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孤山探宝 ——西泠印社库房走访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13:54 新民晚报
  早知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西泠印社秘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但一直无缘得见。正月十五,记者有幸首次深入宝库,直面奇珍。

  不留败笔

  西泠印社位于西湖畔的孤山南麓。山是真小,但“山不在高”。100年前,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的西泠印社发端于此,我国金石书画泰斗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入社者均为海内外精擅篆刻、书画、鉴赏、考古、文字等之专家。经百年传承,西泠印社成为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最崇高的学术地位。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160周年。前天下午,孤山日暖风清,西泠印社安排沪上著名金石书画家、西泠印社副秘书长童衍方在山上题襟馆内,主讲“吴昌硕12方田黄自用印鉴赏”。雅士名流云集。更难得的是,12方吴昌硕自刻自用的田黄印章首次出库亮相。这12方印章除了材质珍贵,更由于是吴昌硕精心篆刻的自用印,堪称绝无仅有。说来,这套印章命运坎坷:“文革”中从吴家抄走,约于20多年前被日本人在文物商店购得。幸亏出关时,被懂行的海关检查人员所扣。后发还吴家时,吴昌硕之孙吴长邺决定捐给西泠印社。

  鉴赏会同时展出了吴昌硕书画精品。其中一幅令人难忘,乃吴氏去世那年所画的墨梅,显示了艺术家衰年挥毫,依然勉力振作精气神,不愿留败笔于人间,梅花枝干交错,卓然有神,但画面上弥漫着一种萧瑟和悲怆……

  绿藤围绕

  漫步孤山,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弘一法师在阿弥陀经石幢上题写的经文,康有为题的“湖山最胜”,俞曲园题写的“柏堂”匾额等,历历在目。绿藤围绕的鸿雪径,石壁上有一小方“印藏”碑石,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时,由西泠印社成员们将其印章庋藏于此。山上还有吴昌硕像,身为石雕,头为铜铸,是一崇敬吴昌硕的日本艺术家雕塑。记得程十发先生曾对记者说过,那铜的头像在“文革”时竟被工宣队拿去与收破烂的换糖吃了。现在的头像是日本根据原模重铸的。

  乱世自持

  在下孤山的路上,天有点凉了。记者意犹未尽,贸然向童衍方提出,想到西泠印社的库房去看看。没想到,对方竟破例应允了。

  第二天早上9点,记者和童衍方一同来到位于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的西泠印社库房。4大本黑面账册放在面前,要看什么自己点,但时间只有2个小时。西泠印社藏宝约有7000余件,名家印章、历代印谱占了一半以上。其他多为明清至近现代的名家书画。诸如文徵明、徐渭、董其昌、陈老莲、王铎、傅山、金农、郑板桥、丁敬、林则徐、赵之谦、虚谷、任伯年等“四任”以及傅抱石、李可染、程十发等等,仅吴昌硕书画就有100多件,一时竟不知从何着手。

  一件长788厘米的黄宾虹《清湘雨霁图卷》,在面前缓缓展开,每展开一段都会有惊喜:画家匠心独运地将山水风光一步步展开,一步步推向高潮。赵之谦的《泼墨云雾图》可以说是最早的抽象水墨画了,像云像雾又像山。

  约20来件墨宝看过,最后看的一件最特别,是吴昌硕晚年用的一根手杖。仓库管理人员从锦盒中轻轻取出竹杖,递到记者手中时,记者有点犹豫,不敢接。手杖很轻,有韧性,上面有吴昌硕亲自刻的10个行楷小字:“坚多节,扶我蹩。辛酉春,缶。”缶是吴昌硕的号,辛酉年老人78岁。字虽少,却见乱世中一位伟大艺术家对自己操行可贵的执著。

  本报记者林明杰

  吴昌硕篆刻的田黄自用印

  赵之谦的《牡丹图》色泽犹新

  明代文徵明的一幅行书五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