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节,都江堰市委书记握住中国遗产学者谢凝高教授的手,动情地说:“当时你叫我们拆除都江堰遗产区的超载建筑,接受不了。下决心拆除后,国内外专家、市民、游客都说好。现在有人不希望我们拆,我们还要作第二期拆迁规划!使遗产完美地传下去。”市委书记缘何向一位专家发出如此的感叹呢?“因为在我们专家的建议下,他们不但保护了都江堰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从中获益不少呢。”谢教授向记者道出了市委书记动情的所在。然而,我国许多世界遗产区却并非都如都江堰般从长远利益出发,在开发时首先考虑到遗产的保护问题。张家界被联合国遗产组织黄牌警告、泰山索道在专家反对声中一建再建……那么,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究竟如何?解决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之道又究竟在哪里?晨报记者为此专访了谢凝高教授。
泰山顶上“人满为患”
谢教授首先从泰山索道问题谈起。他说,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人公然“在泰山上动土”,炸山劈峰,建了三条直插岱顶的索道,仅其中一条索道的上站就破坏了1.9万平方米的地形,这是泰山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说起此事谢教授不无感慨:“在中国,关于世界遗产的保护,专家学者的意见总是微不足道。一条破坏严重的泰山索道,大批著名的院士、建筑师、教授、专家反对二十年,不仅不予理睬,反而扩大了五倍工程量。”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类似“泰山现象”在我国的世界遗产区的不断蔓延,许多高山和低丘,都难逃被索道捆绑的厄运。有座名山的管理人员在解放初只有七八个,后来因为索道和超载开发,现在已高达3000余人,再加上其家属便多达四五千人,仅他们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就够这座名山“消受”的了,何况他们还在核心区建了大量宾馆和商店。谢教授说,归根结底是当地部门受到利益的驱使,最终将公益性的世界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加以错位开发,使世界遗产成了发展经济、开发旅游的响亮口号和目标,导致了开发后的“人满为患”和“屋满为患”。许多遗产区的超容量接纳游人,是对生态环境超强度利用。
张家界乱建吃“黄牌”
提起武陵源世界遗产,谢教授不住地叹息,他向记者讲述了武陵源被列入遗产前的故事。1992年5月,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托,世界遗产高级顾问桑塞尔和鲁卡斯博士来到武陵源进行实地考察。当时,金鞭溪的峡谷风光和天子山的峰岭地貌深深吸引了两位客人,尤其令他们心动的是,一边是游客来来往往,一边的鸟儿们还在安然悠闲地歌唱。在遗产验收的评估报告上,两位专家给了武陵源风景区极高的评价:武陵源在风景上可以和美国西部的几个国家公园相比,如布依斯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但是武陵源的海拔较低,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珍奇的地质遗迹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气候景观,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同年12月,武陵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遗产证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列入此名录说明此文化自然景区具有特别的和世界性的价值,因而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应对其加以保护。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为武陵源每年带来上百万的游客,使得这个在20年前还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的湘西山区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然而到了1998年,作为我国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却因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的人工建筑,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官员出示了黄牌,并限令于当年国庆后全部拆除。谢老遗憾地说,这下张家界人才终于醒悟。
痛定思痛后,去年9月底,张家界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在旅游核心景区张贴出拆迁通告:黄金周一过,景区的房屋拆迁工作就将开始,面积达19万平方米的建筑将全部拆除,3年内拆迁安置完毕,拆除物总价值超过2亿元。“这都是教训啊,只要观念转变了就不算迟。”谢老对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前景还是比较乐观。
不少世界遗产“病危”
谢教授介绍,中国是世界上遗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如果80年代以来就坚持保护性利用,加强管理,不搞破坏性开发,我国有很多文化和自然遗产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如今有不少遗产地已面目全非了。现在每申报一项,都要拆除价值数千万至上亿元的破坏性建筑,才有可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甚至有的本应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已经无法恢复而成为永远的遗憾!遗憾还不止于此。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当遗产受到损害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录》,如不能按期恢复,就要在《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而我国有一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得到“金牌”以后又大搞破坏性开发。世界遗产专家来华检查后气愤地说,要是这样商业化,是绝不会被接收为世界遗产的。可以说,这种行为不但失去遗产的价值,有负历史责任,而且有损于我国的文明形象。
现在,我国的遗产有的已处于“病危”境地,需要抢救,需要动“手术”———制止遗产地的破坏性开发,整治拆除破坏性建筑、构筑物,把超载建筑物迁拆到区外旅游服务基地。
他国经验可资借鉴
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相当于我国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比起世界遗产,只是属于国家级而非世界级。然而,他们对国家公园的管理却值得我国深思与借鉴。谢教授说,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都属于公益性的,绝对禁止商业开发利用,根本不允许机械类机器进入。据谢教授考察了解,在欧洲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世界遗产保护区内几乎见不到索道,即使有,也都远离遗产保护区。其作用更不是运送游人,而是主要为一部分滑雪爱好者服务。他举例说,在德国,有一个近4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里面一条索道也没有,但外面却有八九条,目的主要是为那些滑雪爱好者提供方便。在日本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大量的索道是为了滑雪运动而设置,因此冰雪运动颇受人们青睐。另外,日本在50年代也曾想在富士山修索道,但在经过就这一问题进行的社会大争论后被否定,因为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是神圣的。谢教授说,他后来还曾嘱咐自己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到富士山实地考察了一番。学生告诉他,富士山上的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的地方(富士山海拔3776米),再上去全靠步行,而且根本没有台阶,只能艰难爬行到达。到了上面如果要过夜,设施都是一间一间的小木屋,吃的东西也全是人力背上去的。再比如,游客如果要在美国的大峡谷上面过夜,必须在一年前申请,由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以保证国家公园的适度利用。在美国,对国家公园的保护水平甚至成为总统政绩好坏的标准之一,每个总统都有自己的国家公园顾问,有的总统的国家公园顾问竟多达七八个,足见其重视程度。在这些国家,对国家公园尚且如此,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更是慎之又慎。
长久着眼才是正道
谢老是一个性情中人,谈及遗产区被破坏的时候,他表现得义愤填膺,而当提及某个合理利用、完好保存的遗产区时,他也毫不遮掩自己的喜悦。在他的调查中,武夷山的保护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在武夷山遗产区所在的河西区,这么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商店和游览设施,当地居民也比较配合遗产的保护。
原先住在遗产区的居民放弃了个人利益统统搬迁出来,退耕还林。对于修建索道,武夷山方面历来予以反对。当年几家索道公司来此推销,都被挡了回去。四川都江堰的保护,也为他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申报遗产时,市里的领导对于拆迁犹豫不决。“那可是几亿元的财产啊,都江堰又算不上富裕,拆可是要有巨大的勇气,经过专家说服他们才痛下决心大刀阔斧的拆除。”提起这段往事谢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过了一年当谢老再次碰到当时的市委书记时,书记兴奋地告诉他,他们还要采取更大力度的拆除措施,彻底清除违章建筑。为什么变化如此明显呢?谢教授说,现在,都江堰及周边城市的房地产价钱提高了一倍,旅游收入一年增加了4000万元。这就说明,并不是服务设施搬出来了,当地就不发财了。在“遗产保护”和“设施开发”发生矛盾时,合理规划和价值取舍并不影响当地收入。另外,清东陵、九寨沟、黄龙等遗产区近年来由于当地部门觉悟的提高,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现在张家界在黄牌警告过后经大力整治问题也逐渐得到改进,遗产的面貌重新得到恢复。
谢教授最后说,只要放弃狭隘的地方利益,从遗产的长久着眼,中国的遗产就可以永远远离“黄牌”。
特派实习记者杜琛晨报3月25日北京专电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