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月27日消息:原本可能被掩埋在淤泥中的三峡一号保护文物———记录了1000多年长江水文历史的三峡白鹤梁终于“绝处逢生”,将被“收藏”到专为它建造的水下博物馆。这一方案是由上海交大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的。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所属涪陵市城北江心、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约1公里的一道天然石梁,每3到5年在枯水位时才露出一次。梁长约1600米,宽约15米,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白鹤梁的梁脊标高为140米,比长江最高洪水位低约30米。每当它“露面”的时候,一些途经的文人墨客就纷纷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真迹。1000多年来,共留下了160多段,共3万多字的文字题刻。
除此以外,还有前人用来记录江水水位最枯标志的石鱼水标———20尾左右石鱼雕刻,记录了唐广德元年至本世纪初共1200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枯水位资料。而且古人早就发现,每次白鹤梁“露面”的第二年都是丰收年。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远远超过了埃及尼罗河中类似的水文石刻。即被称为“水下碑林”,也是“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1988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三峡蓄水后,白鹤梁将位于三峡水库的库底。专家们曾经探讨过各种保护方案,但是都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否决。最终的决定方案是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在一、二百年后有能力时再去挖掘、鉴赏和利用,同时在异地再复建白鹤梁和小型陈列馆。
但是葛修润认为,碑上题刻经过千余年都依然保留得非常清晰的事实证明,长江水是保护白鹤梁最好的介质。
去年年初,葛修润就提出了建议,在白鹤梁中段集中了180多处题刻中时代最久远的150余项的地方,建一个无压容器式的水下博物馆,参观人群可由岸上通过耐压管道的玻璃窗口对白鹤梁题刻进行观察,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光学设备进行近距离观察。备有水下灯光照明及光学设备也可在岸上遥控观察。博物馆顶部高水位时淹没在水下,低水位时露出水面,而且馆内顶部无水,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进行维护。整个工程比较简单,在两个枯水季节就可以将关键部分完成,费用也较之其他方案少。据了解,目前这一方案已经论证结束并获得通过,并进入规划阶段。姜澎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