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本网以《中国唯一的性博物馆濒临关张,谁来拉它一把》为题,报道了中国唯一一家性博物馆的生存窘境,被多家网站及其新闻媒体转载、援引、评论,引起强烈的反响。
近日,记者回访时发现,只不过一个月时间,这个濒临关张的博物馆已经“渡过难关,站稳脚跟”:20多家企业和个人抛出了橄榄枝;很多人专程赶到上海观展,观众按每月30%的速度递增,11月份实现了开馆两年多来的第一次收支平衡;在浙江杭州、桐庐两地办了两个分馆,交给当地经营;12月3日,性博物馆还将在新浪网文化频道隆重开张……
事件回顾:差点关门大吉
本网特约作者小寒在当日报道:曾经轰动一时的中国性文化博物馆因为游客稀少和经济拮据,而很有可能在近期关门大吉。
位于上海武定路1133号的这座私人博物馆时,仅有一二位观众徘徊于其间。博物馆总经理胡宏霞女士向笔者介绍,1300平方米的展厅,每月房租便要5万元人民币,门票收入根本不够,大部分要靠创办者刘达临教授出书的版税收入维持,已是难以为继,“很有可能在两三个月内关门”。
博物馆首先是为方便教学而办,后来,上海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见有利可图,便与刘达临签约,把博物馆引入南京路步行街。当时的博物馆占地1000平方米,双方商定,赢利了共同分成,亏本了由百货公司负担。
1999年9月2日,博物馆开张,上海市有关部门领导前来剪彩,称展出内容和掌握的分寸都很好。
然而,慢慢地出现了麻烦。原来,说是在南京路上,实际上博物馆入口是在距南京路约十几米的一个支弄内,观众很不好找,客源越来越少。
本来,问题不难解决,只要在交叉路口挂一个小路牌就行了。但是,有关部门坚决不同意,理由也很简单:中华第一商业街南京路上不能出现“性”字。那么,“生殖”两字可不可以呢?也不行。
对于这种结果,刘达临其实已有预感。早在他办性展览时,便有人攻击他宣传黄色淫秽。毕竟,这是在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百货公司便打退堂鼓了。2001年4月30日,博物馆只好迁出南京路,搬到了并不繁华的武定路,完全由刘一人独资经营。
11月28日,刘达临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对这种状况是有思想准备的,博物馆新搬迁,观众不可能一下子就来很多,经济上的支持、合作者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不过我的经济力量只能坚持到今年年底,如果再没有转机,也只好关门认输了。”
博物馆月月亏损,举步维艰,离2001年年底越来越近。10月到11月中的半个月时间里,刘达临在台湾讲学,博物馆的窘境令他心烦意乱,夜不能眠,但是鞭长莫及。
事物发展:如今四处开花
10月31日,本网披露性博物馆的窘迫境况,并发出了“谁来拉它一把”的呼吁,文章被各大网站及其新闻媒体转载、援引、评论,从舆论上为加强性教育、改变性观念呐喊助威,一时间,中国唯一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快要关张的消息铺天盖地。
很多人获悉这个消息之后,通过电话或者“伊妹儿”与本网编辑取得联系,索要刘达临教授及博物馆的联系方式,表示要对刘教授的性博物馆予以支持和帮助,海内外都有。没想到,短短的一个月,博物馆真的实现了重大转变。
“性文化事业的意义深远,得道多助,偌大的中国,岂能无它的立足之地?”11月28日,刘教授激动地告诉记者,“多灾多难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终于渡过难关、站稳脚跟。”
博物馆“渡过难关,站稳脚跟”第一功臣当数博物馆总经理胡宏霞女士,她把博物馆的困难传递给媒介,得到媒介的支持。而且就在刘教授在台湾讲学期间,香港房东在上海的办事人员三天两头地来逼要房租,并威胁要“封门”。她直接给香港的房主发传真,打电话,诉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们支持这一文化事业,说服香港房东同意修改租房协议,收回本来就对博物馆用处不大的一楼场地(博物馆在二楼整个楼面),租金每月降低了2万多元。
消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后,很多观众专程赶到上海观展,有青海、新疆的,有香港、台湾的,还有海外的,观众按每月30%的速度递增,11月份实现了开馆两年多来的第一次收支平衡,还稍有赢余。
当社会各界知道性文化博物馆面临巨大困难、甚至濒临关闭时,有20多家海内外企业和一些个人表示愿意合作、支持,最后的决定是在杭州、桐庐开设两个角度不完全相同的性文化展览分馆,目前已开始启动。
经济压力得到缓解。照此发展,刘教授为了收集文物展品、开办性博物馆所欠的30多万元贷款算是有了尽快偿清的希望,但刘教授的良苦用心还是重在性教育上。把性博物馆搬上网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12月3日,新浪的网上性博物馆将隆重开张,展出实物翻拍图片500张,而且长期开展有关性教育的话题讨论和调查。负责策划、实施网上性博物馆的新浪网文化频道主编侯小强表示,把性博物馆搬上网,一是对刘教授事业的声援,二是为强化性教育改变性观念献上网络的一份力量。
事主感叹:博物馆的起死回生得宜于人性的复活与思想的解放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媒体往往报道一阵子就过去了,很少有像对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这么长期关注,两年多以来报道不衰的。“社会各界的关注表明了人们对性文化的重视以及性观念的转变,表明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此,刘达临教授说,“我们遇到的种种困难,归根到底也都是传统的保守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博物馆这两年多以来的种种遭遇,都是我们这个转型期的社会新旧交替的矛盾的折射。”
性博物馆这次能够起死回生,刘达临认为,媒体舆论的力量不可低估,社会各界的支持功不可没,但最重要的还是得宜于“人性的复活和思想的解放”。
据刘教授介绍,博物馆开张两年多以来,观众达五万人次,参观后竟没有一个人说不好,上千件性文物留给观众的是赞叹、启发和崇敬。他们反映:“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一位妇女在参观后哭了,因为,她结婚11年来从没有过性快乐,“我们怎么还不如老祖宗了呢?”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看了展览后,称自己一辈子白活了。人性的复活在这里表现得如此强烈,令人震惊。
而博物馆总经理胡宏霞博士称,在文革中,中国人谈性色变,要被视为流氓而被抓进公安局,现在,性文物可以公开展出,人们开始重视性、关注性,可以公开谈论性,正确认识性,不再视性为洪水猛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进步,更是人们思想的解放。
就在本网文章发表不久,11月下旬,国务院下属一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专程前往观展,参观结束以后,找到刘达临,说这个展览的文化品味很高,和黄色淫秽无关系。对刘教授的事业表示支持和鼓励。
事态后续:国人的性观念还要上层次
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中,陈列着刘教授多年收藏的各种“性文物”1700多件,林林总总,蔚为壮观:有我国发现最早的性工具、公元前3000年女人用来自慰的文物——一块已风化的、像是男性阳物的石头;有青铜和水晶的人造阴茎;有古代女同性恋者使用的双头玉质阳具;有当权者仿照女人小脚形象做成酒壶和鼻烟壶;有光棍汉特制的自慰枕头;有盖在妓女臀部的“守贞印”和用镔铁锁住女人下身的“贞操带”;有从太监坟墓中挖出的假阳具;有20世纪30年代山西祁县九岁男孩与八岁女孩生下孩子的照片,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
展品还在不断增加。刘达临在台湾讲学期间,搜集了许多台湾少数民族的性用品,如祁族妇女向丈夫暗示今夜是否愿意过性生活的“床头人”;还有一块“天然神石”,似乎比真的阳具还有神韵。他返回上海时,行李重达90公斤。上海的同行们也为他搜集到不少性文物,如汉代的“女娲巡天图”陶瓶、反映自慰行为的系列文物、清代泥人张有性爱内容的作品、汉代的“情人俑”等等。性文化博物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生动了。
“可以这样说,每一种展品都是中华文化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集中反映。”身为医学博士的胡宏霞女士表示,“这中间,有反映古人对性生活的关注、兴趣与巧思的,有反映性压迫的,有揭示中国三大丑恶现象之深刻社会原因的,有反映性早熟的生理问题的,有传授男女怎样获得性快乐以及性技巧达到健康目的的,有反映太监愧对祖宗心理的……”
“中国提倡健康的、科学的性开放,但就此而言,这扇大门目前才打开了一半。”刘达临认为,虽然近年来国人的性观念得到很大的改变,但国人对性的认识还需要提高层次。
刘教授认为,性是一种文化的典型代表,国人的性观念还有一些保守的力量没有突破,新的性观念又显得有些肤浅或者过头。
“一夜情,实际上是一夜性,走得太远,失去控制,结果导致性泛滥,这不是我们要的性观念。”刘教授对“一夜情”等过头的性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也对肤浅的性观念表示忧虑,“一些人关注性,看上去是性观念改变了,但实用主义思想严重,只为获取性知识或者只为生育而重视性,忽视了人格的提高,忽略了有关性的理想道德情操。”
“我们研究性、宣传性,就是要把人们的性观念往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引。”刘教授用了两句话来概括他所提倡的“性文明”:性是健康的自由,性要合理的控制。
“新的性观念中,讲人性人权,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性伴侣和性生活方式,但前提必须是健康的,这就是所谓的健康的自由。”对两句话的含义,刘教授作了具体的阐释,“合理的控制,是指社会的控制表现在方方面面:知识控制、道德控制、习俗控制、法律控制,而不像过去,用某一方面的力量来控制性,从而使得性出现畸形。”
“挖掘埋和尘封了千百年的性文化,本来应该是国家、政府的事,现在全由个人来承担,其艰苦可想而知,你们一定要把这个意义重大的工作坚持下去。”不少观众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这样写到。对此,刘教授表示:是的,我们会。阿良
【背景资料】刘达临,1932年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亚洲性学联会副主席、上海生殖与性文化中心主任。20世纪80年代,刘达临开办了全国第一个性学讲座和讲习班,首次主持进行了全国两万例性调查,首次举办性文化展览,首次代表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性学研究奖,首创“五千年来第一展”(费孝通语)——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
   订阅社会、娱乐新闻短信 中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