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何以大白--读《龙旗飘扬的舰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0日14:16 东方网-文汇报 | ||
甲午战争是中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败。总结甲午战争,不让历史重演,对于学术界和海军界都是极重大的课题。本书对此作出了独到的研究。作者以现代意识审视历史,着眼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晚清政府与清流政治等,都有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当荧屏上的清宫戏演绎得越来越离谱的时候,当编导们为了取悦观众(实质是为了取悦 在文化趋俗成风的日子里,坚守正直的学术研究,已经不容易,还要将学术普及化,让自己的研究尽可能地回报社会,那需要勇气、能力和责任感。我觉得姜鸣先生的实践是成功的。 此书独特的视角,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写清末兴亡的书多得读不过来,而取一个似乎小小的角度,但又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角度,是姜鸣的聪明所在。所谓近代海军兴衰,涉及清廷最高权力的较量,涉及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在内的绝大部分当时重要人物的表演,涉及与英法日俄德美列强的复杂关系,涉及由北至南周边关系的跌宕演变,涉及洋务与国粹、抗战与投降等等重大问题的决斗,当然还涉及军事和支撑军事的经济;至于当年最关键的两次海军的战争,近120年前与法国人的马江之战和近110年前著名的与日本人的甲午大海战,更是直接动摇了清的统治,加速中国滑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泥潭。靠北洋海军起家,而北洋海军覆灭后,反倒发育成熟出的北洋军阀这个怪胎,此后影响着几十年中国社会的走势,亦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 我非常佩服姜鸣的是他研究历史真相的态度。有些人认为,历史可以随人任意摆布,姜鸣肯定持不同的意见,他充满探询历史真相的勇气。而这勇气因为依靠踏实的研究求证而具有征服读者的力量。关于海军的经费,我的阅读范围内,还从来没有人如此详细地研究过。北洋海军每年的人头费,外籍人员的聘请费,舰艇火炮的购置费,等等,算得清清楚楚。看似流水账,却解决了许多历史公案,比如慈禧到底挪用过多少,如何挪用的,一下子就清楚了。我也由此解决了过去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北洋海军曾快速发展,而几乎同时起步的南洋海军后来无疾而终?姜鸣提供的资料说清了症结所在:李鸿章主持的北洋海军,利用李的计谋和权势,从海关税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经费来源;而曾国荃、丁日昌他们的南洋海军,从来就是在苦苦地做无米或少米之炊。姜鸣关于海战的描写之详细也同样让人折服。每一艘军舰,每一个重要人物的临场表演都有细致的记录,这绝非我等小说家靠虚构想象写成,而是事事句句有着落,不但有本国的各种档案资料和著述佐证,还与所能搜寻到的外国资料著述相比较,相当令人信服。 这样一本厚厚的历史专著,要写得让人愉快地读下去,是要有相当写作本事的。我不想讨论姜鸣的文字技巧。他曾有“京华记事”等许多散文问世,技巧不是什么问题。我想指出的是,他在忠实地叙史的同时,着力地生动地写出在历史中活动的重要人物。这同样不是小说家流写人物的方法,甚至也不是司马迁《史记》的写法(《史记》写人物还是比较着墨于行为语言的文学刻画),姜鸣是指出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做法或说法,让人物的形象和思想自然出现,由读者去判断。我比较喜欢他对李鸿章的表现。例如,在购买英制舰艇上,李的拖延、同意、急迫等几次起伏,体现了他为国为私的老谋深算。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用人做比较,也是富有深意的一笔。两人都有雄才大略,也都在历史上举足轻重,曾的门生故吏中后来有不少是有名人物,李的部下却未见多少值得喝彩的,可见,曾更看重才能,李更看重信任,所以,李起用不懂海军的故交丁汝昌主持北洋海军,对最后的失败难辞其咎。 我粗略统计,此书的注释,约占十分之一的篇幅。注释,并非简单说明,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讨论、求证。我可能会不同意姜鸣的有些看法,例如我觉得他对晚清的大人物们的同情过多了一点,但我不能不承认他做学术的执著和深入。有人因为喜欢此书,说中国海军排以上军官都应该读一下。我感到此话不现实。尽管姜鸣写得很朴实,但按中国今天的教育水准,要排长们全来读,恐怕还做不到。何况,这主要还是一部冷静思考的学术书,不是大众的爱国主义教材。我倒是希望有更多的知识分子们读一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上有一点清冷的时间。如果清宫戏的编导们肯读一读,我想也应是开卷有益的。 (《龙旗飘扬的舰队》姜鸣著 三联书店2002年12月版) 孙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