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艺术:倾听“群众”的声音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9日18:23 新民周刊

  2003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在初秋落下帷幕,这个原本应在春季举行的展会因为非典推迟到了秋天,还好艺术不会因季节而变色

  撰稿/钱亦蕉(记者)

  灵魂的触摸

  在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的会场里,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一组行为艺术——“灵魂的触摸”。一男一女分别被关在两个很大的玻璃盒子里,他们默默对视着,站立、坐下或者走动(用同样的步伐)。玻璃盒外有一个手机,通过拨号观众可以和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通话。行为艺术目前颇受质疑,像这么“温文尔雅”的还比较容易被接受,虽然观众的反应是好奇多于理解。

  根据提示,我们知道这组行为艺术共分三个部分,展示两个人在一个空间里相对而视,第一天:被一条线隔开(可视、可说话);第二天:被一块玻璃隔开(可视,但不可用语言交流);第三天:被一堵墙隔开(即看不见,也不可交流)。那时,他们的运动停滞了,一个表演者的动作无法传递给另一个,每个表演者的呼吸声只有他自己和观众能够听到。据说这个艺术作品为了表明表演者双方在三天里学习互相用灵魂来交流,另一方面,这个玻璃盒又象征着都市,都市周围与都市里的人们正在互动……这样的表达或许有一点玄妙。

  在上海进行的是整个行为艺术的第二部分,两个分开的玻璃盒子每天不断变化着摆放方式,两个表演者始终对视并可以用手机(通过耳机)同观众作交流。观众们并不能了解整个作品的玄机,他们簇拥着问这两个人在干什么?当得知可以通过手机与表演者交流时,好几个观众都尝试了这种交流。当然,由于玻璃盒中象征性地放着枕头和七八瓶矿泉水,让人错觉他们已经呆在里面很多天,所以观众最关心的是他们吃不吃东西和要上厕所怎么办,而并不关心他们的“灵魂”。这样的理解错位,显得有点荒谬,不过来自观众的声音本身也是组成这个作品的一部分。通过手机,我了解到那个男性表演者叫克里斯多夫,来自澳大利亚,女孩叫瑞贝卡,是德国柏林人。克里斯多夫说,“这其实和图像艺术一样,我们两个一起组成了一个图像,而观众就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瑞贝卡还向我解释说,“如果我和别人通话,他听不见,只能看,但可以思考,可以猜。其实,你可以跟我说话,但不一定知道我所想,他不能与我交流,却可能知道我的想法。”

  艺术是什么

  德国艺术家罗斯维塔的作品“艺术是什么”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参与。这是行为艺术与装置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艺术家邀请每个参与者就“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给予简短、个性化的回答,用黑色记号笔即兴填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白色木牌上,然后把这么多木牌展示出来。

  “艺术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哲学家、艺术家们已为之争论了几千年。今天,罗斯维塔要用“群众”的力量来丰富它的答案,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2001年罗斯维塔应邀参加意大利某艺术展,站在一幅画前时,她突然想到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是多么不同,于是灵机一动,“艺术是什么”众人答活动就此诞生了。罗斯维塔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艺术的概念,当被提问时,每个人都会去想、去记忆那些与艺术相关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回答,只是之前未被激发出来。”而罗斯维塔就充当了这个激发者。

  在来中国之前,她在意大利和德国做了短期的尝试,随后又在德国文化部的赞助下去纽约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互动交流,由于纽约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因此她已收集了西班牙文、法文、阿拉伯文、韩文、日文等16国文字的回答,这些不同的文字呈现在白木牌上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这次,罗斯维塔又由贝塔斯曼赞助来到上海继续她的互动作品。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中国拥有与欧美完全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宗教背景,而上海又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大都市,它的居民受到大量的视觉冲击,会有更有意思的答案”。另一方面,罗斯维塔对中国文字也很感兴趣。

  在各国的马路上、博物馆、广场、艺术厅,都留下了罗斯维塔的身影。这次中国之行,罗斯维塔的活动也不止在春季艺术沙龙,9月13日下午,她将这个作品延续到了上海新天地。那里的中外游客都非常热情,不管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是六七岁的孩子,都在白牌上留下自己的观念。很快,带去的300块牌子全填满了,她就把9平方米的白布画成方格,让大家填写,这样的活动一直进行到了晚上10点多钟,白布最终也被写满了,罗斯维塔被上海市民的热情所感动。她挑出自己喜欢的一些回答,比如“艺术是一种过程:从感情-技术-作品-自娱-观众也能分享的全过程,并且每个环节必须是真实的。”“艺术是少数人的宗教”……她说自己是在倾听来自上海的声音。

  她发现,答案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不大,但不同国度和民族会对答案有所影响。在中国,很多人都把艺术与“美”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西方,艺术不再是“美”,“美”已经不再重要,有人甚至在白牌上写道:“艺术是一桩生意。”她认为中国的艺术观念还比较传统。曾于80年代在中国学画、现旅居德国的华裔艺术家任戎在与罗斯维塔对话时说,“中国习惯于把艺术称为‘美术’,与欧洲称之为‘艺术’的有本质的区别,中国学习艺术的教育机构叫‘美术学院’,因此‘美’代表艺术的观念在许多中国人内心是一种习惯。”罗斯维塔说:“19世纪,欧洲人也认为艺术就是‘美’,但到了20世纪,人们认为艺术是向未来打开的窗口,美的原则改变了,不讲真实的美,而推崇个性的艺术。”

  罗斯维塔感叹于上海的建筑给她“很大的惊讶”,中国的艺术还停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但浦东的建筑却是未来的。“‘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当我得到3000个来自不同国度的回答的时候,或许可以无限接近这个命题。”罗斯维塔说。

  黄河的衣裳

  一方九宫土、四幅画、八扇木门、九盏铜灯和六十四把马勺。这个奇怪的带有浓郁民族气息的作品带领我认识了它的主人郭庆丰,郭庆丰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对民间艺术的特殊爱好使他的作品传递出别样的情趣。据说那六十四个马勺是他从陕北农村一个一个收集而来,大多超过了百年历史。

  他的另一个作品是“千家绣”,又称“黄河的衣裳”,展览的只是局部,它的总长应为64米。它以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方格布组成,分别象征了中国古代的“五行”,每个方格都由来自黄河边上的女性绣上属于自己地方传统的花样,然后五个一列(宽1.68米)拼接成长幅。

  郭庆丰上世纪90年代初在黄河流域做考察,发现很多手工艺随着一批老人的去世正在失传,造成脆弱的民间文化生态的断裂。比如整个黄河中游地区,60岁以上的妇女中,善做手工针线活的占70%,30岁以下妇女会做针线的仅占20%;各处优秀的民间老艺人,已有三分之二辞世,她们能够将手艺与思想传给后代的不足5%……于是他提出了文化意义上的“拒绝荒漠,拯救生态”的口号。“千家绣——为黄河缝件衣裳”的活动就是在这个前提下于2001年开始的,“千家绣”的工程十分浩大,从黄河的源头直到入海口,郭庆丰跑遍了黄河流域的大小村庄,寻找那些会做针线活的妇女,串起一个梦想。他总共用了100天,分两次出行,走了近1万里路,借普通劳动妇女的合力才完成了这个作品。这个作品实际上记录了黄河流域的手工艺,如今在现代都市中展出,会引起更多人对保护民间文化的关注。

  通过实地考察,郭庆丰了解到,每个村做女工用的材料和手法都不尽相同;样式上,一般年轻妇女只会绣具象的图案,老太太则能绣很抽象的图案——经过上千年流传的一种标记,类似图腾。比如“十字梅花带双灯”、“十二连灯”、“水德星”、“黑驴滚咒”等等图案。这些都可以在展览中的长幅上找到,有的妇女还绣上了鞋垫的花样。在制作这件作品的过程中,郭庆丰还对每个村子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遗产进行了考察,发现了“闹丝弦”、“九曲阵”等等。

  声明:新民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有奖订阅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海安经洽会招商项目
最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