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社会记录:周恩来总理一生最后的岁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9日02:03 央视新闻频道《社会记录》 | |
公仆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1月8日23:40首播 今天是一月八日,在中南海的一张办公桌上有一本台历,日子永远留在了这一天。这张办公桌是一位公仆生前所用,这间办公室从建国的时候起到1976年,他使用了26年。 今天,是周恩来总理逝世28周年纪念日。28年应该不算是一段很长的历史,有很多事情应该还不会被遗忘。 1976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对刚才的这些场面我还有一些印象,而对于我父母这一辈的人来说,这些镜头就是他们当年的真实记录。 总理这个词,在中国人心中可以唤起的深厚情感也许是其他国家的人们想象不到的。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形象,一个亲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形象。而中国人对这个词的深刻记忆也许就是从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恩来开始的。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些影像,里面记录了总理一生最后的岁月。在这样一个冬夜,让我们重温一些情景来缅怀我们的总理。 1972年5月18日,周恩来前往北京机场欢送来自非洲的索马里贵宾西亚德一行,人们不会想到正是这一天,来自北京和各地医院的专家们会诊确认周恩来患了膀胱癌。 实际上周恩来早已感到力不从心,他曾在这里对来访的斯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大革命把我打败了。他指的是把自己的身体打败了。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苦苦维系着经济工作的运转,还要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和干扰进行斗争。这对于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说,身体和精神承受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然而在那些日子里,周恩来只能以顾全国家命运为大局,他这时最关心的 是如何尽快把文革中被打倒,或被停止工作的老干部解放出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开始着手解决这个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 1969年10月,在文化大革命前一直是周恩来得力助手的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参加劳动。林彪事件后,毛泽东说到邓小平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周恩来抓住机会几次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问题。1973年3月9日,他把讨论文件送给毛泽东时,提议中央做一个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下发到县团级,以便向党内外群众传达。毛泽东批示同意,这个决定在第二天就下发了。 1973年4月12日,在跟随周恩来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行列里,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7年的邓小平,他在公众场合第一次亮相,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新闻。 不仅在外交场合,而且在国内许多场合,周恩来也十分注意安排邓小平和其他老干部频频露面,为他们复出广造影响。这一年在北京举行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少有的一次盛会,尤为国内舆论所关注。为此周恩来敏锐地抓住这次机会连续批告有关部门务必邀请董必武、朱德、陈云、邓小平等老同志出席邀请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且在第二天见报。 1973年8月,中共十大在北京举行,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出席的最后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经过周恩来的努力,一批在文革初期被打倒或停止工作的老同志进入了中央委员会。邓小平随后还进入了政治局。但与此同时,党的中央领导层内也形成了并加强了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小集团的势力。 一些复出的老干部在工作中,抵制了一些左的做法引起四人帮的不满和仇恨。他们攻击这是错误路线的回潮,认定老干部的后台就是周恩来。于是从1973年下半年起,他们又利用评法批儒批林批孔的机会把矛头指向周恩来。这年12月,毛泽东在接见外宾后,把周恩来和王洪文等人留下,对四人帮进行了批评。两周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起草了这份《邓小平参加党中央和军委领导工作的通知》。 四人帮一伙仍不甘心,1974年1月25日在中央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他们又进一步影射攻击周恩来和叶帅等老同志在搞修正主义。许多老同志见到周恩来时都对他的处境和身体表示担忧,周恩来则意味深长地表示,无论如何要做到六个字:不倒、不走、不死。实际上周恩来的病情在这一年的春天已经进一步恶化了。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对正在逐步扩散的癌症进行手术切除。周恩来不同意,他在批示中表示此次不予考虑。周恩来做出这样决定的重要原因是,他要亲自安排邓小平率代表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由于江青以种种理由反对,周恩来几次主持政治局会议进行说服,并且还提出邓小平离开北京时要举行盛大欢送,以壮行色。 这是新中国政府领导人第一次登上联合国的讲坛。由于其他国家参加会议的多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邓小平的这次亮相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回到北京时,周恩来又安排了盛大的欢迎场面,还抱病亲自前往机场迎接。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庆祝着自己的节日。就在这天周恩来离开了他的办公室,离开了西花厅,离开了中南海,离开了他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地方。此后周恩来一直住在305医院,中间有两次邓颖超搀扶着他回到西花厅看了看。住院一个月后,新华社播发了这条周恩来在医院接见外宾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周总理病了。 在医院里周恩来还经常找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等人谈话,支持他们的工作。 四人帮一伙为了谋取更多的国家权力,主宰国务院的工作,派王洪文飞往长沙向住在那里的毛泽东告状。到长沙告状的王洪文碰了一个钉子,毛泽东要他回北京后多找周恩来叶剑英谈谈,不要跟江青搞到一起。还明确表示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由周恩来负责。周恩来在北京主持拟定了一个人事安排名单,他给毛泽东写信说,我积极支持主席提议小平同志为第一副总理还兼总参谋长。一切准备停当后,他抱病飞长沙亲自向毛泽东汇报。 这一次到长沙,身患绝症的周恩来说了一句,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 那天27号凌晨2点左右,突然一号楼主席那里边来电话请总理过去,毛主席要跟他谈谈,那天在主席那边谈的时间很长,到了天亮。 这天晚上,他们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员的任职安排交换了意见。毛泽东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决定增补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后来人们把这次谈话称作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的长沙决策。 1975年春天,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下,集党政军重要职务于一身的邓小平不顾四人帮的重重阻挠,以铁路运输这个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老大难部门为突破口,对各个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整顿。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的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和军队各个方面的事业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这时候,周恩来身上的癌细胞已经全身扩散。9月20日,医务人员把他扶上平车准备做大手术。 “我们把平车推着往外走,总理在车上就对我说,小平同志来了没有?我说来了,他说请他过来一下。然后我就转过头去跟后面的人说,请小平同志过来,总理跟你说话。那么小平同志就过来了,总理就伸出右手,跟他握着手这么讲,他说小平同志,你这一年多来的工作,证明你比我强得多。总理是大着嗓门,因为总理的嗓门是有一点沙哑的,他是提高了嗓门这么喊的。那么我们看着都有点激动,小平同志握了握他的手,没有听到他说什么。我们的意思就让我们走,我们不希望,因为这个已经耽误了很长时间了,我们就继续往里走,小平同志就站在那个地方,手就这么举着。”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恩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时年78岁。 一个伟大的人走了,他给大地留下的疼痛惊醒了一个时代的睡梦,那一年,中国的天空飘起了最冷最洁白的雪花;那一年,中国人撒下了最多最深挚的泪水。 梦牵魂绕,归去来兮,是送别,是思念,更是召唤。越是稀缺,怀念就越深,越是走远了,那背影就越清晰。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3:40首播,次日4:40,15:30重播 欢迎到《社会记录》留言板留下你的意见建议以及其他 或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