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邱海旭 李伟 主笔◎舒可文 吴晓东
关于一百年来故宫首次大修的一个梦想是恢复康熙和乾隆年间金碧辉煌的全盛模样。
3月27日,本刊记者在北京安贞里一所安静的居室里采访了84岁的中国紫禁城学会名誉会长于倬云先生,这位60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的老人沉吟了半晌,淡淡一笑说:“修成康乾时期的模样?走着看吧。”
在这位毕生从事古建保护的专家看来,全盛时期的故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已经全部留在了记忆和想象之中。
1407年,明成祖下令营建宫城,此后,备料和现场施工持续了13年。准备木料的工匠们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的森林里砍伐巨木,然后顺着当地河道运入长江,顺长江之水漂送到大运河,再经运河北上到北京。这样,大约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建造紫禁城所需的8000万块用砖中用于殿堂铺地的金砖是江苏苏州特产,明政府规定,漕运粮船经过产砖地,必须装载一定数量的砖才能放行。最艰苦的工程是运送台基、台阶、栏杆所需的汉白玉石料必须在冬季进行,因为这时候可以在路上泼水成冰。故宫三大殿前后的御道石,长16米,宽3.17米,重量超过200吨。据说为运送这块宫城中最大的巨石,动用的民工超过两万人,沿途挖掘水井140余口,拉拽旱船的民工排成一里长队伍,每天前进的速度不超过5里,而曲阳距离北京400里之遥。为运送这块石头,整整耗费白银11万两。
如果说这些工程还可以用具体数字和时间来描述的话,那么,500多年前10万工匠和数十万劳役同时在几十万平方米的建筑工地上铺砖架木、雕石画栋的恢弘场面则是我们的想象力不容易重现的景象。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那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还保留了一些恢弘的英雄主义气概的年代。
不幸的是,经过500年,这种英雄主义的色彩基本上荡然无存。
重现康熙乾隆年代的景象?我们现在一时无法找到对那时景观的描述,但100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由于他妻子是宫廷和贵族妇女的内科医生而与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发生联系,又由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关系而得以详细参观了故宫。赫德兰描述的场景是:“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没有华丽的东方色彩,却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十分亲切的美。
“慈禧居所之美绝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只有看到墙上的中国500年前绘画大师的杰作,看到康熙、乾隆时代巧夺天工的宫廷瓷器,看到这些专门为皇室烧制的瓷器精心摆在精雕细琢的中式桌子上、托盘上,看到华丽的丝质绣花门帷,看到那些专为皇上、太后们织成的精美绝伦的挂毯,我们才可能体会到慈禧私室的富丽堂皇和优雅尊贵,才能体会到它的美。”
这大概是对故宫优雅尊贵之美的最后凭吊。如今的紫禁城更多的只是一种在柔软的风中的阴柔气息。王朝早已经被埋葬,当年皇权的阳刚霸气早已被风霜利剑打磨得荡然无存。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昔日的辉煌?参观者透过门缝窥测昔日帝王生活的遗迹,只怕连当年的想象也很难重演历史。
关于故宫大修的另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是:2008年以后的故宫会不会成为像卢浮宫那样和参观者产生越来越近的亲和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历史艺术宝库?
故宫西路被遗忘的宫殿
东华门和西华门是紫禁城的旁门,明清两代供皇帝、皇太后、皇后等日常出入所用。故宫尚未向游人开放的区域主要集中于这两座门内,也是计划中大修的重点区域。故宫原副院长魏文藻告诉记者:“与故宫其他地方相比,西边的情况比较差,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东边像乾隆花园、皇极殿都已经修得不错了。先前有关媒体报道的三座主要待修殿宇慈宁宫、寿康宫、武英殿都位于内廷的外西路。”
3月25日下午,记者从西华门步入紫禁城,沿西边宫墙和内金水河一路向北。记者看到紧依河边的道路已经开始整修,原先的水泥路面被挖开,几十名工人正用红砖铺设新路基。一名姓韩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是河北兴顺建筑公司的员工,进故宫半个多月。“路基铺好后再铺青石地砖,最后看起来要跟古时候一样。”韩说。
过了慈荫楼就是寿康宫与慈宁宫,这里以及后面的英华殿、慈宁花园都是清代皇太后的居所。寿康宫大门紧闭,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堆了建筑材料。寿康宫东墙外堆了大片的城砖和地砖,记者看到城砖上都印着“公元2001年9月任丘市”的字样,而细长条的地砖上则没有印字。两位工人正用小斗车往其他地方运送砖石,他们告诉记者,城砖是用来修补紫禁城城墙内侧的残损。地砖则从苏州运来,用来替换故宫里50年代铺设的水泥地砖。慈宁宫和寿康宫之间的道路上不时有翻斗车轰然而过,往修复工地运送砖石和泥浆,记者发现驾车司机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师傅。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故宫工程队经验最丰富的驾驶员,在道路狭窄的故宫里运送建材必须靠他们保证宫墙的安全。
慈宁宫为皇太后的正宫,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这里的兴盛时期,当时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不过道光之后,随着清王朝走向没落,国库空虚,当时的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缩减宫中开支,慈宁宫才逐渐失却往日的辉煌。
记者看到的慈宁宫大殿仍然不失巍峨气势,但与中轴线上三殿三宫的金碧辉煌相比,慈宁宫宛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迈妇人。走在殿前广场上,脚下砖石残缺不全,地面崎岖,杂草丛生。铜制的水缸及四只青铜龟鹤都已锈迹斑斑,大殿的梁架、枋椽、门、柱、窗棂等颜色黯淡,上面的彩绘受损尤其严重,四处可见大片大片的剥落。目前故宫博物院许多部门办公地点就设在慈宁宫两边的佛堂内,这些房屋都经过内部改造,和清代相比更加面目全非。一位故宫保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慈宁宫的修复工作很快就要开始。
武英殿位于内廷外西路的南端,记者走到武英殿时候已是日落时分,夕阳落在武英殿古旧的琉璃瓦上,沧桑之感油然而生。武英殿是外朝中的一个偏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就在这里宣布成立大顺王朝,清初摄政王多尔衮也在武英殿处理政事。除此之外,武英殿的文事似乎更多,康熙在武英殿成立修书处,修订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乾隆时期更是集中文人学者在武英殿编辑《四库全书》。
魏文藻先生介绍说:“武英殿建国以后基本上没有好好管理,一直被外单位占用。首先是历史博物馆,接着是革命博物馆,后来是国家文物局对外文物交流中心,直到前不久才迁出去。他们不腾出来,我们就修不了,造成武英殿多年失修。”
武英殿大门紧闭,无法入殿内观察。但记者看到,木质大门朽蚀得十分严重,上面的红漆早已脱落,仅从大门的破损程度看,情况就比慈宁宫要差。不过武英殿的修缮显然已经开始,殿外有六位石匠正在更换殿基上伸出的探海(龙头),工匠中年纪最大的刘信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是京郊房山石窝村人,祖辈都为皇宫打造石雕装饰。刘师傅指着一块刚换下的探海说:“这是明代留下来的东西,也是我们石窝村的祖上打造的。风化得太严重,你瞧,龙眼龙须都看不清了,有些风化没那么严重的石雕这次就不更换了。”据刘师傅介绍,这次更换的探海和当初一样,也是取材于房山的优质汉白玉,而且雕刻的形态、纹路也都完全一致。除这些探海,刘师傅他们还要更换殿基上的台明和殿外桥栏上的石榴头。“我们是2月27日进的故宫。”刘师傅说,“这里全换完还得好几个月。”
次日上午,记者又从东华门步入紫禁城,发现这一片的情况果然要好很多。与武英殿对称的文华殿黄瓦红墙,形态古雅,殿外绿草成茵,环境静谧而清幽。故宫东路有大约一半的区域是对游人开放的,由古建筑改建成的珍宝馆、钟表馆、绘画馆都集中在这一片,因此这里的维修工作一直做得比较充分。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单国强告诉记者,正在筹划中的地下展厅很可能就从东面开挖,具体位置是文华殿东侧的果园。记者按他说的方位走到果园,发现这里是一块被红墙圈起的空地,大约150米见方,里面已没有什么果树,场地的中央有一块红色的影壁,影壁上空空如也。单国强介绍说,这片区域已经经过仔细探测,证实地下没有建筑物的地基,因此从这里开挖将不会影响到故宫建筑的安全。建造地下展厅是为解决故宫长期以来文物展出方面遭遇的困境,同时也可以将现在一些展出专馆恢复原貌,更好地加以保护。据悉目前大部分专家的意见倾向于建造地下展厅,计划中的展厅规模将达3万平方米。
经过两天来的观察,记者总的感觉是故宫西路仿佛一片被忘记的世界,即使没有故宫大修计划,这里的整修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除了古建筑的破旧,西路还存在一些原本不属于故宫的建筑,与这座皇家宫殿的风格格格不入。例如在慈宁花园和武英殿之间,记者就看到一座形似垃圾站的平顶房屋,用红砖砌成,没有粉刷,很显然是后来临时搭建的。在今天北京的大街小巷估计都很难见到如此样貌丑陋的建筑物,而它却偏偏存在于壮丽威严的紫禁城中。还有一座更大的建筑物是西华门入口处的大楼,被专家们称为“影壁楼”,目前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在地。这座大楼朝向城外的一面被漆成红色,站在城墙外面,一般人很少会注意它与故宫宫殿有什么区别,但站在故宫里面再去看它,就会发现它对故宫景致破坏极大。大楼内侧还是保持了青砖原样,乍一看和北京一些大屋顶建筑没什么区别。著名故宫研究专家万依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地说:“这座楼早就该拆了,它纯粹是个大笑话。当年建它是为了挡视线,保证中南海的安全,其实根本就挡不住。如果站在太和殿上往西一看更不成样子,西面的城墙很多都看不到了,西华门成了一个小东西,非常难看。”
重修建福宫花园——故宫最大的伤疤
在一篇介绍建福宫花园的文章中,郑连章这样写道:“整个花园楼、堂、馆、阁、轩、室、斋等大小不等、高低错落、形制各异的建筑类型相间,并隔以假山、花木、盆景,将空间以大化小,平面布局自由灵活多变。各景区和建筑之间用游廊相通,似隔又连,景色相互因借,彼此渗透,极为巧妙。”
郑连章所描绘的建福宫花园俗称西花园,位于紫禁城西六宫之西北隅,始建于乾隆五年。身为古建筑专家的郑连章并没有亲眼见过他文章中所描绘的奇妙景致,因为整个建福宫花园在1923年6月27日夜间被一场无名大火焚烧殆尽。“那场大火的原因到现在都不清楚,一般怀疑是宫里的太监盗窃珍宝,怕被发现所以放火烧宫。”郑连章说,“不过西花园美景很快就将重现故宫,修复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明年将全部竣工。”
2000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提供400万美元给建福宫重建。建福宫花园可能是故宫惟一完全不存在的建筑群,而其他建筑虽然有些部分破损,但东西都在。不仅对这个基金会,对故宫也是头一次从零开始,完全重建一处被毁的宫庭花园。
作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代表,丘筱铭说:“1923年,建福宫花园几乎全部被一场大火烧毁,惟一还在的就是一些台基。而重建图纸的根据是:一,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的著作《紫禁城的黄昏》里有一张黑白照片,刚好是在那场大火的第二天拍的。二,一个欧洲人Siren拍了很多故宫照片,有一张是他在1900年拍的建福宫花园9个建筑中的一个。三,台湾故宫藏的一幅很大的画,是画这个花园的,它是原来皇宫的画师丁关鹏画的。付老先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幅画,马上告诉了基金会,基金会通过国家文物局与台湾故宫联系,台湾故宫拍了一张照片交给重建工程。四,乾隆后来在故宫的东面建了乾隆花园,由于他很喜欢建福宫,就仿照原样在这个花园又建了那9个建筑,与建福宫基本相同。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是非常规矩的,重檐、斗拱都有一套规矩,在雍正时代有一本很详细讲解这些规矩和做法的书,有图,中国的传统建筑是手工艺,跟西方的建筑不可比。”
3月25日,记者来到建福宫花园重建现场,一道假山将大部分重修建筑隔断在视线之外,但花园主体建筑延春阁重建中的倩影仍能一览无余。延春阁全部木质结构基本上已经搭建完成,庑殿顶下的枋椽和斗拱极尽精雕细琢之能事,举目望去,繁复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尚未彩漆,但延春阁完工后的美轮美奂已然可以想见。
假山南侧是中正殿的废墟,该殿也在同一场大火中被焚毁,现在只剩下一片台基和满地瓦砾。建福宫花园的重建计划并不包括中正殿,因此西花园恢复后,紫禁城中仍将留有一片废墟。
对于丘筱铭来说,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进入故宫的这个工程后,就无比热爱起中国的古建筑了。她说:“和看书不一样,在工地的日常工作,就是督促各方面工作严格进行。基金会还聘请了一位英国古建专家,在吴哥窟有过多年的修复石头经验,因为建福宫的台基是石头的,而且基本完整,有一些破损的部分就不一定要换,修复是可能的,他就负责这个工作。”
困难并不在于图纸完全要重新来过,从工艺到材料,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了。丘筱铭说:“对工程的要求,从材料到做法就是尽量使用传统的,而不用现代的手法或材料代替。偶尔用一点新的方法,比如说,捣链是铁的,在处理大块木头时用一些小机器。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建好以后的一个精品。我们刚来的时候,有关方面就说,我们要把它建成一个精品,而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精品。比如用的金砖,基金会找到苏州的一个砖窑,它的门牌上就写着“御窑”,是明朝皇帝御赐的。当然它现在的工艺要求肯定没有那么讲究了,金砖要求用的泥是从河床某一层取的。张老工程师知道金砖是怎样的,难得的是故宫里面有现成的样品,比如太和殿里的砖就是金砖,我们可以对比。再比如工程用的瓦,也是比较困难的部分,因为除了故宫,几乎没有人提这样的要求,所以瓦场也没有做过,风大风小都会使烧出的瓦不一样。找瓦场的时候曾转了很多地方,最远到淄博,虽然有工艺,但是做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个工程的非同一般。最后找到北京北安河的一个瓦场。工艺本身也许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但影响成品的因素太多,请回了一位从故宫退休的刘师傅把关,他是木工方面的专家,工地有30多个工人在工作,他一个人也不够,我们还请了一位比较年轻一点的师傅,他在故宫外面做过一些相关的工作,这次对他也是一次机会。”
预计,建福宫将在2004年完成,分三期,整个工程5000平方米。
故宫百年大修--记忆与想象之中的金碧辉煌(下)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