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于北京故宫的《清明上河图》、《行草书伯远帖卷》、《游春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步辇图》在严密保护下运抵上海,与来自辽宁、上海的国宝首次大聚会。
今天上午9时,上海博物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与往常不同,进门后人们都在迫不及待地问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看《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吗?”
于是,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今天一大早就开始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向观众解释,展览开幕式将于明天下午4时30分开始,观众要看展览,“您后天再来”。
初冬的上海绿意盎然。昨天中午,记者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赶往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三三两两伫立的警察和保安传达出一种特殊的讯息:眼前这座圆堡形的建筑物中将迎来不平凡的贵客。
故宫22件国宝、辽宁博物馆18件稀世珍品、上海博物馆32件极品国宝,将这三个数字加在一起,人们不难掂出这次名为“晋唐宋元书画真迹展”的分量。
最安全的展览
一走进上海博物馆南门,迎面的安检设施让刚经历过机场安检的记者顿觉眼熟,在一旁威严警官的注视下,刚才还有些喧嚣的队伍安静自觉地通过安检门,一位背着手提电脑的记者想返回门口接人,被告知必须从另一扇门走。
“必须要这样做,假如这批国宝有点闪失,我们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留下万世遗憾。”站在陈列国宝的崭新展馆前,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告诉记者。据他介绍,从去年8月份开始,上博就开始了严谨细致的准备工作,对已有的两个展厅重新装修,斥巨资制作了一个国际顶级水平的密封展柜,所有展品都被安置在高强度的防弹玻璃罩中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仅布置上下两层共1800平方米的展厅就花去上百万元。
对记者感兴趣的运输途中的安全保护措施,陈燮君表示这属于国家机密,无可奉告,但他透露,这批国宝运送采取的安保措施堪称顶级,丝毫不亚于保障来访的国家元首安全时所采取的措施。“尽管此次展览未能像以往国际展览一样对展品投保,但我们与国家有关部门签署了具有法律意义的合同文件,确保国宝万无一失。”
最体贴的展览
此次故宫博物院有22件从未走出过“宫门”的国宝级真品参展,专程赶到的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肖燕翼对上博的安保措施表示满意,他介绍说,原先上博的灯光采用感应设施,最高亮度可达240勒克斯,这样强的灯光照在已有千年历史的书画珍品上绝对是有害的,现在他们全部换成130勒克斯的灯光照明,温度保持在20℃-21℃,湿度为55%上下,“这样的条件与故宫地宫的条件基本相同,这也是故宫国宝能够‘出宫’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原因。”
最珍贵的展览
昨天下午3时,国宝们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对国宝的“膜拜”也宣告开始,各路记者得以抢先“一睹芳容”。悠扬的乐曲在厅内穿行,就连桂花盆景仿佛也飘溢出美妙的芳香,雕梁画栋的展厅布局,这一切都为国宝大聚会给予了充分的烘托。
从事30多年书画研究的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单国霖激动地在展厅中走来走去,当看到有记者拍照时使用闪光灯,他急忙上前制止,随即走上来的保安也严肃地要求那位记者收起闪光灯。
环顾四周的精品,单国霖感慨万端,他对记者如数家珍:仅以故宫博物院的展品为例,晋朝王王旬的《行草书伯远帖卷》是乾隆皇帝供奉在故宫“三希堂”中的“一希”,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隋朝留下来的惟一名人真迹,唐朝德宗年间的宰相韩的《五牛图》是中国古代动物画的典范,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阎立本的《步辇图》更是举世闻名的无价之宝。“单听听这些名字就会发现,这次展览中每一件展品都称得上是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而每一位作者都是名垂史册的书画大家。”
看到真品,是每一位书画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追求。作为多年从事书画研究的资深专家,单国霖平常也只能看到此次参展的部分展品或临摹图,他慨叹此次展览意义非同一般。他告诉记者,古人的许多书画作品都有重要的题跋,这对开展研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世人见过真迹的极少,而有幸见到题跋的更是少之又少,“比如《清明上河图》等珍品的题跋,世人几乎很少有人能亲眼目睹。”
此外,以往印制的图鉴中总是将一些书画作品的印章印得模糊不清,大大影响其研究价值,而这次众多珍品汇聚一堂,人们尽可以仔仔细细痛痛快快地观摩真迹对比研究一番。
最为难得的是,此次展览将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珍品聚于一堂供瞻仰研究。陈燮君指着灯光下泛着历史痕迹的五代画家董源代表作《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告诉记者,这出自一人之手的三件作品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从未在一起展出过,此次展览使它们得以“重逢”和“团圆”。
最经典的展览
既具有观赏性,更具有研究性,这次与国宝的“零距离”接触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好奇与激动,更是一次难得的书画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陈燮君馆长向记者介绍说,经典性、系统性、知识性、观赏性、比较性是此次展览选择展品的指导原则,通过这些作品,参观者不出展厅就可捋出中国古代书画发展的脉络。如人物画中有《步辇图》、《高逸图》、《簪花仕女图》;花鸟画有大师徐熙、赵佶、王冕、王渊的作品,堪称“徐黄异体”的经典时代写照;山水画中既有展子虔的孤本《游春图》这样传世最早的山水画卷轴作品,也有代表写意山水高峰的元四家作品,而五代董源的三件江南画派代表作则与北方画派代表人物李成、郭熙的作品交相辉映,完整地展示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进程。
而此次展出的26件书法作品每件都是无价的国之瑰宝,有1600多年前的王曦之的《上虞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和王王旬的《伯远帖》;唐代书法四大家中欧阳洵、颜真卿的作品得以聚会;宋代四大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作品亦无一缺漏,加上元代赵孟、鲜于枢的作品,演绎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篇章。“这些巨作的展示,无论对书画的创作、研究、鉴定,还是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播、弘扬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徜徉其间,会让人陡然升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最难得的展览
从龙飞凤舞的书法到栩栩如生的绘画,每一件国宝都让人叹为观止。每一件国宝都让人流连忘返,尽管隔着厚厚的玻璃,但是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受到了国宝散发出来的巨大魅力,“真希望多长几双眼睛”,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安雅兰女士正用照相机一张张拍摄这难得一见的珍品,“这是一次美妙的展览,也是一次艺术的聚会,更是一次美术的盛会”。在众多参观者中间,安雅兰女士的蓝眼睛、高鼻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告诉记者,她是前天专门从美国飞到上海来看这次展览的。一张西方面孔的她对东方书画极品竟然如数家珍,她饶有兴趣地充当了记者的义务讲解员。
有兴趣为参观者讲解的还有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单国霖,他肯定地说,这次中国历史上书画名家作品大聚会可谓“空前绝后”。
最实惠的展览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上海人对于国宝何时亮相显然有些迫不及待。尽管展览后天才对公众开放,然而闻讯赶来的观众已将上博的电话打爆。据上海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李峰介绍,为确保国宝安全和保证观众能在安静的场合下参观,这个为期37天的展览每天参观人数限额4000人,个人参观的门票发售每天上下午各1000张,而团体票预订也控制在每天2000张,而电话预约均不予受理。
尽管参观限定人数,但让观众欣慰的是,本次展览门票没涨价,仍然保持了原有的20元票价,学生票也还是5元。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海的吴侬软语中,72件国宝将被频频提起,到时候,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上海也将为此平添几分古韵。(文并摄J177J180)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