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舞剧作品 ——大型舞剧《霸王别姬》观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9日13:22 新民晚报 | |
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的大型舞剧《霸王别姬》,经修改后又亮相于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其舞台整体的恢宏壮丽风格告诉我们,中国有许多舞台艺术作品是能够走向世界舞台的。 悲壮 同《花木兰》、《大闹天宫》等作品题材一样,《霸王别姬》本身具有被世界认同的题材。从汪笑侬《博浪锤》的张良锤秦到荆轲刺秦,再到霸王的乌江自刎,都是表现的置性命于不顾的男儿“末路英雄”悲壮情结。特别是项羽的饮剑,由于有了虞姬和乌骓马而更有了异情的色彩。从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到张爱玲、李碧华的《霸王别姬》,虞姬成了项羽霸业未成,愧对江东父老的心意情结。 核心 对于舞剧来说,《霸王别姬》是一个非常具有舞台动作想象力的题材。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垓下之战的慷慨别姬、溃围、斩将和刈旗等,短短几笔,展现了一位末路英雄的形象,给舞剧的创造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不管是交响舞剧,还是心理结构舞剧,舞剧动作的两大基本类型是情节性结构和意绪性结构。《霸王别姬》主要采取的是后者。我特别欣赏的是“十面埋伏”、“楚河汉界”和“诀别”这3段意绪性结构舞段,它一方面体现了编导在作品构思上的巧妙,删繁就简,言简意赅,以点带面把整台舞蹈动作流畅地串了起来,另一方面又显现了编导非常精彩的编舞功力。可以说,“十面埋伏”、“楚河汉界”和“诀别”是《霸王别姬》中最具光彩的3个核心点,这3个舞段虽然都把情节的叙述推出了舞台之外,用的是意绪性结构的编舞手法,追求的是情绪的宣泄和氛围的渲染,但观众得到的恰恰是舞蹈最本质的享受。 融合 舞蹈的内容本身就依托于舞蹈的形式而存在。这也就是说,当舞蹈作品的内容确定下来之后,舞蹈形式的寻觅是主要的,尤其是寻求“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和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十面埋伏”中,手持琵琶的女子群舞与琵琶相映成辉,霸王、虞姬、乌骓马和楚汉两军的激战,全部融化在了这挑拨人心的曲声舞意之中。“楚河汉界”的意绪以中国象棋暗喻,着棋的绞杀为男子群舞有力的蹲步动作和队形变化所强化,硕大的镂空中国象棋棋盘天幕与巨大红绸的舞美变化,又增强了项羽与刘邦对弈双人舞的动作冲击力。特别精彩的是“诀别”中虞姬自刎一段,众多白衣女子的舞剑和倒地,她们围成圆形剑阵向中心的舞动以及剑从手上相继坠地,既是虞姬挥剑自刎动作的视像化扩大,又是虞姬项羽诀别双人舞动作意绪的延伸。当剑阵飘忽散离,在《红颜一生只为情》如诉如泣的歌唱声中,似血如泪的桃花满天飘落在抱拥虞姬的项羽身上,观众都不禁要为这奇妙的舞蹈构想而拍案叫绝。 当然,作为一部走向世界舞台的舞剧作品,《霸王别姬》在文本的结构和人物的设置上尚有改进的余地。舞台的画外音说明,刘邦的动作性格的把握以及吕雉舞蹈动作的飘忽感和对整台舞蹈动作情绪贯穿的干扰等,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推敲和完善。 蓝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