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名涛很有吸引力。他的小说也一样。
和他的最初接触是通过电话,当时我在南京,他在北京。非常奇怪,我连他的音容笑貌都一无所知,居然就迅速被他感染,而且很快便将其视为可以交流的朋友。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认为这一切发生得实在合情合理。扪心自问,我似乎并不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但我以前的确从来没听过徐名涛这样的故事:高中毕业后,因为酷爱王蒙而流浪新疆;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正处于创作鼎盛时期,因为厌恶文坛而投身商海;功成名就后,因为追求理想而踽踽独行……一个年仅35岁的青年却已经有了这许多大开大合的经历,徐名涛该是怎样地丰富而深沉呢?
然而见了面才发现,徐名涛竟然是相当阳光、相当透明的。
北京的10月清凉而美丽。在清凉美丽的10月北京,我见到穿着红色短袖T恤的徐名涛。没有成功人士的矜持,没有白领阶层的客套,身兼报纸主编和公司经理的徐名涛用他与生俱来的热情和随和迎接了我。那天晚上,我应邀参加了他的同乡聚会。听一群安徽人说话就仿佛欣赏一出黄梅戏,感觉非常的乡土。在那非常乡土的气氛中,师长们亲切地呼唤着徐名涛的小名,徐名涛则放松地把自己喝得面色酡红……那天晚上我还不知道安徽和县籍人士在北京有着自己的组织,而徐名涛正是这个组织的秘书长。但那天晚上我已经确信,徐名涛比他表现得还要重情重义。
正因为徐名涛的爽直性格让人过目难忘,所以,当我屡屡从他的小说中读到阴冷、无奈、窒息甚至绝望时,我都久久不能平静。
徐名涛祖籍安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历任公司经理、央视节目制片人、报社主编,发表长篇小说多部,包括《本能》、《重复一千遍的谎言》、(《钟山》2002年1期),另有散文诗歌集《北京郊外的晚上》在台湾出版。前期作品作者认为大多被市场行为扭曲,此次复出是为了正本清源,恢复作者心目中的文学真谛。
读长篇小说《重复一千遍的谎言》时,徐名涛告诉我,这部小说是他下海之前写的,不久前经过修改投寄《钟山》杂志,由《钟山》杂志在今年首期隆重推出,江苏文艺出版社准备同时推出单行本。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它的,花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这样的速度对于我简直不可思议,可是,没有办法,那错综复杂的人性纠葛警惕着我、催促着我,我不得不快。谎言重复了一千遍终于并没有成为真理。放下小说,我忍不住起身深呼了一口空气。抬眼望望窗外,天空湛蓝,阳光明媚;转身看看徐名涛,笑容灿烂,精力充沛。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我一时间茫然无语,只能听任那个蛛网般的寓言静静地盘踞在心之一角。
读到《北京往事》时,南京的秋意已经很浓了。南方的秋天总是这样,虽然也凋零,也衰败,却常常是和煦而温暖的。不像北方的秋天,动辄让人感到萧瑟和肃杀。这个秋天,南京发生了数不清的新闻,其中之一便是《北京往事》首次在南京的网站上全文连载。作家出版社即将推出。我起先一点没想到《北京往事》会和《重复一千遍的谎言》那么不一样,没想到徐名涛在有意尝试所谓“无道具叙述”手法,我就那么陌生而好奇地看着,盼望早一点明了徐名涛到底会抖开一个什么样的包袱?经过漫长的心理跋涉,我总算在六天后解开了这个扑朔迷离的包袱:一个为挣钱给丈夫治病不惜出卖肉体的少妇,一个自我折磨得近乎崩溃的青年作家,一个追求爱情到雇凶杀人地步的单纯经理,一个血刃心爱妻子的忧郁症患者……所有这些人都不失为好人,所有这些好人都完全有着各自行为的理由。然而,当所有这些理由聚集到一起,偏偏无可避免地造成两个骇人听闻的血案。最善良的人却干着最堕落的事情,最正直的人却做着最虚伪的勾当,最简单的人却处于最污浊的环境……人类啊人类,你未来的路到底在哪里?
记得刚读完《北京往事》的时候,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疲惫、孤独和寒冷,尽管华灯初上的南京到处都是一副安逸、祥和的小康图景。我可以想象,此时此刻的徐名涛也许正在北京意气风发地谈生意、做房地产、做ISO9000认证、开越野车,但他写作《北京往事》的时候一定也曾有过疲惫、孤独和寒冷。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那句流传千古的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写作让人心动,这样的写作让人心痛。
徐名涛曾多次对我提起“迷漫”一词,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人带来这种感觉。每当他说到“迷漫”,我的思绪也往往会随之迷漫起来:我会想起从未到过的新疆,我会想起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我会想起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和罗中立的《父亲》,我还会想起许许多多让人且哭且笑、且流且逝的陈年往事……徐名涛没有解释过“迷漫”的具体含义,但我总觉得“迷漫”不该像雾一样轻飘,像烟一样模糊。我所理解的“迷漫”是一条在荒原上纵横恣肆、汪洋泛滥的河流,它强劲有力,它泥沙俱下,它苍茫无边……我不知道黄河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伊犁河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伏尔加河是不是这样。但我希望它们能像我希望的那样流淌,我希望我们的人生能像河流一样丰厚。徐名涛很有吸引力。他的小说也一样。
和他的最初接触是通过电话,当时我在南京,他在北京。非常奇怪,我连他的音容笑貌都一无所知,居然就迅速被他感染,而且很快便将其视为可以交流的朋友。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认为这一切发生得实在合情合理。扪心自问,我似乎并不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但我以前的确从来没听过徐名涛这样的故事:高中毕业后,因为酷爱王蒙而流浪新疆;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正处于创作鼎盛时期,因为厌恶文坛而投身商海;功成名就后,因为追求理想而踽踽独行……一个年仅35岁的青年却已经有了这许多大开大合的经历,徐名涛该是怎样地丰富而深沉呢?
然而见了面才发现,徐名涛竟然是相当阳光、相当透明的。
北京的10月清凉而美丽。在清凉美丽的10月北京,我见到穿着红色短袖T恤的徐名涛。没有成功人士的矜持,没有白领阶层的客套,身兼报纸主编和公司经理的徐名涛用他与生俱来的热情和随和迎接了我。那天晚上,我应邀参加了他的同乡聚会。听一群安徽人说话就仿佛欣赏一出黄梅戏,感觉非常的乡土。在那非常乡土的气氛中,师长们亲切地呼唤着徐名涛的小名,徐名涛则放松地把自己喝得面色酡红……那天晚上我还不知道安徽和县籍人士在北京有着自己的组织,而徐名涛正是这个组织的秘书长。但那天晚上我已经确信,徐名涛比他表现得还要重情重义。
正因为徐名涛的爽直性格让人过目难忘,所以,当我屡屡从他的小说中读到阴冷、无奈、窒息甚至绝望时,我都久久不能平静。
徐名涛祖籍安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历任公司经理、央视节目制片人、报社主编,发表长篇小说多部,包括《本能》、《重复一千遍的谎言》、(《钟山》2002年1期),另有散文诗歌集《北京郊外的晚上》在台湾出版。前期作品作者认为大多被市场行为扭曲,此次复出是为了正本清源,恢复作者心目中的文学真谛。
读长篇小说《重复一千遍的谎言》时,徐名涛告诉我,这部小说是他下海之前写的,不久前经过修改投寄《钟山》杂志,由《钟山》杂志在今年首期隆重推出,江苏文艺出版社准备同时推出单行本。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它的,花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这样的速度对于我简直不可思议,可是,没有办法,那错综复杂的人性纠葛警惕着我、催促着我,我不得不快。谎言重复了一千遍终于并没有成为真理。放下小说,我忍不住起身深呼了一口空气。抬眼望望窗外,天空湛蓝,阳光明媚;转身看看徐名涛,笑容灿烂,精力充沛。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我一时间茫然无语,只能听任那个蛛网般的寓言静静地盘踞在心之一角。
读到《北京往事》时,南京的秋意已经很浓了。南方的秋天总是这样,虽然也凋零,也衰败,却常常是和煦而温暖的。不像北方的秋天,动辄让人感到萧瑟和肃杀。这个秋天,南京发生了数不清的新闻,其中之一便是《北京往事》首次在南京的网站上全文连载。作家出版社即将推出。我起先一点没想到《北京往事》会和《重复一千遍的谎言》那么不一样,没想到徐名涛在有意尝试所谓“无道具叙述”手法,我就那么陌生而好奇地看着,盼望早一点明了徐名涛到底会抖开一个什么样的包袱?经过漫长的心理跋涉,我总算在六天后解开了这个扑朔迷离的包袱:一个为挣钱给丈夫治病不惜出卖肉体的少妇,一个自我折磨得近乎崩溃的青年作家,一个追求爱情到雇凶杀人地步的单纯经理,一个血刃心爱妻子的忧郁症患者……所有这些人都不失为好人,所有这些好人都完全有着各自行为的理由。然而,当所有这些理由聚集到一起,偏偏无可避免地造成两个骇人听闻的血案。最善良的人却干着最堕落的事情,最正直的人却做着最虚伪的勾当,最简单的人却处于最污浊的环境……人类啊人类,你未来的路到底在哪里?
记得刚读完《北京往事》的时候,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疲惫、孤独和寒冷,尽管华灯初上的南京到处都是一副安逸、祥和的小康图景。我可以想象,此时此刻的徐名涛也许正在北京意气风发地谈生意、做房地产、做ISO9000认证、开越野车,但他写作《北京往事》的时候一定也曾有过疲惫、孤独和寒冷。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那句流传千古的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写作让人心动,这样的写作让人心痛。
徐名涛曾多次对我提起“迷漫”一词,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人带来这种感觉。每当他说到“迷漫”,我的思绪也往往会随之迷漫起来:我会想起从未到过的新疆,我会想起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我会想起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和罗中立的《父亲》,我还会想起许许多多让人且哭且笑、且流且逝的陈年往事……徐名涛没有解释过“迷漫”的具体含义,但我总觉得“迷漫”不该像雾一样轻飘,像烟一样模糊。我所理解的“迷漫”是一条在荒原上纵横恣肆、汪洋泛滥的河流,它强劲有力,它泥沙俱下,它苍茫无边……我不知道黄河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伊犁河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伏尔加河是不是这样。但我希望它们能像我希望的那样流淌,我希望我们的人生能像河流一样丰厚。赵锐
多多精彩短信5折起,还有精彩海南游、机票、手机、MP3等着你
1000首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个性图片、铃声,新年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