,至于陶俑,应该就是饲马人。

  记者看到,在以成年马骨为主的后室,由于饱受两千年的酸碱腐蚀,当年埋葬的活马仅存马骨。东端的马骨保存状况尚可,西端所发现的则均散落在铺地木之上,因此处曾在早期进过11次洪水,致使马骨移位现象严重,骨架凌乱不堪,加之棚木的腐朽,坑体的坍塌,明显的单匹马骨形体已不复存在,有的马骨因受水的冲积,飘浮于倒塌的棚木之上。

  经过清理后发现,共有9具马骨,均系成年,其中8具为雄性,1具为雌性或被阉割过的雄马。从后室东端清理范围内发现的马骨数量上推测,在该室长20.5米、宽3.8米,面积约76.2平方米范围内原有陪葬马约20匹。它们的肢体均头北尾南,一字形排列。

  “铜车马”带来惊人发现

  然而,一个念头却久久困扰着这些探究深邃的考古学家们。离始皇陵封土仅仅20米,难道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马厩陪葬坑?

  数年前,著名铜车马发现的经验,给了考古者深入挖掘的信心。

  带着与千年前古人对话的意境与向往,2000年7月12日,由陕西省考古所和秦俑博物馆联合组建的考古队,进驻考古工地。

  通过发掘,坑内壁面即夯土二层台的内侧嵌有厢板,坑底地面上铺砌木地板,铺地木之下为由3层夯面构就的坑底;夯土二层台上覆盖扁平长方体的棚木,棚木之上覆盖芦席,然后再覆土掩埋。早已作古地底的始皇帝或许料想不到,高耸的封土、精明的障眼法依旧抵不住考古家们的智慧。当2000年深秋的一天,第一件陶俑出土时,人们惊呆了———没有铠甲、没有战袍———这在已出土的六七千件秦俑中是史无前例的!

  霎时间,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在耗时一年的挖掘中,共出土陶俑12件,除12号俑面西外,其它11件俑均面北;其中2~11号俑成一字向排列,紧依前室南壁。

  记者在坑内看到,这次发掘共清理出12尊陶俑,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均头戴长冠,从服饰上看,分为8尊袖手俑和4尊御手俑两大类。袖手俑高大稳重,1.89米的个儿站立在长方体踏板上,头戴长板冠,沿面颊系冠缨于颌下,带尾系成蝴蝶结。他们上身着双层交领右衽长褥,内褥长度到膝下,外褥长齐膝,腰束革带,右腰间悬挂陶削、扁囊,下着长裤,脚穿齐头方口浅履。御手俑更是高达1.90米,头挽扁髻,带双板长冠,长褥缠身,腰带紧束,着衣干练,目视前方,双臂前伸,握拳作揽辔状,一幅神心专注、谨慎驾驭的神态。尤其是衣下摆微微后飘,给人以动感。

  出土的12件陶俑均饰彩绘,在焙烧后的陶俑胎体上,先涂一层生漆作底色,然后视俑的部位不同,彩绘着红色、粉红、褐色等不同的颜色。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们的表情:有的心事重重,有的则暗自窃喜,有的满怀愤懑,有的则表情平静……各异的神情,栩栩如生。

  中央机构之一“最高法院”出现

  无一例外的长版冠,前所未有的“文官俑”,站在12尊高大的千年古俑面前,考古学家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冠,在先秦乃至中国古代都是一种蕴含着丰富精英文化的意味,它并不以保暖或防护为主要功能,而是上层贵族社会身份地位的外化标志。《礼记·冠义》即曰:“冠者礼之始也”。进入文明社会后,冠的外延得到极大的弘扬,三礼中的《仪礼》开篇讲的就是《土冠礼》,社会需求不断地强化冠的社会功能,使之达到《晏子春秋》中“冠足以修敬”的地步,也导致了冠的种类愈来愈多。冠的礼仪性特质体现在其颜色、质料、形状上,秦汉之际流行一种长冠的首服,供中下级文武职官吏用。根据秦代的尊位制度,六号坑中12尊头戴长冠陶俑的身份,爵位应当在八级左右,属上爵。

  经过仔细观察,专家们还发现,袖手俑均佩挂有陶削、砥石两物,秦代陶俑身上悬挂此物尚属首次发现,削即为书刀,用于刮削简牍,砥石则是磨刀之具,因此它必属文具无疑。

  推论此时开始有所进展,因为在陶俑左臂与胸肋之间又无一例外地发现一处椭圆形斜孔,斜孔起着插成册简牍的作用———一个大胆的设想出现了———在官署中,8尊袖手文官俑恭谦而立,低眉颔首,臂夹简册,腰挂书刀、砥石,整装在岗,长官一有吩咐,便记录下来分头去办理各种事务。但是,这又是一个干什么的官署?

  接下去的发现让一切开始真相大白———被集体置放在厢房内的4把“铜钺”,在2尊袖手俑的袖手部发现垂直的长方形孔正是用来插青铜钺的。“钺”,掌刑狱也,在执行刑罚时,有“钺”则可先斩后奏。也就是说,他们从事的工作与刑狱有关,而且,地位极高。

  考古家们推断,K0006号陪葬坑是秦王朝中央政权三公九卿中,掌刑辟、主刑罚的要害机构———廷尉官署即今日“最高法院”在地下的模拟反映,这打破了秦陵皆为“武”文化的考古发现,由此推论,秦始皇陵内外的陪葬坑均代表了不同的官署机构。8名文职官员和4名御手负责国家日常的司法行政事务。然而,“法院院长”———廷尉又在哪儿?

  一名独自站立于南侧厢房,留着八字小胡的“官员”显得有点特别,其发式和其余11人有着明显的区别,显然是他们的“领导”,一个人独享着一间办公室。但根据其所戴的双板冠,最多可能是该机构的幕僚长,而廷尉本人并不在其列。难道,一向要求严厉的始皇帝会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忘了?在进一步挖掘中,曾经被盗的痕迹暴露出来。坑里的一个文官俑的背部,有一个明显的榔头砸的小坑,估计是盗墓人在里面寻宝的印记。此外,在前室诸位陶俑的前部平添了一块空地,按常理,“办公室”内,不可能没有“东西”,估计也已惨遭“毒手”。

  未遭火焚留下谜团

  参与挖掘六号坑的研究员张颖崃告诉记者,在秦始皇陵园众多的陪葬坑中,被火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有无“红烧土”成为考古勘探判断陪葬坑的一个重要信息。但在K0006号陪葬坑中竟没有发现任何被火焚的迹象,这在秦陵中也是唯一的。

  对众多的陪葬坑被焚一事,目前有三种认识:其一,陪葬坑毁于项羽,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二,陪葬坑毁于沼气自然;其三,陪葬坑被毁是葬仪上的要求。考古专家分析,六号陪葬坑距秦始皇陵墓封土如此之近,未遭楚霸王之火焚,不会是疏忽所能解释的;另外,K0006号陪葬坑建筑结构与陵园其它被火焚的陪葬坑建筑结构相同,看来,坑毁于沼气自然也是无法解释的;至于葬仪要求,即为陪葬坑,就不可能不遵循该礼仪,因此,也不能自圆其说。或许,这将成为一个永久的谜团在浩大的古墓中封存。本报特派记者王骥飞西安专电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庞大的“地下王国” 秦始皇陵发现文官陪葬坑 (2001/09/27 13:30)
最大秦鼎出土:秦始皇陵考古有重大发现 (2000/01/25 09:56)
陕西秦始皇陵绿脸俑首次“亮相” (2000/01/23 14:04)
秦始皇陵园迄今最重秦鼎出土 (1999/10/21 11:07)
答疑解难:我玩《秦始皇陵之谜》时进入第一个...... (1999/09/22 14:00)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有奖寻宝轻轻松松!
北京
  • 三佳使您走向成功
  • 和鸣花园怡人福地
  • 桑沐恩期待有情人
  • 金海湖十一大行动
    济南
  • 友好国际旅行社
  • 乘气垫船游母亲河
    上海
  • 马戏城十一特别演
  • 复旦教授办学实体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理想王子理想选择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香水专题
  • CD真我香水
  • 清泉女士香水
  • 古姿嫉妒女香水
  • 欢沁女士香水
  • 第五大道香水
  • CD绿毒香水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